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立足音樂課堂,提升中職生音樂核心素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音樂是反映人類現實生活情感,激發人們思想,表現社會現實的一種藝術。而音樂教育則是實踐素質教育,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隨著科技和信息的高速發展,社會對人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向音樂教育發出新的挑戰。我們的音樂教育對學生人格的塑造、思維、創造力的開發都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是其他學科所不能替代的。在實際的音樂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而新世紀培養的人才應該具備哪些最核心的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價值,方能融入未來社會,滿足個人自我實現需要,且推動社會發展。
  【關鍵詞】音樂教育; 核心素養;中職生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正式印發的《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文件中提出要加快“核心素養體系”建設。這就體現了從“知識核心”時代走向“核心素養”的時代。而藝術教育更應適應時代需求,應使學生在藝術教育中形成適應個人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音樂是可以傳達任何思想感情,具有改變人的情緒、激發人們內心深處的潛在力,使人在潛意識中凈化心靈,使思想情感受到影響。在音樂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在培養學生歌唱技巧、音樂表演的同時,更應注重對學生的審美能力、創造性發展、社會價值觀、藝術文化傳承、團隊合作精神等核心素養的培養,既能提高學生的集體主義思想,又培養學生合作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才是提升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音樂教育。
  一、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音樂教育的審美價值是將音樂列入中職生課程的一個關鍵所在,音樂教育以審美為核心理念,重點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健康的思想情感以及適應社會發展的綜合能力。我們常說審美是一種評價或者說是一種體驗,人們對音樂美的體驗的最好方式就是音樂欣賞。而長期以來教師以傳統方法讓學生學習音樂,使音樂偏離了人們的生活實際與情感世界。 我們在盡可能地給學生提供不同類型、不同風格的音樂體驗來開闊學生音樂視野,培養音樂審美鑒賞能力的社會人才。而且是以整體的方式來體驗音樂,教授樂理知識在音樂中的表現作用,讓學生充分感受音樂中觸及心靈的部分。音樂教育區別其他學科的一項重要原則是,不能將音樂的各種構成元素支離破碎地講授,音樂是聽覺與情感的藝術,單純的記憶概念對于中職生來講是毫無意義的,學生的技能技巧的學習過程應始終貫穿著學生的情感參與,我們的音樂教育才能真正成為審美教育。
  二、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培養創新能力是時代發展的需要,許多國家把培養創新人才作為教育發展和改革的重點方向。音樂對人的感知、語言、思維和情商的發展都具有積極的作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美國已將音樂列為教育教學的核心課程。我國也就音樂藝術對于開發兒童智力方面給予了較多的關注,但我們音樂教育對人的智力開發和創造能力的培養成效并不顯著。我們的教育目的和方法上都存在許多問題,因此,我們需要重新提出音樂教育的創造價值。眾所周知,音樂能促進提升學生的創造能力,如學生的音樂展示或音樂欣賞都帶有創造性的表現以及豐富的聯想,而音樂有著“沒有唯一標準”的特點,即同一個音樂作品對于每個人的感受都不一樣,這就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思維,從而促進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發展,所以,音樂是不謀求統一答案的。每個人的音樂表現都是個性化的體現,每個人的聽賞感受各異。因此,音樂教育在提升學生創造能力方面的作用是不可被忽視的。
  三、培養學生的表現能力與社會交往價值
  人們需要盡可能地以各種各樣的方式表現自己、展示自我,對于學生來說,自我表現的機會越多,自我發展的潛力也就越大。每得到一次展現自我的機會,也就得到一次成長。例如,學生在學習鋼琴的過程中,關鍵在于利用鋼琴所提供的表現機會發展學生的創造性表現或即興表現,在這自由的表現中,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增強了對音樂感受的同時存在價值增強,培養了學生的個性與自信。音樂課還提供了學生之間的交流平臺,在音樂學習活動中,學生有了更多與人交往的機會,而人在個體與周圍人的交往中及社會環境的接觸中逐步走向群體性,這就利于使人們朝著積極方面發展,成為適應現代社會的“社會成員”。在音樂活動中,如合唱、合奏、歌舞等活動需要學生之間的相互間的配合,形成默契才能取得效果。而達到目的前必須以交流為前提,以合作為過程,例如,在教學中,針對教材上的內容,安排學生自己進行創造活動。學生們利用課余時間,自己寫劇本,推選導演,根據不同的性格自選演員,一起出謀劃策,通過共同努力,小舞臺劇作品就搬上了舞臺。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一方面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另一方面加強了同學們間的交流,在這樣的交流中,他們建立了平等互愛的伙伴關系,領悟到共同的追求與理想,學會理解、支持和幫助,學會謙讓、尊重與合作。
  四、培養學生藝術文化傳承價值
  我們的音樂教學是突出中華民族文化特點,引導中職生了解和熱愛我國民族音樂藝術文化。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的發展源遠流長,底蘊豐厚,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樣,56個民族均擁有各族創造和傳承下來的優秀而獨特的音樂,蘊含著偉大的民族精神和藝術精華。各族歌舞、樂器、戲曲等都自成體系,獨具風格,這些更是引導學生傳承地方民族特色,對學生進行音樂教育的音樂文化寶庫。因此,在中職生的音樂教學中,首先應該多讓學生欣賞一些優秀的傳統音樂作品,讓學生充分享受經典音樂帶給他們不同的音樂感受,作為教師的我們要適時讓學生深入去體會理解音樂的內涵。如鑒賞課《河邊對口曲》是一首敘事性的對唱歌曲,作曲家冼星海選用山西音調,用民歌方式而寫,表現兩個流離失所的老鄉在黃河邊上不期而遇,各自訴說命運,踏上“打回老家去”的戰斗道路,全曲一問一答構成完整的音樂形象。在欣賞該曲時,先以故事形式向學生介紹戰爭時期革命路上的先輩們艱苦奮斗、斗志昂揚的壯志情懷,再讓學生通過視聽、對比、交流和角色扮演對唱,增進學生對歌曲演唱形式的深入了解,在輕松的歌曲中激發愛國情懷。又如欣賞民間傳說《梁?!窌r,學生們都會被如此優美的旋律和強烈的音樂情感深深吸引、打動。這些感染力極強的音樂作品最能觸及學生的內心深處,陶冶學生情操,增加能量,增進思想,從而提升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當然,我們推崇學生去聆聽一些傳統的經典音樂以及新創作的反映新時代的優秀作品,讓高質量的音樂旋律及其鮮明的節奏、豐富的和聲、觸動心靈的歌詞來表情達意,它能直抵學生的情感中樞,觸動學生的審美心靈,對學生的思想情感、道德觀念有著極大的影響力,傳遞給學生一種積極向上的能量。另一方面,將潛移默化地拓展學生視野,增加記憶,將優秀音樂文化繼承,并成為現代音樂文化發展的動力,對于學生走向社會面向世界為人處世之時,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力,對社會的發展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總之,以上對于中職生音樂核心素養的培養需要音樂教育者用心用智慧去澆灌。教師需不斷充電,加強學習,用知識與技能武裝自己,提升自身的音樂核心素養,在教育教學中不斷實踐探索,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成就學生的美好人生。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019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