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巧妙提問,讓小學數學課堂更精彩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數學教學中,我們應該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巧妙地設計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留心觀察,鼓勵學生分析問題,探索新知識;通過多種形式引導學生提出更多的問題,不斷探索,發現新知識。
  【關鍵詞】巧設問題;分析問題;拓展延伸
  “學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起于問。”課堂提問引領著學生一步步思考,是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薄敖鉀Q問題”是教學的重要任務,但教學的終點不是問題的解決,而是問題的重新開始。知識的傳授只是我們的一個目的,而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學生加深對問題的認識深度,探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形成對問題的獨立見解,在不斷地發現中發展學生個性特長的目的更為重要。教師在教學時,要讓學生在解決課堂上的問題后,也帶著更多更新的問題走出課堂。
  一、結合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景
  形象思維是小學生主要的思維特征,復雜繁鎖的抽象數學問題對小學生來說是難點。在課堂上,相對于小學生而言,能弄懂課本及老師所提問題已夠困難,更無能為力發現新問題。若教師能把抽象數學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化抽象為形象,寓理于景,創設相應的數學生活情景,學生就會有感而發,從而輕而易舉解決問題,掌握知識要點。
  例如,教學“圓的周長”一課時,創設如下的問題情景;上課伊始,教師演示用一根用鐵絲圍成一個圓,然后讓學生自己動手用鐵絲圍圓,設問:怎樣量出這個圓的周長呢?(化曲為直法)。同學們經常騎的自行車車輪,你怎么量出它的周長來?剛才的方法還適用于此嗎?(滾動法)。怎樣量出我們學校圓形花壇的周長?花壇可不能滾動,還能用剛才的方法嗎?(測繩法)。老師用一個帶線的小球在空中轉一圈,怎樣量出老師手中小球轉動軌跡所形成的圓的周長?還能用剛才所講的方法嗎?教師通過設置一個又一個問題,引導學生經歷了由疑問—討論—解疑—疑問,在這樣不斷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現了求圓周長的規律。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思維得到了有效的拓展,主動探究的欲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激發,為緊接著的新課創造了濃厚的學習氛圍。
  二、引導學生留心觀察,鼓勵學生分析問題
  在教學中,要使學生能用合理的、合乎邏輯的論據,來表達自己的解釋,在不斷的發現、分析問題中得出啟發,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從而達到掌握知識、開拓思維的目的。教師就要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留心觀察、收集與問題相關的信息,在必要時給予必須的幫助和指導,以增強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興趣與信心。例如,在教統計這一章的內容時,出示這樣一套題:一個公司在招聘廣告上寫著:本公司平均月薪4000元。這么高的薪水,一個小伙子覺得公司待遇真不錯,就去應聘,結果被這個公司錄用。但小伙子努力工作了一個月后,老板只發給她2000元的工資,小伙子感到非常生氣。請你幫忙分析一下:這個公司的做法是否合理,為什么?問題一提出來,學生們便七嘴八舌發表起自己的看法來:有的學生認為這個公司的廣告是是騙人的,他們不應該說平均月薪4000元,結果大打折扣只發2000元;有的同學認為這個廣告可能是對的,廣告中只說平均月薪4000元,而沒有說每一個月都發4000元。雖然小伙子這個月很努力工作,但是可能因為業務不熟悉,工作效果不好,所以只發2000元。以一年來計,隨著工作時間增長,有可能下半年每個月就發6000元,這樣平均月薪正好是4000元;還有的學生認為這件事完全是可能的。一個公司的人員,由于分工不同,從事工作的辛苦程度也不同,每月發到的工資當然不同,可能這個公司的領導層每月工資遠遠超過4000元,而保潔人員等的工資要遠遠低于4000元……這樣的教學內容,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激烈的爭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進一步體會到了統計量“平均數”的含義。在學生觀察、互相討論、爭論的過程中,既學習了知識,又發展了學生交流的技能。
  三、通過故事,引發學生對問題探究的擴展與延伸
  數學是由無數個問號組成的,探究數學就是不斷地解開“問號”。發現及解決一個“問號”也就對數學的認識上了一個層次。在教學中亦然,一節課下來,解決了課本中所局限的問題就不能說是完成了教學任務,真正成功的教學,能使學生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同時不斷發現新問題,讓學生在解決課堂上的問題后,也帶著新問題走出課堂。例如,在學習分數除法的意義時,通過一系列的問題—探索—應用的學習過程,學生最終歸納分數除法的意義。若此時就進入結課階段,表面上看似乎較完美了。其實學生的思維只局限在課堂內,并沒有很好地拓展學生的開放性思維。筆者在教學時并不是這樣急匆匆地結課,而在即將完課之際,講了一個故事:小強是個很有毅力的探險家,有一次,他和三個伙伴去北極,他們跋山涉水,艱難地在冰天雪地里行走探索,經過狂風的折磨,他們迷路了。這時候他們所帶的干糧也吃完了,在饑寒交迫的時候,一個神秘的當地人,給他們留下了半塊半徑為一米的圓形大餅。他們把這半塊餅平均分成4份,靠著這點救命之糧,小強和他的伙伴終于走出了險境,并把五星紅旗插到了北極,為中國人爭了光。
  這個獨具匠心的小故事,不僅使學生得到思想教育,并學習了頑強拼搏、孜孜以求的斗志。而且把學生帶入數學情景,衍生了許多數學問題,如,“他們是怎樣平均分這半塊餅的?”“每人分得了多少?”“分得的餅面積有多大?”引導學生進行下一步對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法則的探討,更進一步引導學生對圓的面積計算的探索,同時提議學生自己回去動手用紙片實踐?!耙皇て鹎е乩恕边@樣的故事富有魅力,激發學生躍躍欲試,并致力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僅使學生在課堂上有所探究,有所收獲,而且使學生把問題延伸到了課外,把思維拓展到了生活當中,開拓了思維。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應該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巧妙地通過多種形式設計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他們主動解決問題,并引導他們提出更多的問題,不斷探索、學無止境。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992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