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的對策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中國民辦高等教育經過近二十年的快速發展,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民辦高等教育發展一片大好的形勢下,還存在不少的問題,特別是專任教師人數偏少、素質偏低已經成為阻礙民辦高校持續發展的重要瓶頸。分析民辦高校教師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扎實有效地解決民辦高校教師的切身利益,建設一支高質量的民辦高校師資隊伍是民辦高校健康持續發展的當務之急。
【關鍵詞】民辦高校 師資隊伍 持續發展 當務之急
【中圖分類號】G6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8-0197-01
一、民辦高校師資隊伍建設滯后的原因分析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各級政府要把發展民辦教育作為重要工作職責,同時要清理并糾正對民辦學校的各類歧視政策?!碑斍?,我國民辦高校教師和公辦教師之間存在不公平、不合理甚至歧視的問題。
國家對民辦教育的定位、政策、管理都還滯后,不能從政策和制度層面保障民辦高校教師享有與公辦高校教師同等的待遇和權益,不能在同等條件下獲取政府的資源和資助,如在業務培訓、職務聘任、教齡和工齡計算、表彰獎勵、科研立項、出國訪學、參加學術活動等方面都表現出這些特征。一個最顯著的例子就是民辦高校的教師沒有申報國家基金、各部委的基金、省自然科學基金、省科技計劃項目的資格和途徑,就是重點學科項目、教學教改項目、教學質量工程項目等也遠遠少于同類公辦高校的指標和資助額度,這明顯是不公平的。
二、民辦高校師資隊伍不穩定對民辦高校發展的影響
由于師資隊伍結構不合理以及政府政策和社會因素,民辦高校師資隊伍不穩定易流失是必然的結果。據不完全統計,民辦高校每年有15~20%的教師流動。
教師離職主要是跳槽、退休和辭職。教師一旦評上高級職稱、獲得博士學位就跳槽到公辦學校,有些教師哪怕是從本科院校到職業中專、從離市中心較近的地方到地理位置偏僻的地方也愿意,為了從體制外到體制內解決身份問題不惜委身下嫁、降格以求。退休的教師主要是來自體制內退休到民辦高校任職的教師年齡到67歲(有的學校是65歲,也有的學校是70歲)第二次退休。辭職的教師則是因為不滿意民辦高校的待遇而辭職到其他行業去工作。
民辦高校師資結構本來就很不合理,而一些優秀的青年教師利用學校平臺和教學中與專業緊密接觸的機會,處心積慮地考博士、上職稱,參加各種政府組織或社會考試,如參加高級工程師、高級會計師、高級經濟師、律師等考試,其目的就是為了跳槽。學校好不容易培養和成長起來的優秀青年教師的流失對其他青年教師的心態和穩定會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
三、穩定民辦高校師資隊伍的措施與建議
師資結構不合理和師資隊伍不穩定,是目前我國民辦高校的普遍現象。這一問題如若不盡快解決,任其發展下去勢必會嚴重影響民辦高校師資隊伍的建設,嚴重影響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嚴重影響民辦教育的發展,甚至會影響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
首先,國家要重視解決制約民辦高校教師的權益問題,要制訂符合我國民辦高等教育需要和實際的法律、政策和制度。此外國家要推動、督促檢查各級地方政府、相關部門落實執行國家政策的情況,把建設穩定的民辦高校師資隊伍作為國家考核各級政府履職的重要指標。此外,要盡快解決民辦高校教師的各種切身利益問題,如完善民辦高校教師社會保障制度,實施與公辦高校教師一致的社會保險和住房公積金等待遇,在戶籍遷移、住房、子女就學等方面與公辦高校教師一視同仁。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進一步深化改革的需要,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方式正在從以規模擴張和空間拓展為特征的外延式發展轉變為以提高質量和優化結構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民辦高校大都在向應用型高校轉型,內涵建設和特色發展的任務十分艱巨。自2017年9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已開始施行,這是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促進民辦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維護民辦學校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權益,根據憲法和教育法制定的法律。民辦高校必須更新辦學思想和教育理念,以施行國家法律為契機,以創新體制機制為抓手,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以建設師資隊伍為核心,扎實有效地解決民辦高校教師的切身利益問題。政府相關部門要堅持依法治教,提供公平的發展環境,為建設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高水平民辦高校師資隊伍促進民辦高校健康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方芳.中國民辦高等教育發展之考析[J].中國高等教育,2017(2)
[2]曹文秀.民辦高校師資隊伍內涵式發展路徑探析[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11)
[3]靳曉光,鞏麗霞.民辦高校內部治理模式探究[J].現代教育管理,2016(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58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