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式家長會讓家園溝通更有效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家長會作為家園共育的必要途徑,是教師與家長溝通的最佳機會。近年來,我們改變以往傳統的“教師講、家長聽”的家長會組織模式,探索研究體驗式家長會,采用游戲體驗、視頻觀摩、話題討論、專家引領等方式穿插家長會其中,把家長會開成真正的溝通會、分析會和交流會,有效地促進了家園和諧共育。
【關鍵詞】
體驗,游戲,家長會,家園共育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提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家長會作為家園共育的必要途徑,是教師與家長溝通的最佳機會,對家長而言也是了解幼兒在園情況的窗口,對教師而言更是凝聚家長團隊的良機。
傳統家長會多以教師為主體,家長更多的是作為聽眾被動接受。
為改變以前的“一言堂”家長會模式導致的單調乏味的局面,調動家長的主動性、積極性、凝聚力,讓家長全身心的投入到家長會中去,我園嘗試實施“體驗式家長會授課模式”,注重 “體驗”與“實操”,在傳統家長會中注入游戲,并設置分享交流時間,創造機會讓家長不斷親身體驗,在體驗中產生自我反思、相互交流等。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育兒觀念,掌握科學的育兒方法,把家長會開成真正的溝通會、分析會和交流會,豐富家長會的內涵和外延,實現家庭教育資源共享。
一、游戲導入,無痕破冰。
為了打破“教師說,家長聽”的模式,實現輕松有效互動,我們在導入環節融入破冰游戲,“大風吹”、“傳話筒”、“湊零錢”、“兔子舞”等一個個暖場游戲讓陌生的家長們互相熟識、放下拘謹與拿捏,輕松進入討論話題,真正提高了家長的參與度。家長們在教師精心準備、組織的熱身游戲中忘記了年齡,忘記了身份,嘗試著把自己變成小朋友,發現能玩好游戲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理解“在游戲中學習、成長”不是老師掛在口頭的一句空話,這是幼兒成長過程中的一道必有的大餐。游戲環節的設置不是為了游戲而游戲,而是為了讓家長更直接或更直觀地體會游戲背后的寓意。如游戲“不一樣的成長”就向家長反映著這樣一條信息:人的成長道路并不平坦,甚至可能出現艱難險阻,但只有經過了大風大雨的人,才能感受到彩虹的美麗。
二、 觀看視頻,有效互動。
為了讓家長了解在園幼兒一日生活和本學期的情況,在期末家長會前,我們將幼兒在園的生活、游戲、學習、運動時抓拍的照片以及參加幼兒園大中小型活動的場景制作成PPT電子相冊播放給家長們觀看,當一幅幅珍貴的畫面在音樂中播放,家長們的心都匯集到流動的相冊中。看著孩子入園時的模樣,回味著孩子在活動中的點點滴滴,感受著孩子的成長與進步,欣喜與感動寫在每個家長的臉上。當家長感受到教師把每個孩子都裝到心里,就會帶著和老師一樣的教育使命感認真學習家長會的內容,致力于孩子的培養。除了破冰游戲的運用,老師們還會用相機記錄孩子的成長瞬間,以PPT或視頻的形式直觀形象的再現探討話題,引發討論。視頻短片的運用,勝過老師的千言萬語,這也幫助家長發現了問題,傳遞了正確的教育理念,使家庭教育向著科學的方向發展。
三、實操體驗,以點及面。
為了讓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實操體驗也是我們在家長會中常用的一項活動形式。通過體驗,家長們知道了自己問題所在。如幼兒園的家長關注孩子的生活而忽略孩子的教養,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在家長課程的設計上,使用了“積木搭建實操體驗”,將家長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準備了若干積木,老師提出要求“運用相同的積木看哪一組把樓房搭建的又高有結實”,于是家長們合作共同搭建“高樓大廈”,在搭建的過程中大部分小組只追求高度而忽略牢固度,于是老師就引發家長思考“通過搭建比賽,幼兒園階段應給孩子怎樣的教育?”于是家長們由小小的體驗就感受到根基的重要性。
四、話題討論,深入交流
教師在召開家長會前調研家長感興趣的話題,讓家長在短時間內通過分享討論結果獲取更多的信息和達成共識。如小班幼兒新入園后班級中經常會有被同伴抓傷、上幼兒園后生病頻繁的現象,于是小班的家長會話題討論環節就設置了關于以下兩個問題的話題討論。話題一:“如果您的孩子在幼兒園被同伴抓傷了或者被打了,您的感受是怎樣的?我們班級準備建立‘孩子打了別人并留下傷痕的話,應該由家長帶著登門道歉’的制度,你是否同意,為什么?”話題二:孩子上幼兒園后為什么生病變得頻繁?可能有哪些因素造成?怎樣減少孩子生病?家庭和幼兒園分別要做些什么?”教師將家長分成四組,分別就其中某一話題進行討論,并將討論結果寫在大張白紙上,討論中,每一位家長都拋出自己的想法、擺出存在的問題,每個人的思維高速碰撞。討論后每組派一名代表上臺分享,分享后由老師給出解決家園協同改善幼兒攻擊性行為方法參考小貼士,家園達成教育共識。通過交流,不僅讓家長們更加熟識了也讓大家交換了想法、吸收了精華,讓家長在參與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方向更加明確。
體驗式家長會以全新的模式激發著家長們積極、主動配合幼兒園各項工作的愿望,讓家長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升。也需要幼兒園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和組織溝通能力,恰當使用語言技巧,從幼兒園實際情況出發,靈活多變,創造性地進行調整和改變,可以將講座、辨析、問答、觀摩等多種形式進行組合,靈活運用,以達到最佳的家園溝通效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21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