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開啟“綠色模式”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嚴格禁燒 實現“零火點”
   走進九臺區龍嘉街道龍家堡村,秸稈禁燒的宣傳條幅、刀旗隨處可見,在禁燒治理上也到戶到人,時時巡邏,可以及時發現問題,處置問題。首先制定網格化管理辦法,所有的鄉村社干部包保到戶,實行晝夜巡邏。
   九臺區從2016年開始實施秸稈禁燒,全區自上而下層層設立領導機構,簽訂了禁燒責任狀,把禁燒責任落實到人,落實到地塊。這樣建立起來的“區督查、鎮負責、村管片、組包戶、戶聯防”網格化管理責任制,對全區2384個網格實行嚴防死守,引導廣大農民自覺參與秸稈禁燒工作。
   九臺區組織農業技術部門進行秸稈模式推廣,結合農民的土地使用實際,根據保護性耕作應用推廣情況,以及農民在應用過程中的認可程度,選取大面積適合機械化作業的地區,采取政府統一實施的方式,集中開展了秸稈深松還田、堆漚還田以及寬窄行耕作等模式的秸稈還田示范推廣項目,最大限度地實現秸稈無害化利用。2017年,九臺區秸稈還田量達到41萬噸,占秸稈產量的31%。
   秸稈作為有機肥還田,利用量大,既解決了秸稈處理難題,又能改良土壤。秸稈制肥,以肥養田,取之于田,用之于田,形成了良性循環,促進了糧食增產。
   變身燃料 提高利用率
   秸稈禁燒,不僅要“堵”,更重要的就是“疏”——讓農民的秸稈有出口,才能真正實現秸稈的綜合利用。九臺區不僅讓廣大農民了解了秸稈的多種用途,還鼓勵收貯利用企業就近就地將秸稈粉碎壓制固化成型,發展秸稈固化成型燃料產業,替代煤炭等燃料,推進秸稈固化燃料規?;谩?
   秋收后,玉米秸稈就堆放在地里,等待秸稈加工企業來將秸稈打包回收。其中有大約兩噸的秸稈會在地里直接壓縮成塊,供農民運回家用做整個冬季的取暖。農田里的剩余秸稈也有人專門處理,企業全部直接壓縮打捆回收,加工成飼料、電熱廠燃料。
   如今,得到實惠的不僅是龍家堡村,九臺區在龍家堡等10個村安裝爐具5091戶(套),柴草不進屯,壓縮的秸稈塊耐燒、清潔,實現了生物質燃料取暖做飯的新革命。
   循環農業 開啟綠色模式
   昔日無處安放的秸稈,如今變成了“香餑餑”。九臺區隆達興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工車間內,秸稈正在粉碎膨化,打碎的秸稈散發出清新的味道。碎秸稈通過傳送帶送到壓縮機內,壓縮成型后自動打包。
   隆達興養殖合作社有肉牛500多頭,每年使用飼料1.2萬噸,余下飼料全部外銷,主要銷往海拉爾、通遼等地。養殖場還新建了1.5公頃的魚池、飼養蛋雞5000只。在養殖場,通過秸稈膨化飼料過腹增值飼養牛,牛糞經發酵飼養蚯蚓,蚯蚓喂魚、雞。過去不起眼的秸稈,如今讓隆興達養殖場走上了一條生態循環的農業可持續發展之路。
   2016年5月,九臺區政府與長春長拖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簽定了投資10億元戰略協議,在長春龍嘉國際機場周圍、長吉北線、高速公路兩側的黑林子、甘家等10個村,建設10個綜合利用產業園,每個園區加工能力在1000公頃以上。目前,已完成的10個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園投產達效。
   走進長春長拖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九臺分公司基地,大型秸稈處理設備正在對收集好的秸稈進行處理。這些秸稈將被加工成燃料、飼料等?;匾荒昕墒占?0萬噸秸稈,每年加工的秸稈燃料供給農民和發電廠使用。據介紹,秸稈加工為生物質燃料后,每噸平均價格可達400元~500元。
   另外,九臺區始終堅持秸稈肥料化、飼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原料化等“五化”利用,2017年,九臺區的秸稈綜合利用與禁燒工作被列為全國20個樣板縣之一。2018年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8%以上,促進了農民增收,推動了農業提質增效綠色發展,有效減輕了秸稈焚燒對環境的污染。(來源:吉林日報)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8205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