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以中華傳統文化為抓手 培養高素質的中職生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中華傳統文化有助于激發中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培養他們的道德思想和奮斗精神。因此,在中職學校教育教學過程中,以傳統文化為抓手,培養高素質中職生必須結合學生的學習特征,采取分層教學法來開展中華傳統文化教育,通過有效整合中職素質教育資源和多部門齊心協力抓教育落實等方式,為提升中職生的文化和道德修養奠定良好基礎。
  關鍵詞:中華傳統文化  中職生  高素質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3(c)-0165-02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內容豐富、博大精深,可以歸結為以下4個方面:注重愛國主義思想、推崇仁愛道德原則、追求理想社會人格、重視自身修養踐履[1]。在中職生的素質教育中,側重借助中華傳統文化來培養中職生的人生態度,可以使學生體悟到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倫理道德和審美情趣,這些有助于學生認識、發展和完善自我,形成健全人格,最終達到全面提高中職生綜合素質的良好目的。
  1  中華傳統文化在培養中職生高素質方面所起的作用
  1.1 培育中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眾所周知,中職學生大多是由中考落榜生、社會再就業人員和其他學歷人員組成,他們的思想品質和綜合素質都不太高,對于民族自信心和愛國主義精神都比較匱乏。因此,通過在中職院校深入開展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可以讓中職學生從內心由衷地產生民族自豪感,使他們懂得了中職院校不僅是學習職業技能和獲取職業學歷的地方,它也是掌握報效祖國本領的地方。簡而言之,就是通過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來端正中職學生的學習態度,保證他們在今后的工作崗位上能夠利用所掌握的職業知識和技能,全心全意地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而不懈奮斗[2]。
  1.2 培養中職生的倫理道德思想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核心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它是中華五千年燦爛歷史中漫長政治、經濟、文化、思想、藝術等文化總和。通過在中職院校開展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積極組織中職學生學習《論語》《詩經》《春秋》中的相關語錄內容,保證中職素質教育中任的教學目標與禮樂教化的深度交融、相互包容,從而在中職學生群體中積極構建仁內禮樂外、仁本禮樂用的和諧關系,有助于培養中職學生的仁義道德思想和道德倫理規范。
  1.3 培養中職學生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
  在新課程教學目標的相關要求中,注重深化職業教育改革,全面推進中職學生的素質教育,保證他們的自我價值與民族復興夢相統一,堅持職場發展規劃與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相統一。因此,借助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活動,中職學生能夠獲取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為代表的進取精神,能夠感受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堅定信念,能夠弘揚“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的奮斗精神[1]。簡而言之,通過中華傳統文化的熏陶和激勵,可以保證中職學生獲取到自強不息的民族文化精神,幫助中職學生樹立不懈奮斗的競爭意識和奮斗精神,從而對于中職學生走向社會的長遠發展都大有益處。
  2  利用中華傳統文化培養高素質中職生的具體措施
  2.1 采取分層次教學手段,加強中職生思想品質教育
  眾所周知,90%以上的中職學生在思想上受到家庭、社會等環境的影響,導致在學習成績、學習態度和就業愿景上存在諸多差異。因此,在中職院校的思想品質教育中需要充分發揮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價值,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訴求和思想動態采取分層次教學手段,保證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帶來的靈魂洗禮和品質提升。
  一方面,為了保證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效果,中職專職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需要秉承動情、動心、見情的教學觀念,保證把中華傳統文化教育貫穿在日常教育工作的始終,保證每個中職學生在孝道教育中做到感恩社會、感激父母;保證每個中職學生在法制教育中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在針對中華民族的榜樣人物、典型事跡的學習中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正能量。
  另一方面,結合每個中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想動態,中職院校可以將中華傳統文化作為教學資源滲透到每個學科的教學中。中職院校可以成立中華傳統文化學習社團,選拔感興趣的中職學生入選社團,聘請專職講師開展課堂講解和實踐活動。對中華傳統文化興趣一般的中職學生,中職院??梢詫鹘y文化制作成教學課件,在德育、語文等關聯度比較高的學科進行穿插教學。
  2.2 整合中職素質教育資源,提高中華傳統文化滲透力
  中職院校作為一個封閉的職業教育機構,它具備完善的教育軟、硬件設施,享有豐富的中職素質教育資源,能夠自主開展中職學生的素質教育和實踐運用活動,它們都為中華傳統文化的滲透提供了便利條件,需要中職院校有效整合專業教育資源、校園文化資源和校園生活資源,保證中華傳統文化教育能夠有效轉化為中職生的綜合素質。
  首先,中職院校需要重視“兩課”教學法與中華傳統文化的充分融合,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和思想品德課的教育主渠道作用,把中華傳統文化教育貫穿到教學活動中,讓中職學生在專業課堂感受到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成果。
  其次,中職院校應該積極推進“三進”工作。中職院校應該制作中華傳統文化的展板、宣傳畫和圖冊,將素質教育工作代入校園網絡、校園社團、學生宿舍,讓學生在學校的每個角落都能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文化熏陶,促進中職學生群體的精神文明建設。   最后,中職院校應該發揮校園文化的潛在作用。中職院校應該將中華傳統文化與校園文化建設統一起來,學會借助校園文藝表演、校園文化廣播、校園門戶網站來全方位宣傳中華傳統文化,提高學生的思想認知和文化素質。
  2.3 扎扎實實抓教育落實,多管齊下促中職生素質提升
  中華傳統文化中集合了諸多經典的文化形態和文化遺產,它們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歷史的絢麗瑰寶,也集合了中華民族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3個觀念上的自我認知和民族精神[3]。傳統文化走進中職院校的實踐證明,中職院校組織各級主管部門、分院和專職教師需要共同努力,扎扎實實抓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落實。
  一方面,為了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優良傳統,中職院校的教育主管部門、分院領導應該統一思想、統一安排、統一部署,組建中職院校學習傳統文化的教育組織機構,保證中職院校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教育體系能夠組織到人、責任到人,保證中職院校的中華傳統文化教育能夠貫徹到中職學生的每個學年、學個學期、每個星期以及每一天學習計劃中。
  另一方面,中職院校應該制定明確的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績效考核方案,保證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師資力量、教育課程、校園文化建設、實踐活動等環節都能被納入到考核細則中,保證院校領導、分院領導、教學辦公室和各教研室都能明確相關的考核工作,從而能夠真正監督中職學生每一天的學習工作,也能夠為第一線的各班主任、專職教師明確教學任務,推動中職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3  結語
  總之,中華傳統文化是歷經千百年歷史沉淀下來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它匯聚了中華傳統的思想、情感、智慧和審美,對于中職學生的思想品質、文化修養和綜合素質都大有益處。因此,中職院校應該充分認識到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加強多部門的管理和監督,敦促專職教師和班主任深入開展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品質和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 張洪高,辛麗春.教育的正義性[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6:101,156.
  [2] 韋道火.中職學校利用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學生工匠精神的研究[J].教育觀察,2018(20):143-144.
  [3] 楊春芳.試析如何利用中華傳統文化對中職生進行積極德育滲透[J].才智,2017(21):119-12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7485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