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孩子開啟新年計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工作后不再像上學時代,通過年級的遞升可以輕而易舉獲得成就感,如今這一年年過得迅速而相似。每到年底,我都習慣給自己作一個非官方的總結,通常會是十幾句凝練的話,包括大事記和新感悟,同時,與去年的計劃作一個對比。這種計劃與總結的往復習慣讓我有安全感,似乎必須要找到進步,然后錄入紙上,才覺得這一年沒有白白浪費。所以,我也時刻提醒自己,不能虛度,能成一分一毫之事,都是有意義的。另外,制訂計劃是一種很好的自律習慣,小到購物清單,大到職業規劃,都會讓人生變得整潔可控。這些習慣,我也希望傳遞給孩子,讓他們從小有總結的意識,有規劃的能力,有珍惜時間的本能。
而對于學齡前的寶寶來說,獨立操作的確太難了。所以針對小齡寶寶家庭,如何來完成一個有趣有意義的計劃呢?
總 結
學齡前寶寶的記憶能力是短暫的,他們可能在年末已不記得年初發生的事,這就需要爸爸媽媽的引導。記得我小時候,傳統媒體占主導地位,所以我特別喜歡自己設計版式和主題,配上圖畫和短故事,然后貼在墻上自我欣賞,這為我在娛樂貧瘠的年代帶來巨大的成就感。因此,和孩子一起創作一張年度家庭小報或一本繪畫日記,是我要推薦給大家的2個方案。
怎么做:制作家庭小報
●關于提問。提問是很有技巧的,有效的問題才能得到滿意的答案。爸爸媽媽想讓孩子參與進來,就要問對問題,比如啟發式地問“我們家今年去過哪里旅游”“哪個地方你還想再去呢”“你今年學會了什么新本領”等,問題要具體,但盡量不要用“你印象最深的一次活動是什么”“你最喜歡的人是誰”等“之最”的問題。首先,我們自己就不喜歡這類應試題,因為真的很難選擇。孩子那么博愛,對所有新鮮的人和事都感興趣,為什么要分出高低?其次,孩子是短暫性記憶,這樣的問題意義不大,因為孩子最后的答案基本就是1個月之內發生的事情,對于他們來說,只有最近的事情才是印象深刻的。
●圖文結合。有家長說,我不會畫畫,字也拿不出手,不好意思寫。其實,不管你表現得如何,在孩子眼里都是寶貝。他們要的不是美術老師或文學導師,而是愛他們、愿意付出時間和他們共同玩耍的爸爸媽媽。所以爸爸媽媽不要吝嗇于表達,孩子是非常期待的,畢竟你是他們最初的榜樣。
●讓孩子參與。爸爸媽媽不要小看孩子,一手包辦整張小報。要清楚,孩子不是圍觀者,而是參與者。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并不比成年人差,因為他們的思維方式尚未形成固定的模式,那種自由度是利于創作的,尤其在美術方面。只要有筆,他們就有涂鴉的能力。爸爸媽媽應給予更多的鼓勵與信任,可以和孩子一起涂鴉,也可以為他們的畫配字做解讀。一年畫一張,等慢慢攢起來,也是一份獨特的傳家寶呢!
怎么做:積累繪畫日記
繪畫日記是我從大寶的幼兒園學來的,幼兒園里每個孩子有一本日記本,每天吃完早飯都有一段時間來寫今天的規劃或者自己的想法,孩子畫出來,老師記錄下對話。月末,孩子會把本子帶回家。每次閱讀孩子的繪畫日記,我都有很多收獲,有時捧腹大笑,有時會通過細節捕捉到他的小秘密。這個方法我非常欣賞,也經常在家里實施。慢慢地,我發現,這不僅是寶貴的記錄,更重要的是,在制作繪畫日記的過程中養成的良好習慣,會伴隨孩子的一生。
計 劃
這2個月,大寶開始學樂器和圍棋,事情一多,時間分配更困難了。有一段時間,他不能很好地分配時間,影響進度。所以,我開始讓他自己制訂晚間活動規劃?,F在,他已經逐漸養成了一定的習慣,從幼兒園回家第一件事是練琴,然后晚餐,再復習圍棋,之后再安排其他的主題游戲,每個晚上都過得充實有趣。
怎么做:利用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是幫助孩子思考的有效工具。對于思維發散且不懂得計劃的孩子來說,可視化的模式更加清晰,有助于引導其思考。小年齡的孩子口述,稍大的孩子可通過圖畫來記錄。
比如,明年的旅行計劃就可以畫一個“旅游景點”思維導圖,清晰記錄想去的城市;吃貨家庭來一張“我要打卡的餐廳”思維導圖,實現心目中的美食地圖;愛聽故事的家庭來一張“我喜歡的故事主角”思維導圖,幫助明年更有計劃地進行閱讀??傊?,盡情發揮想象力。
怎么做:列出時間表
●時間表是爸爸媽媽和孩子共同討論的結果,爸爸媽媽負責引導,為孩子提供多維度的思考方向,而孩子是時間表的主要制訂者。
●時間表需要明確、有針對性,比如,時間段的規劃,要記錄清楚,但是也不要忽略孩子的玩耍時間,松緊有度。
●如果想要給孩子“補缺補漏”,那么時間表要按照具體情況變化,不要過于刻板,從而束縛了孩子的主動性。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95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