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專業如何實現語文課程的一體化教學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學前教育專業是我國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基礎,學前教育專業語文課程一體化發展,將有效提高語文教學的針對性及實效性,滿足社會與學生的能力需求。本文將簡要分析學前教育專業語文課程教學現狀,并論述學前教育專業實現語文課程一體化教學的基本要求與主要路徑。通過本文的分析及研究,旨在促進學前教育專業語文教學活動的進步發展,為社會主義教育事業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 語文課程 一體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6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6-0028-02
引言
知識經濟時代背景下,網絡信息的爆炸對于教育活動的沖擊較大,社會對學前教育專業人員的認知能力、實踐能力以及專業素養有著更高的要求。2018年11月,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表示學前教育專業創新改革的主要發展趨勢?,F階段,學前教育專業的語文教學活動中,存在著眾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例如,教師教育理念的滯后性、學生知識學習的消極性等。因此,學前教育專業實現語文課程一體化教學,對于提高學前教育的質量,培養專業學前教育人才有著重要的價值及意義。
一、學前教育專業語文課程教學現狀
?。ㄒ唬┙處熃虒W觀念滯后
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與指引者,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占據重要地位,是影響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影響因素。教育現代化改革背景下,教師需要堅定教學改革的信念,配合教學改革的實踐活動,保證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學前教育專業語文課程一體化教學體系的構建,需要教師了解學前教育語文課程的特點,實現教學活動與職業能力相結合?,F階段,學前教育專業的語文教學中,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教學成效性較低,語文課程在教學活動中,易成為“邊緣課程”。職業教育活動中,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缺少積極性,且教學理念及教學方式不足,因此,教育改革活動開展進程較慢。例如,傳統的學前專業語文課程中,教師認為教學主要任務是教學生認識生字,朗讀課文,并分析文章的中心意思,并未站在學生角度考慮學生對教學方式的接受和理解。
?。ǘW生基礎能力薄弱
學生學習動機及學習興趣,是促進學習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學前教育專業實現語文課程一體化教學,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首先,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普遍存在學習熱情較低、基礎能力薄弱等問題。在學生的認知中,主要的任務為學習好專業知識,積極提高專業技能,對文化基礎能力提升重視程度不足。多數學生將學前專業的學習精力,投入彈、唱、跳、畫等方面,對于語文知識的學習熱情程度較低。在語文課程學習時,學習目標不夠明確,甚至部分學生語文基礎較為薄弱,對于語文課程產生抗拒心理。其次,傳統語言課程的教學方式缺少趣味性與針對性,學生在學習中興趣不足,并未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因此,學前教育專業實現語文課程一體化教學改革,成為學前教育專業必然發展趨勢。
(三)教學內容實效性低
學前教育多為職業學校專業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更加注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對學生文化素質培養重視程度不足。學前教育的語文課程開設,應以提高學生文學素養及文化底蘊為主要目標,為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打下堅實的文化基礎。在學前教育專業實現語文課程一體化教學中,教材是教學活動開展的主要基礎,為教師的教學活動提供基礎的平臺。現階段,學前教育專業語文教材的編寫缺少針對性與時效性,對于學前教育專業實現語文課程一體化教學,缺少有效的幫助。首先,多數的語文教材難以實現專業的共性與個性相結合,內容與實際生活的貼合程度較低,并未反映出當代青年學生的思想。學前教育的教材設計,應保證具有學前教育專業特色,充分發揮教材在教學過程中載體的作用。
二、學前教育專業實現語文課程一體化教學的影響因素
?。ㄒ唬┱Z文課程特點
首先,學前教育專業的語文課程,與高中階段語文課程相較而言,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與高中學生存在較強的差異性,例如,興趣愛好、學習能力、價值取向等。語文課程作為學前教育專業的基礎性課程,在課程設計階段應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并針對學前教育專業的主要特點,確保語文課程的實效性。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畢業后,將面向學齡前的兒童開展教育活動,學齡前兒童的接受能力較強,但較為活潑好動。因此,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應注重語文專業知識的學習及鞏固,提高自身語文的聽說讀寫能力,按照幼師標準要求自己。其次,學前教育專業的語文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學前教育專業課程的實踐性,是指語文教材的選擇、課程的開發設計、教學模式的選擇等。語文課程需要基于學前專業的特點,結合學生發展的實際需求,實現語文課程的因材施教。
(二)教學管理因素
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管理模式,對于語文課程的發展有著較深的影響,其中包含學校政策、管理模式、專業重視程度等。首先,學前教育專業,對于語文課程的重視程度較低,成為影響學前教育專業語文課程一體化教學的主要因素。根據相關調查結果顯示,普遍學前教育專業存在課時安排不合理的問題。針對基礎教學模塊、職業教學模塊、能力拓展教學模塊的學時分配不合理。部分高職院校將語文課程歸納為選修課程中,提出語文課程需要為專業課程服務的教育理念。語文課程在學前教育專業中,被弱化及邊緣化的問題,成為一體化教學構建的主要影響因素。其次,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研究活動,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及學生學習成績提升的路徑。現階段,多數高職院校對于學前教育專業的教研活動開展態度消極,語文課程的教研交流活動缺失,教師專業發展中教研活動并未充分發揮作用。
?。ㄈI培訓因素
學前教育專業實現語文課程一體化教學模式,需要學前教育專業語文教師,具備專業的教學能力及先進的教學理念。高職院校的專業培訓活動開展,成為主要的影響因素。首先,學前教育專業語文教學培訓次數較低,將成為限制學前教育專業實現語文課程一體化教學主要因素。根據相關調查研究結果顯示,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語文教師參與培訓活動的次數較少,教師參與學校培訓活動的積極性較低。部分培訓活動需要教師自費參加,語文教學培訓成效性有待提升。其次,學前教育專業的培訓活動,應圍繞語文課程一體化教學為主,培養教師開展一體化教學的能力,豐富語文教師的知識結構,促進語文教師的專業技能的有效提升。 三、學前教育專業實現語文課程一體化教學的主要路徑
?。ㄒ唬┱辖滩膬热?,研發一體化語文教材
現階段,學前教育專業實現語文課程一體化教學,教材的選擇與教學目標之間存在差異性,因此,職業院校應結合當前學前教育專業標準和崗位需要對現有的教學內容進行整合,研發適合一體化教學的教材內容。通過教材的完善,為語文課程一體化教學提供專業的教學服務。首先,學前教育專業實現語文課程一體化教學,應將鑒賞能力、綜合能力培養結合至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閱讀教學活動,為學生構建幼兒園的教學情景,培養學生的信息搜集能力與語言表述能力。其次,語文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應用能力培養,堅持說寫結合的教學模式,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綜合寫作能力。教師可為學生營造出適合的教學情景,將欣賞、說寫等教學活動進行結合,調動學生的寫作興趣。與此同時,語文教師應鍛煉學生議論文、記敘文、書信等文章的書寫能力,為學生的學前教育工作開展奠定基礎。最后,學前教育專業實現語文課程一體化教學,應將學生的綜合能力訓練結合至語文教學活動中。例如,在練習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在朗讀訓練過程中,引導學生鍛煉不同情況下,語言的表達方式。
?。ǘ┨岣呓虒W效率,構建一體化教學模式
學前教育專業實現語文課程一體化教學,是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模式,主要的教學目標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首先,學前教育專業語文課程一體化建設,需要教師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為學生提供更多語文實踐活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針對學生的興趣愛好及學習需求,開展語文實踐活動。例如,故事演講課程、朗誦課程、兒歌賞析活動等。其次,學前專業語文課程教學中,教師應為學生構建出具有開放性的語文教學體系。職業院校學生的課余時間較多,教師通過為學生提供閱讀書單,培養學前教育專業的閱讀興趣。借助閱讀活動拓展學生的文學視野,豐富學生的詞匯積累。與此同時,應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相結合,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
(三)開展課外活動,打造一體化教學體系
學前教育專業實現語文課程一體化教學,職業學前教育專業應以活動促進教學,積極調整教學的方向,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首先,學前專業語文課程一體化教學模式,有效的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打破傳統教學中固有的模式。學前教育專業實現語文課程一體化教學,教師應設計任務驅動項目,為學生提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習環境。其次,學前教育專業應組織開展校園文化活動,為學生營造課堂教學與文化活動相結合的一體化教學模式。
結語
學前教育專業的一體化教學模式,是一項實踐性的教學工作,也是學前教育專業改革發展的主要方向。學前教育專業實現語文課程一體化教學,設計的范圍較廣,且工作的投入量較大,需要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及學生共同努力。培養教師與學生借助實踐活動深化理論知識的能力,以社會發展需求為主要教育目標,提高學前教育改革的質量。
參考文獻:
[1]陳暉.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途徑分析[J]. 教育教學論壇,2016(41):274-275.
[2]鐘宏杰.“理實一體化”教學在學前教育專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職業技術,2011(07):45.
作者簡介:
馬雨萍(1964-),女,河北邢臺人,本科,高級講師,從事漢語言文學、學前教育理論研究。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57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