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學生的本位作文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小學作文中,由于認知有限,求同思維占主導作用,容易片面,造成很多小孩思維束縛或僵化,文思枯竭,作文的“作”,變成了“塞”“我的作文”變成“為他人作文”。要讓學生的習作能體現童真、童趣,真正做到“我文寫我心”,就得在學生的起步作文上站在學生的本位上去看待作文、指導作文,努力開啟學生的本位作文。
【關鍵詞】小學作文;個性;想象;本位作文
作文是語文的最高形式,是語文能力的最好體現,是一項最富有個性的創造性活動,學生通過它來抒發自己或喜或悲或哀或樂的心曲,多途徑選材,讓自己的真實思想自然流淌和外泄。然而由于受到部分老師和家長對作文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理解和失策指導的嚴重影響,再加上學生整天被關在教室里或家里,難以接觸自然感知自然,猶如囚籠之鳥,導致想象單一,情感壓抑,自我迷失、孤立,童年世界了然無趣。因此,在小學作文中,表現出筆下一片沙漠,文思比沙漠里的水還少,本該充滿快樂的童年生活就像是一個沙丘連著另一個沙丘,同一文題的作文,喜歡人云亦云,缺乏靈性。本文通過筆者的實踐教學,從以下幾方面闡述如何開啟學生的本位作文,讓小學作文有靈性、出色、出彩。
一、純真接觸自然,自覺開啟身上的自然之眼
這種接觸先不帶任何作文目的性,純粹就是讓學生去玩。有些老師和家長并不缺乏帶學生去旅游觀光的經歷,但出發的前一晚總會跟小孩說:“一路好好玩好好觀察,回來要寫一篇游后作文?!焙芏嘈『⒂尾缓谩懖缓蒙踔了缓玫陌Y結就在于此。接觸自然接觸山水(不是人工的),不能一天跑幾個點,腳步最好慢下來,一天就一個點或幾天就一個點。多營造機會讓孩子一個人去充分接觸自然接觸山水,你甚至可以在看得到他的地方躲起來,不能老是要求他一定要走在大人隊伍里的最安全的中間。管好手機,別拍個不停,不能讓手機代替眼睛代替呼吸。每一次看似簡單的接觸,實際上都會在孩子的感知世界里一次次放飛純真的心靈,與自然為友與自然為師。聽鳥兒呼朋引伴的叫聲,看魚兒在水溝里冒泡,感受風吹過樹梢的速度……一棵老樹一塊石頭在孩子的世界里往往就不是一棵老樹一塊石頭,它們可以是潛藏在他們日后作文筆下的親人、伙伴、導師、魔法師……他們(人與景)之間可以有許多讓我們大人始料未及的各種各樣的對話。這樣純真的感知與對話,才是美麗的、童真的,才能站在孩子的位置上去真實的、自覺的打開自己柔軟的感官。非壓力下的自覺打開,便會對自然景物產生細膩的、持久的情感,因為這種情感不是大人塞給他們的。這種情感比任何修辭和詞匯都重要。簡單言之,有了這種情感,以后的遣詞用句、修辭手法才能成為有米之炊。
二、用自己的方式說話,開啟兒童化習作語言
兒童語言是小學生作文里最大的語言特色。這一特色既是符合人的生長規律,又是符合我們的教學規律。兒童所具有的詞匯量是有限的,兒童作文中我們不應追求華麗的辭藻,精辟的語句,而更應注重是否表達了孩子的心聲。心聲能否表達,關乎作文是“作”是“塞”。
兒童文化的核心是什么,有人歸納為是一種自由的游戲精神。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我們應減少束縛,不拘形式,自主寫作。它追求一種快樂的學習和生活過程,啟迪兒童智慧,讓學生寫自己覺得新奇的、有趣的、印象最深的、最受感動的內容,要求釋放活力,發展自由創造的能力,反映的是兒童內心的自由與愉悅。比如,可以從小孩“過家家”的游戲中學習人物語言與動作描寫。過家家是最放松的學習,游戲中孩子扮演什么角色,他就會模仿這個人物的語言與動作。作文課堂上教師也可以采用小孩過家家的游戲教學形式,讓小孩揣測人物的內心活動,將模仿出來的人物語言與動作形成筆下文字。模仿必須調取日常生活里對人物的印象積累,充分調動孩子們的想象力,讓想象力去尋找文字的組織。初稿一定這樣做,別給孩子太多的所謂幫助。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本真的游戲作文正是適應了兒童的這種心理特點,把歡樂帶進學習。“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讓我們感受到的是一種賞心悅目、毫無做作的天地,一種渾然天成、返璞歸真的平凡與自然。兒童習作中的語言往往在一節游戲式的作文課上就能開啟,并且往往具有原生態之美,是兒童在作文中表現出來的兒童的率真。教師要賞識并保護好這些原生態的語言。孩子們玩樂之后,往往會有自己的感受要傾訴,處于一個文思如泉的狀態,有了一肚話要迫不及待去表達。
三、用“小大人”的視角去捕捉習作素材,多渠道體驗生活,開啟兒童習作的生活外延
學生利用生活的外延就是語文學習的外延,就是挖掘作文素材的天地。比如,可以迎合孩子渴望長大喜歡模仿大人的心理特點,借“創建文明城市”“五城同創”等大活動,組織學生開展“我身邊的創文故事”“我們與周圍環境”的調查活動,讓學生敏銳捕捉家里人或周圍市民的文明活動,觀察他們的文明言行,或是利用節假日調查鄉村環保情況,用學生自己捕捉到的這些細小事件作為習作素材見諸筆端。自己觀察或收集來的東西,他們就會珍惜,就會想著法子去寫好。
也可以多形式體驗生活,了解他人生活的疾苦(疾苦是無言之師)。比如,帶領學生走進磐東聾啞學校學習體驗,感受他們由身體原因帶來的生活和學習上的艱難,感受他們的特殊性給家庭帶來的諸多困苦,同時也感受他們身殘志堅的學習、生活精神。這種活動,組織者不要說太多,多讓學生站在自己的位置上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眼睛去想,用自己眼睛去對比兩個世界的不同。通過接觸、體驗,學生的愛的因子才能自己激發出來,才能在自己健全的世界里告別自私告別軟弱?;貋碇?,以此為素材的習作,他們才能抒發真情實感,避開人云亦云或矯揉造作的窘境?!拔椅膶懳倚摹辈拍艹蔀榭赡堋?
四、用兒童的眼光看作文,開啟兒童化習作評價
習作評價中最常用的就是分值評價,它作為一種綜合評價的存在是無可厚非的。當然,鮮活的大分值可以有效激發兒童的習作興趣,可低卑的小分值也同樣可以羈絆尚未成形的準備前行的學生小作的信心與興趣。興趣倒了就很難再扶起來。因此,對于一個剛剛起步的學生的柔嫩習作而言,教師不應該僅僅用一個簡單的分值評定一個孩子的內心想法,而是應懷著一顆童心去聆聽一個孩子的心聲,就是孩子的作文——心中流淌自然的歌。力爭讓習作形式成為兒童化的公正評價。作文評價的過程是一個不斷調動學生作文積極性,不斷提高學生作文動機的過程。“童化作文”更注重瞬間的生成,它及時把握兒童的興趣,相機而行。教師要俯下身子,善于從兒童的視點和興奮點,引領兒童踏上寫作旅程。它不受時間和空間的影響,只要兒童有感受,可以隨機調整作文課的時間,只要兒童想參與,評價兒童化作文形式可以多樣,如請孩子把自己的作文讀給同伴們聽,可以隨機將課堂搬出狹窄的教室,只要樂于表達,可以隨機采取適合大家聽的語言形式。好的或有特色的習作在學習園地里展示出來,圈圈文中的每個閃光點。教師要常用心去傾聽學生的心靈,用眼去觀察學生的生活世界,以兒童多角度立意的認知水平接納、賞識我們的學生。
兒童,有自己的年齡;兒童,有自己的感官;兒童,有自己的語言;兒童,有自己的發現;兒童,有自己的評價。兒童習作,從兒童本位出發,或組織或相機或穿針或引線,讓兒童習作是真的習作,讓兒童的筆是真的筆,讓兒童的心是真的心。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43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