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以經典閱讀為引領,提升中職生語文核心素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提高中職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促進好的學習習慣形成以及良好個性的養成,其根源離不開經典閱讀。作為語文教師,一定要積極引導學生開展經典閱讀,帶領學生與圣賢為友,與經典同行。從理論研究出發,結合自身教學的實踐經驗,從多個方面總結以經典閱讀為引領,提升中職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多種方法。
  [關    鍵   詞]  經典閱讀;語文核心素養;實踐渠道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0-0190-02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化經典更是燦若星河。這是祖先留給我們的一筆精神財富。作為一名職校的語文老師,我們要讓學生知曉經典、感悟經典,更要教會他們傳承經典。傳統文化的培養及熏陶,最關鍵的方式便是經典閱讀。通過文學作品的大量閱讀,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留下文化烙印;通過潛移默化的教育手段,讓正面的道德標準和健康的人生理念植根于學生的腦中。教師應主動創造適宜的條件和氛圍,盡可能地幫助學生愛上閱讀,特別是經過時間檢驗的經典作品,通過創建活動平臺、閱讀方法等方式讓學生在閱讀中收獲快樂,提升中職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一、依托標準,推薦經典閱讀作品
   在各版本的教學大綱中規定了中職生要積極背誦古往今來的優秀文章,結合不同學生的特點,教師要做到有的放矢,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科學推薦。在此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建立個性化的閱讀清單,選取具有通用性、建設性和指導性的文學作品,比如《論語》《詩經》《紅樓夢》《史記》《邊城》等膾炙人口的名篇。這些作品既要生動,體裁方面又要盡可能地涵蓋詩詞、小說、散文等多種樣式。語文教材中經常要求背誦朗讀,針對該類作品更要加以注意。除去教材以外,教師也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個性特點,進行課外經典讀物的推薦,不斷增加學生的經典閱讀量,激發學生的閱讀需求。
   根據經典閱讀推薦序列,在學期初教師要制訂好閱讀計劃,確保經典閱讀的落實到位。經典閱讀計劃包括學情分析、閱讀方法指導、班級特色閱讀活動、評估考核細則等方面內容。經典讀物的推廣普及,對中職生語文審美與鑒賞力的提升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打造體系,構筑經典閱讀氛圍
   根據最新的科學研究,一個人所處的教育環境對個性的成長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隨著研究過程的不斷深化,教師應當更加重視傳統文化的建設工作,搭建立體式、多維度的閱讀網絡平臺,通過規模效應和氛圍烘托,讓中職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一)校園布局優化
   可以在學校的外墻、內飾上加以裝飾,通過《百家姓》《三字經》《弟子規》等經典讀物的展示,向中職生傳遞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通過開放式閱讀平臺的信息交互,確保平臺具備輕松化、隨意化的閱讀特質,使學生能夠以更加輕松的心態進入經典閱讀。與此同時,校園中的植物擺設也可以加以設計,配合一些比較具有文化氣息的植物,形成名片效應,營造文化氣息。
   (二)班級群落創設
   在班級中開辟“創作園地”“經典讀物”“故事天地”等文化模塊,確保將經典文化入班級、入角落,打造各班級極富特色的文化群落。
   (三)家庭資源整合
   優質家庭環境的創設非常重要。作為教師,要善于將家庭和學校資源積極整合,引導家長帶領中職生開展經典誦讀,并積極運用信息化手段,通過建立QQ群、微信群的方式,發布經典閱讀清單、開展經典閱讀分享、反饋經典閱讀進度,鼓勵家長與學生共同進步、執行計劃、達成目標、共同閱讀經典,打造優質的家庭教育環境,實現真正意義上優質的閱讀教育環境。
   校園、班級、家庭“三位一體”環境體系的搭建,能夠為中職生提供優質的語文外部成長環境。
   三、創新方法,內化經典閱讀成效
   (一)創設情境,調動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充分激發中職生的閱讀興趣,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才能確保學生寓讀于樂,接受經典閱讀,因此,培養課外閱讀興趣是讓學生自發進行經典閱讀的最好方法。
   可以通過創設情境,結合閱讀教學的階段目標、書目清單及個性特點,采用不同的方式創設不同的情境。充分利用多媒體發展的科技優勢,通過多種媒介的混合并進,使學生的注意力更集中、更穩定、更持久,產生更加活躍的思維習慣。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穩定的時間段自發、更有興趣地參與到經典閱讀活動中。此外,要積極地創新內容,而不僅僅是做形式創新。比如,可以通過一些小故事、小情節的加入,增強中職生的探索及求知欲望,引導他們對經典作品產生更加強烈的閱讀興趣及欲望。故事是一種非常值得開發的閱讀激勵模式,不斷創設與經典閱讀有交集的情境,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無論是開頭、高潮,還是結尾,都要有一定的講述技巧,讓學生進一步感受經典閱讀的魅力,同時在經典閱讀中受到啟迪和感悟,不斷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促進個性良性循環,強化對知識的理解和吸收。
   (二)傳授方法,授人以漁
   在教授閱讀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將精讀與粗讀相結合。經典作品名目繁多,通過粗讀可以使中職生在最短時間內最大限度獲取基本信息,有著比較高的閱讀效率。精讀則是需要在粗讀的基礎上對文章加以深入思考、仔細體會、探索文章的結構和構思,揣摩布局謀篇,在結構中體會文字的曼妙,從作者的思想深處獲取更加深刻的、有價值的信息,并吸收形成自己的思想。無論是僅僅依托精讀,還是僅僅依托粗讀,都有著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只有充分融會貫通,將它們有機結合,才能取得最好的閱讀效果。    經典的文章需要慢慢品味,經過時間沉淀,內化形成思想。因此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多做筆記,堅持讀寫結合。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通過讀寫結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指導學生用相關的個性化的符號和標記在文章中做筆記,并定期摘抄經典文章段落,將深刻美妙的詞句記錄下來;也可以對一些文章內容或者遣詞造句加以評論,道出自己的感想;針對同一問題,還可以分化出不同的個性化的見解,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
   此外,還要強化作品對比對閱讀的意義。在空間層面,對比閱讀大致可以分為縱向和橫向兩種模式。所謂縱向,便是針對同一作品,在作品內部進行前后的對比,通過文章前后內容、邏輯、時間、人物的差異化描述,能夠更加精準地領會經典閱讀的魅力,理解作品的內在深意。所謂橫向,則是在閱讀過程中,針對不同的作品進行對比。這種閱讀方式也有其內在的好處,那便是更容易找出這些作品的共性和不同之處。利用不同知識、新舊知識間的區別與聯系,可以對學生進行思維上的啟發。通過知識的更新迭代、縱橫比較,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斷提高自我,感受到不同的語言魅力所在,感受到經典閱讀語言的博大精深,這對學生的語言理解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等方面都大有裨益。
   (三)構筑模型,深化興趣
   教師應當在經典閱讀課程的開發過程中投入更大精力,在不同類型的閱讀課中,縱深培養開發學生的閱讀和學習興趣。推薦經典,促使中職生形成“我想讀”的思維觀念。在此基礎上,如果學生對經典作品不是非常熟悉,教師需要巧妙地呈現書中的內容,借助某種方式幫助學生理解,讓學生養成興趣閱讀的習慣。在經典閱讀課程中,根據教學目標和性格特質的差異,對不同的學生要做到各有側重。較低層次的學生可以通過基本勾畫的方法引領學生經典閱讀入門,較高層次的學生則可以要求他們自己閱讀、分析,以仿寫的形式學習經典作品,使學生在閱讀中自發地提升個人的語文核心素養,形成良好的求學習慣。
   以上多種方法的綜合使用,不僅拓展了中職生的閱讀深度,激發了閱讀的興趣,還內化了經典閱讀成效。
   四、豐富載體,建立多種實踐渠道
   教師應當把傳統文化的構建、經典閱讀的理念等內容,通過各類不同形式的媒介載體不斷滲透,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將各項活動落到實處,讓學生與文化同肩并行。例如,可以通過舉辦“好書推介會”“讀書心得交流會”“經典誦讀比賽”“演講比賽”“征文比賽”等一系列主題鮮明、特色突出的文化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能夠切身體驗到經典閱讀、深刻閱讀的樂趣與魅力。
   另外,教師還應當積極、正向地引導中職生在生活中、實踐中學習經典閱讀作品的精神內核,藝術是源于生活的。教師可以結合自身的教學特點和地理特點,挖掘周邊的文化資源,熟悉各地域文化的發源傳統,帶領學生參觀周邊的文化古跡,搜集經典文章和傳統故事,通過講述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地域文化,在實踐中品味經典,開發周邊的文化資源,打造提升氛圍、陶冶情操的閱讀文化園地。通過載體資源的豐富,拓寬中職生的文化視野,傳承經典文化,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五、不拘形式,形成閱讀評價體系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教師應當致力于促進學生創造力的開發,因此需要一個獎懲分明的外部環境和機制,才能促進經典閱讀的長效發展。所謂有效的、正面的評價,往往具有正面激勵的作用。因此,經典閱讀不僅要將注意力著眼于閱讀方法的指導,還要注重閱讀評價體系的構建。閱讀評價體系應當與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有機融合,定期開展評選活動,對優秀的閱讀學生加以鼓勵,從根源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參考文獻:
   [1]薛漢成.經典美文閱讀對提升中職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作用[J].泰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8(2):14-16.
   [2]史霞.借經典閱讀提升中職學生語文核心素養[J].江蘇教育,2017(76):78.
  ◎編輯 馮永霞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453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