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家莊泥塑:老手藝塑出新年味兒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在藝術造型上,聶家莊泥塑大膽夸張,注重表情寫意,力求簡約概括,與天津“泥人張”注重寫真的藝術手法大異其趣。在色彩運用上,聶家莊泥塑追求鮮明醒目而又柔和動人的色彩,用色少而精,以桃紅和大綠的基本色調為主,把動物和人的精神襯托得恰到好處,又不失濃郁的民間情調。
距離春節還有一段時間,高密聶家莊的泥塑藝人們就已經在忙著趕制金豬生肖泥塑了。聶家莊泥塑是高密三絕之一,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這一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從明代萬歷年間開始,就在聶家莊代代相傳。每逢春節,聶家莊的泥塑手藝人們都會忙得不亦樂乎。通過他們的巧手,一件件活靈活現、形態各異的泥塑作品被創作出來,給新春佳節增添了一分歡樂與喜慶的氣氛。
古老手藝有歷史
聶家莊泥塑自誕生之日起,就與春節等節慶日有著密切關系。據聶氏家譜記載,聶家莊泥塑的創始人叫聶福來,于明代萬歷年間從河北泊鎮遷至聶家莊。為了謀生,聶福來用當地的泥巴做外皮,中間裝上火藥,制作出一種名為“鍋子花”的焰火,“鍋子花”的外形由于像極了一個反扣的鍋底,因此得名。這種“鍋子花”就是聶家莊泥塑的前身。每當春節或正月十五晚上,人們就燃放“鍋子花”來烘托節日氣氛。后來裝火藥的泥坯被塑成娃娃形,焰火放過之后,泥坯還能拿來當玩具或裝飾品。
清代康熙年間,“鍋子花”開始轉型,向純粹的家庭觀賞用品和兒童玩具發展,在外皮裝飾上,也從無色變為有色。但這一時期的泥玩具,基本上都不會動、不會叫、不會逗趣。到了嘉慶年間,聶家莊泥塑才進入成熟期,逐漸由靜態發展到會動、會叫、會逗趣的“活”態,出現了叫虎、叫獅、叫雞等泥塑作品。應該說,此時的聶家莊泥塑已能夠稱得上藝術品了。
過去,聶家莊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制作泥塑,一段廣為流傳的民謠是這樣說的:“聶家莊,朝南門,家家戶戶捏泥人?!甭櫦仪f泥塑在當時的興旺景象,于此可見一斑。隨著時代的發展,聶家莊泥塑逐漸失去了作為玩具的意義,主要用于收藏和擺設。2012年,聶家莊泥塑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對其保護傳承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
目前,聶家莊400多戶人家,會制作泥塑的只剩下了四五十家,藝人也多以中老年人為主。其中,聶希蔚是當代聶家莊泥塑的代表性人物。他從事泥塑制作50多年,在傳承傳統技法的基礎上,大膽創新,泥塑作品造型優美、色彩鮮艷,很受人喜愛。聶希蔚因此被評為“中國民間杰出文化傳承人”和“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指尖上的藝術品
將一塊再普通不過的泥巴塑造成一件栩栩如生的藝術品,泥塑藝人們是如何做到的呢?這里頭的學問還真不小。據了解,聶家莊泥塑的制作步驟主要有取土、和泥、制模、磕坯、修坯、按哨、粘接、涂粉、著色、貼毛10道工序。泥塑藝人們就地取材,將當地的黃黏土晾干、砸碎過篩后,按黏土和沙性土2比1的比例進行調土。調好的土經過一兩天的水泡、踩細后,就可以進入接下來的階段。一件聶家莊泥塑,從頭至尾,全部為手工制作,整個過程無不凝結了泥塑藝人的汗水和智慧。
通過這10道工序制作出的聶家莊泥塑,在全國各地的泥塑當中具有十分顯著的特點。在藝術造型上,聶家莊泥塑大膽夸張,注重表情寫意,力求簡約概括,與天津“泥人張”注重寫真的藝術手法大異其趣。在色彩運用上,聶家莊泥塑追求鮮明醒目而又柔和動人的色彩,用色少而精,以桃紅和大綠的基本色調為主,把動物和人的精神襯托得恰到好處,又不失濃郁的民間情調。此外,聶家莊泥塑還吸收了撲灰年畫“明油”和“涮畫”的技法,加強了泥塑作品色彩的亮度和暈化效果。
聶家莊泥塑的作品題材十分廣泛,有梁祝、牛郎織女、白蛇傳、武松打虎;有“躺躺孩”“坐孩”“叭噠孩”;有老虎、對獅、鳴雞、搖猴等等。無論是創作題材的選擇,還是造型、色彩的運用,聶家莊泥塑都受到高密撲灰年畫和剪紙藝術的深刻影響。撲灰年畫和剪紙藝術表現的民間傳說、神話故事、鳥獸魚蟲等,都可以在聶家莊泥塑中找到。
每件泥塑作品,也都有其特定的寓意?!八┩尥蕖钡脑煨突钕褚蛔鹦⌒〉膹浝辗?,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好福相”;“麒麟送子”寄托的是人們早添貴子的美好愿望;各種型號的對獅,既是節日的裝飾品,又被當作吉祥物來看待。新春佳節里,寓意美好的聶家莊泥塑,讓節日的氣氛愈加濃厚。
猶憶童年“泥叫虎”
“小孩小孩你別哭,你爹去了登州府,花啦棒、泥老虎,咕嘎咕嘎兩毛五?!边@句民謠,說的是聶家莊泥塑的典型代表“泥叫虎”。這“咕嘎咕嘎”的聲音,就是從“泥叫虎”身上發出的。之所以會叫,是因為這個泥老虎身上裝了發聲器。
“泥叫虎”的發聲器位于“腰部”。其“腰部”是由牛皮連接的,內部帶蘆葦哨,一擠壓就會嗚嗚作響。安裝哨子是“泥叫虎”制作流程中比較精密的一道工序,其原材料為蘆葦稈。制作時,需用快刀將蘆葦稈削成45度角,再插上紙片,哨子就做好了。雖然看似簡單,但在插紙片這個環節上,如果角度掌握不好,哨子就不響。
豎眉瞪眼,昂首踞立,胸掛桃紅大花,額涂朱筆大“王”,這就是常見的“泥叫虎”形象。既威風凜凜,又嬌艷可掬,用手拉送首尾,即有嘯聲發出。一物在手,平添無限樂趣。
每逢春節和正月十五,“泥叫虎”就會熱銷,尤其對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孩童來說,“泥叫虎”對他們有著強烈的吸引力,是他們兒時最好的玩伴之一。如今,很多老玩具逐漸淡出歷史,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像“泥叫虎”這樣的老玩具,已不常見,但每當春節來臨,就會喚起許多人童年的回憶。那份濃厚的年味,歷久難忘。
聶家莊泥塑400多年的歷史,是泥塑藝人對技藝鉆研與探索的歷史,是手工藝人對傳統文化堅守的歷史。在講求效率、效益的工業時代,手工制作的物品大多無法與機器生產的產品相比,但在手工制品那里,卻能讓人找到一種文化的深沉積淀和對過往的美好回憶。
編輯/魏偉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58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