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綠色的教育追求教育的綠色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朝陽學校(以下簡稱朝陽學校)成立于2012年,它的成立是朝陽區推行“引進名校,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戰略目標的重要舉措。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是一所具有百年歷史傳承的名校,得益于“母體”的優良基因,朝陽學校于成立之初就站在了較高的起點上。
建校7年來,朝陽學校完成了北京第二實驗小學管理架構與管理制度、課程結構與教學模式、研究制度與隊伍建設機制、學生活動與學生管理等優勢資源的“整體入駐”,但學校沒有止步于“全盤復制”,而是將精力最大化地用在引入名校資源后的“本土化”生長上,以“夯實自身特色,更好實現自主良性發展”為目標,秉持理性務實的態度,梳理并明晰了基于朝陽學校辦學實踐的綠色教育體系。以生態自然為標準,建設綠色校園環境;以核心素養為導向,構建綠色課程體系;以多元賦能為核心,完善綠色評價標準。讓綠色教育不是僅僅局限在環境教育的層面,而是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一種模式,涵蓋學校的整體工作。
在大力發展輻射帶動作用的同時,學校著手創建有特色的校園文化,被評為亞洲唯一一所美國LEED-SCHOOL鉑金認證學校,達到了辦學設施一流的目標。建立兩個特級教師工作站,形成各級骨干教師梯隊。培養出區級學科帶頭人、區級骨干教師、校級學科帶頭人及校級骨干教師共計22人,區級以上骨干教師占學校教師總數的22%。在傳承實驗二小百年名校的管理文化的基礎上,結合朝陽學校實際情況,形成了適合學校發展的管理體系,即教師主體評價體系及學生主體評價體系。已經形成可持續發展的“綠色教育”辦學特色,成績突出。從2012年建校到現在,學校獲集體獎項50余項,教師獲獎共計約400余人次。
挖掘綠色理念,實施綠色教育
辦學理念是一所學校的指明燈。朝陽學校以實驗二小“以愛育愛”“雙主體育人”理念作根基,以“綠色教育”理念為核心,以“綠色習慣”的培養為載體,以“綠色人格”的形成為目標,以豐富多彩的教育內容、靈活多樣的教育形式、開放多元的教育空間為途徑,注重全人發展,給孩子一個綠意盎然、生機勃勃的童年。
以愛育愛 “以愛育愛”是“雙主體育人”思路四大實施途徑之一,是“雙主體育人”思路的核心,是學校教育工作永久的主旋律。它不僅強調“教師愛學生”這個根本的教育原則,還同時包含著三層遞進的含義:
孩子成長需要愛,尤其需要周圍人的尊重、理解與支持。教師作為影響學生成長的“重要他人”,有責任把自己的心血、才智、溫柔、激情都凝聚在對每一個學生的愛中。這是“以愛育愛”的基礎。
“愛”不僅僅是教育的手段,更是教育的目的。孩子在尊重中學會的是尊重,在理解中學會的是理解,在愛中學會的是愛。因此,教師要用自己濃濃的愛,感染學生,豐富學生的情感,培育學生的心靈,激勵學生不僅愛我們生活的世界,而且肯為愛而努力奮斗。這是“以愛育愛”的核心。
學生充滿“愛”的情感和實際行動,反過來影響、激發和加深教師自身對事業、人生的愛與追求。愛因互動而相互激發,教育因愛而綻放出無窮的魅力,教師和學生因愛而共鳴,因愛而感動,因愛而發展,因愛而出色!這是“以愛育愛”的完美境界。
雙主體育人 學生是學習生活的主體,教師是教育工作的主體,兩個主體在不同的層面通過自育、互育,協調互動,共同成長。這就是雙主體育人的含義。
“雙主體”是一個受到普遍關注的新教育觀,“雙主體”育人模式的基本內涵是:教育工作的主體是教師,學習活動的主體是學生。學校將兩者同時作為教育的主體實施教育活動,協調互動,就能建構育人模式的主旋律,促進教師生命體和學生生命體交互輝映,融合一體,健康發展。
綠色教育 自建校以來,朝陽學校一直在努力全面傳承本校的先進辦學理念與九大文化,從認知發展和非認知發展兩方面,培養和諧、可持續發展的完整的“人”。培養學生的個性愛好,發揮所長,實現全面素質的提升。學校秉承“一撇一捺一個大寫的‘人’字”育人目標,結合國家三星綠色校園獨有資源,學校探索將“綠色育人”融入到推進學校素質教育的各項工作中,構建“綠色育人”體系框架,形成辦學特色,更充分地發揮優質教育資源輻射作用。
綠色教育不僅與環境相關,它同時也是對生命的引申,是激發活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教育。朝陽學校在實驗二小“以愛育愛”“雙主體育人”等先進理念的引領下,將“綠色育人”由局部擴展至全局,融入到學校各項工作,將環境育人與課程育人相結合,從“設置綠色課程”“打造綠色課堂文化”“建立綠色評價體系”“開展綠色活動”等方面全面構建“綠色育人”體系。從“綠色建筑”“綠色習慣”“綠色人格”“綠色傳承”四個維度,努力達成:綠色育人,全人發展。
構建綠色課程,健全評價體系
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在課堂,課堂教學是學校工作的中心環節,抓住課堂教學就抓住了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也就抓住了學校培養人才的一條基本途徑。
以“課堂文化”為學校發展的生命線,其內涵“生本、對話、求真、累加”著眼于學生的全人發展,強調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展現了課堂上學生真實的探究過程,培養了學生執著追求的探究精神。同時也成為學校達成綠色育人目標、培養學生綠色習慣的重要途徑。通過教師對評價理念的具體實施,為學生營造了一種思維活躍、舒適有序的綠色學習氛圍,形成了敢問、敢想、敢思、敢做的開放學風,使學生們收獲執著追求的探索精神、和諧共生的社會關系、好學樂群的學習狀態。
常規學科課程的特色評價 “常規學科課程”涵蓋了語文、數學、英語、體育、美術、音樂、科學、品生、品社、勞技、信息技術等。學生根據課表完成學業任務。但是學校對學生的學業評價,不僅僅體現在作業、單元試卷、期末檢測層面,而是以形成性評價為原則,重在學習過程,重在個體發展的評價上。如學校以“嘉年華”活動作為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的一種方式,讓學生在體驗中享受快樂,在快樂中體驗學習。臨近期末,學校會精心設計一份“尋寶圖”,學生要根據本學期各個學科學到的能力完成尋寶任務,最終拿到開啟智慧大門的鑰匙。尋寶過程中,學生要完成各學科老師設計的游戲,如聽音樂“釣魚”(音符)、貼鼻子(色彩)、乾坤大挪移(數學游戲)、猜字謎(語文)、捉魚(舞蹈)等。學生穿越各個教室,留下的是智慧,帶走的是快樂。學科教師將學生的游戲成績記錄在我們的形成性評價表中。以“單項測查”作為學生綜合性評價的另外一種方式,通過分析學生完成“單項測查”的效果,評價學生學科能力。 “特色課程”的全面立體式評價 學校為培養學生的綜合性素養、選擇性素養、基礎性學科素養,同時開設了主題研究課、學科平行選修課、藝體文科選修課。
各年級的主題研究,是通過學生全員參與選定出一個主題,學生根據主題并結合自己的專長,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研究。在研究的最初階段,小組結隊,在小組中完成。而這一過程中一定會有分歧、有爭執,更有研討和探索,作為導師,教師一方面幫助他們完成研究,另一方面也幫助他們成長。在接下來的階段匯報、年級沙龍活動中,學生無論在專業方面、思考問題方面還是人際交往方面都會成長,而這一切就是一種綜合素質評價,學生會將自己在活動中的體驗、變化記錄在《多元評價成長冊》中。學科平行選修和藝體文科選修則是在培養學生“一長”的基礎上讓他們更“多能”。他們則通過《多元評價成長冊》中的每月評價得到及時肯定和明確努力的方向。
填寫《多元評價成長冊》是評價的一個途徑,學校還在實驗二小的引領下,以專題的形式,對學生學習成果進行綜合匯報,這也是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一種途徑。如開展的“藝術節”“體育節”“科技節”,都是全員參與,全校展示。學生在這樣的活動中,鍛煉了意志品質,學會了合理安排,養成了很多好習慣。無形中由知道變為做到,更上升為懂得,實現了知行合一。
“社會大課堂”的實踐性評價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中的“實踐活動”旨在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為成為社會人打基礎。秉承實驗二小德育活動三段式的評價模式,學生通過“活動前查找資料”“活動中講解交流”“活動后總結收獲”三部曲,將社會大課堂作為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提升能力的鍛煉平臺。孩子在實踐活動中形成學習思維習慣,提升與人交往的能力。
綠色的課堂,多元的評價,拓寬了育人的方式,學生的思維習慣、綜合素質也在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加強綠色管理,創新德育活動
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能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更能鍛煉學生堅強的意志,使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要想學生的思想品德得到良好發展,真正做到言行一致,僅僅靠宣講規章制度、靠課堂教學顯然是不夠的。因為思想品德是一個社會的問題,同時又是一個實踐性的問題,學生的道德觀念、道德行為和道德品質,只能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表現出來,并且在實踐活動中受到檢驗。因此,朝陽學校十分重視開展德育活動。自建校以來,學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并將之梳理為“12345”德育活動體系。形成“綠色管理”體系。
“1”:健康首位意識,每天一小時體育鍛煉。將體育作為獨特的教育資源加以開發。在全班集體鍛練一小時的基礎上,鼓勵學生自愿到學校參加晨練,并指導學生制訂每天的家庭體育鍛煉計劃,形成家校合力,培養學生從早到晚運動的生活方式,為明天的健康生活奠基。
“2”:階段把關意識,每學年兩次主題特色活動。各年級結合自己的階段德育目標,并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圍繞德育的一個主題,整合課程資源、社會資源,設計兩次主題特色活動。通過帶領學生立體地、多角度地對德育主題進行學習、研討、體驗,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并使之自覺轉化為自身的行動。
“3”:發揚傳統意識,“傳統節日三個一”活動,是貫穿一年中每一個月、每一個傳統節日的重要德育活動。學校充分抓住每個傳統節日的契機,開展在校、在家和社區等多方面實踐的傳統節日“三個一”系列德育活動。在本校制定的節日倡議下,根據朝陽學校學生年齡特點以及朝陽區德育科在重大教育節日提出的倡議,制定朝陽學?!皞鹘y節日三個一”的活動方案,如:中秋佳節來臨,向學生提出的三個一倡議便是:與家人共享一顆校園秋收果實,給遠方的親人打一個電話,和家人在月光下散步;使學生在點滴之處體驗付出愛及實現自我價值的快樂,“把有意義的活動變得有意思”。同時,活動后的評價反饋讓學生進行全員展示,為每一位學生實現“綠色傳承”搭建平臺。
“4”:社會實踐意識,每年至少4次社會大課堂活動。將“社會大課堂”活動作為具有綜合性、實踐性、合作性的體驗性課程:每次都圍繞一個主題,遵循活動前參與、活動中體驗、活動后延伸的“三段式”教學模式進行。使社會課堂成為學生難得的學習歷程,收獲在學校課堂內得不到的感悟。
“5”:創新資源意識,學校五大特色節日:科技節、藝術節、讀書節、體育節、秋收節。最大限度開發教師、學生、家長和社會等有效資源,開展學校特色節日活動。在各種節日中,每個人都感受到了親子相融的快樂、師生合作的快樂、展示才華的快樂、審美品美的快樂、增長自信的快樂、和諧發展的快樂、勇于探索的快樂、浸潤書香的快樂……假期五小特色作業:小問號、小隨筆、小實踐、小健將、小博士。每年寒暑假,鼓勵每一位學生珍惜更為廣闊的社會生活、學習的天地,運用在學校所學的本領,開展獻愛心、讀書、做研究等活動及體育鍛煉等個性化的活動。并在假期中進行自我管理,在全面、豐富、有特色、動態的假期生活中,培養和促進自身講誠信、講責任的素質以及多方面的能力。
通過開展德育活動,豐富學生的內心體驗,孩子的內心受到觸動,影響其思想和行為的改變,在潛移默化中,學生成為有愛心、會學習、愛創新、知行合一的新時代好少年!
回首過去,初心不忘;展望未來,志向高遠。百年名校的優質教育資源為朝陽學校打開了一扇發展的大門,圍繞著綠色教育的辦學理念,朝陽學校繼往開來。未來,在北京第二實驗小學的指引下,朝陽學校將繼續深挖綠色教育的內涵,并以此為新的突破口和生長點,全面帶動學校教育的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和品牌發展,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而不懈努力。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77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