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規范認同 體驗建構 反省內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江蘇省白蒲高級中學遵循“堅持正確方向”“堅持遵循規律”“堅持協同配合”“堅持常態開展”的中小學德育工作基本原則,立足校本實際,嘗試踐行“規范認同·體驗建構·反省內化”的道德建設運行機制,引導師生在獲得道德認知的前提下,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強公民意識、社會責任感和民主法制觀念,累積自主、自立、自強的態度和能力,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校本化的道德建設在迭代蝶變中日漸轉化為一種現實的教育生產力。
  【關鍵詞】規范認同;體驗建構;反省內化;道德實踐
  【中圖分類號】G416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19)39-0017-04
  【作者簡介】繆德軍,江蘇省白蒲高級中學(江蘇如皋,226511)校長,高級教師,南通市學科帶頭人。
  如何讓立德樹人的德育目標內化為學生個體每一步的實際行動,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江蘇省白蒲高級中學遵循“堅持正確方向”“堅持遵循規律”“堅持協同配合”“堅持常態開展”的中小學德育工作基本原則,立足校本實際,嘗試踐行“規范認同·體驗建構·反省內化”的道德建設運行機制,引導師生在獲得道德認知的前提下,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強公民意識、社會責任感和民主法制觀念,累積自主、自立、自強的態度和能力,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校本化的道德建設在迭代蝶變中日漸轉化為一種現實的教育生產力,共圖發展,協同發力,高質量、高品質的普通高中教育如箭在弦上。
   一、規范認同:指向道德信念的“燈塔”
   白蒲中學基于“尊重對話”“傾聽包容”“多元關照”的原則,引導教育行為主體(即教師、學生、班級、學科組、社團等)根據《中小學生守則》《中小學教師師德規范》等剛性要求,從自身實際出發,通過協商溝通的方式,醞釀生成個體或組織普遍認可的以培養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為旨歸的行為指南,讓師生在自我約束、自我把控、自我調節中謀求個體以及自組織的更大發展空間,彰顯學生個性的“自我約定”、班級特色的“管理章程”、教師的“彈性管理機制”,為師生的道德自覺與生動發展注入了生機與活力。
   1.尊重對話——生成學生的“自我約定”。
   基于學生立場的真誠對話,注重尊重和信任。在“精神相遇”和“視界融合”中達成的“自我約定”,既能充分保證剛性規范的落地,又能充分觀照學生個體的合理需求,更有利于保證學生個體在熟知學習生活中的基本規范的前提下,自覺踐行每一項要求。
   白蒲中學堅持民主溝通,傾聽學生的聲音,廣泛動員學生思考“我希望以怎樣的姿態投入到高中三年的學習生活中去”“我應當如何學習、如何交往”“我應當怎樣處理好與同學以及老師、家長的關系”“遇到挫折或困惑應如何面對”“違反學校規范規則應承擔怎樣的后果”等一系列問題,以此擬定出充分體現學生年齡特點、個體差異、個性發展需求的“自我約定”。調研中我們發現,充分體現尊重、寬容、信任與鼓勵性質的“自我約定”,緊扣學生的日常生活培育學生的良好品質和行為習慣,著眼于學生的個體差異、人格尊嚴和獨立推理能力的持續張揚,促進了規則意識的生成,促進了他律向自律的轉化。
   2.傾聽包容——建構班級的“管理章程”。
   合規律合道德的班級管理離不開班規班紀的約束,如何制定適合學生發展需要并能促進班級和諧生動發展的“班級管理章程”,一直是班主任關心并追蹤的熱點話題。有效的管理章程應當充分體現最大多數學生的發展訴求,聚焦班級學生成長氛圍的營造、智慧分享的發展融合機制建設、團隊協同的班級凝聚力與向心力培養。
  直面可能存在的不良現象,引導學生把控好自我,樹立起為人為事的規范意識,這種班級民主管理制度,不僅讓班級形成了全體師生廣泛認同和自覺遵守的制度規范,而且促進了主體對制度規范的貫徹與實施,更讓突發事件的解決有了一個相對完善的早期預警、事中處理和事后干預的機制,讓教育從被動走向主動。
   3.多元關照——形成教師的“彈性管理”。
   在學校歷任校領導看來,教師職業不同于其他崗位,心的歸宿是該職業追求卓越的最高境界。嚴苛的上下班點名管理管得了人,但管不了心,管不了心,又談何工作效率、工作效能。為了抓心,增強凝聚力、執行力,白蒲中學對教師實施多元關照,引領教育教學管理有序高質運行。利用寒暑假,學校組織行政與教師骨干集體研修,全面部署下學期的工作,對德育管理、教學管理、后勤服務統籌規劃,并分條塊列出工作重點與實施辦法。建立核心備課組,統籌各學段教育教學的階段目標與實施方案。因前置性的思考與謀劃,開學后學校的一切工作就進入自控狀態。關心、服務與引領便成了開學后學校各職能部門的工作常態。領導與教師、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溝通化解了誤解,增進了和諧;班主任與學生常態化的走心交談,幫助學生走出了成長困惑,增強了發展自信;學校對特殊困難個體提供的幫助,培育了師生感恩奮進的力量;教師之間圍繞發展主題的懇談,集聚了智慧,生成了專業發展的內生性力量。完善的聯系關愛機制,為廣大師生提供了情感關懷,促進了師生心理、人格的積極健康發展。
   二、體驗建構:生成道德意志的“錨點”
   道德需要在活動體驗中生成累積。道德體驗是從人的內心世界把握德性與德行的重要元素和環節,是連接德性與德行的橋梁,也是形成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基礎。在道德體驗中,主體會通過對道德事件的經歷、體會和感受,積淀起求真、向善、趨美的心理傾向性。白蒲中學立足校本實際,探索并踐行適合學生發展的多元道德體驗活動,遵循道德發生機制,通過課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動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協同育人,注重情感體驗和道德實踐,引導學生累積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仰與道德行為,以學生為主體的道德體驗越來越蛻變為一種現實的教育生產力。    1.學生發展指導:讓學生體驗不一樣的自己。
   今天的高中學生身處兩種轉型的交織之中,一是高中學生本身的轉型,從人的成長規律來看,高中學生多是15—18歲的青年,他們正處于生理與心理發展的轉折期,也是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的關鍵期;二是社會大環境的轉型,整個人類社會處在變動不居的狀態,比如信息的高速傳播、知識的激增、技術的日新月異、學科的分化與交叉,以及經濟的全球化、文化的多元化、諸多社會運行體制的革新等等,有很多東西需要建立與規范,也有很多東西需要適應與改變。白蒲中學針對高中階段學生的成長實際,基于學業、生涯、生活三個維度,對學生發展輔之以“思想指導、心理指導、行為指導”,充分發揮學生發展指導在學生成長中的“發展功能、預防功能、矯正功能”,引領學生在“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生活、學會做人”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綜合素質。
   一是實施導師制,凸顯服務引領。組建以優秀班主任、優秀教師、優秀畢業生、優秀家長、知名校友、教育專家為核心的導師團,制定章程,進駐學生發展指導中心,定期為需要服務的學生提供適時適度的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或是解開成長心結,或是分享成長中的成功體驗。
  二是健全記錄袋,評價促進自治。學生在審視自我發展的軌跡中,明確人生目標,增進向學之心,塑造健全人格,提高綜合素質。
   三是注重層次性,強化分類指導。縱向上,分成高中不同學段的指導小組,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需求進行針對性的指導;橫向上,分為發展性、介入性和矯正性三個類別的指導。
   四是關注體驗性,經歷感悟成長。學生通過各種各樣的體驗去發現自己,通過各種各樣的選擇去突破自己,通過責任的承擔去建設自己——教育就成為一個有清晰目標的探索過程,一個幸福的成長過程。
   2.系列儀式體驗:以道德鑄就不一樣的青春。
   一是入學儀式,讓學生在規范中自由生長。白蒲中學一年一度的高一新生入學儀式,抓住“三年規劃”“行走方式”“畢業憧憬”等幾個關鍵要素,縝密構建豐富多彩的活動體驗平臺,致力于讓學生將集體意識、規范意識、歸宿意識入耳入心,內化為個體的行為自覺,實現初高中的有效銜接。
   二是成人儀式,讓學生在擔當中砥礪奮進。每年5月,白蒲中學都會組織適齡學生參加莊嚴的成人儀式,引導和幫助學生在校本化的活動體驗中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公民意識、憲法和法律意識、責任意識、感恩意識,學生們感悟社會發展,暢想未來生活,反省自我實踐,自覺擔當一位學子應有的社會責任。
   三是畢業典禮,讓學生在包容中超越自我。白蒲中學始終把畢業典禮作為一種道德課程加以系統開發,優秀畢業生的發展引領、校長的諄諄教誨、教師代表的殷切期望相得益彰,感恩包容、志存高遠、理智仁勇的價值追求越來越成為學生未來發展的一種永恒精神財富。
   3.發現蒲中之美:生成師生向善尚美的力量。
   羅丹認為,美到處都有,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谶@一觀點,白蒲中學持續開展以“發現蒲中之美”為主題的課程開發,學生為主體的主題演講、主題班會、圖片展覽等,意在引導學生在美麗的蒲中校園中感受美的另一種哲學價值——理想抱負的美、樂于助人的美、勤奮向上的美、學識淵博的美、愛生如子的美、勤勤懇懇的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美等等,建立積極向上的人生價值觀。系列活動的開發與實施,讓師生浸潤在美的教育場域之中,實現從發現美到欣賞美、創造美、享受美的人生跨越。以此積聚向善尚美的情愫,凝聚協同力量,共同創造并享受美好教育生活,成就師生共同發展。
   三、反省內化:實現道德自覺的“根基”
   規范認同、體驗建構,必須通過持續不斷的反省內化,才能生長為一種道德自覺。依據社會發展需要和公共道德標準自覺反省檢點自己的一言一行,是一個人融入社會、成就事業的道德基石。道德內化,是指道德主體對社會道德的學習、選擇、改造、發展的過程,是個體根據時代精神和個體內在要求對現存社會道德體系進行積極揚棄,從而形成個體道德素質和道德人格的過程。規范認同、體驗建構基礎上的反省內化,是由他律走向自律、實現道德自覺的必然選擇。白蒲中學運用自我評價、同伴評價、家長評價、網絡隨機評價等方式,促進教育行為主體調適自我,改進為人為學為事的方式,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師生的道德水準。一個協同進取、聚焦發展、創新不輟的道德團隊正在逐漸形成。
   誠然,面對當下社會發展中的諸多“不確定性”,基礎教育尤其是農村普通高中的道德教育實踐還受到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制約。學校的道德教育實踐作為一項系統工程離不開家庭教育的沃土,離不開規范化的社會環境,更離不開教育主體高尚的價值追求。道德教育需要專注,更需要協同,我們永遠在路上。
  【參考文獻】
   [1]趙紅莉.皮亞杰道德認知發展理論對小學德育的啟示[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11):16-1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483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