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遠市花生綠色高產高效創建模式探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招遠市以綠色發展理念為引領,圍繞“綠色高產高效、集成技術應用、推廣服務方式創新、長效發展機制”開展花生綠色高產高效創建,探索建立了四位一體的花生綠色高產高效創建模式,可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關鍵詞 花生;綠色高產高效創建;模式;山東招遠
中圖分類號 S565.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01-0049-01
招遠市是山東省花生的優勢產區之一,常年種植面積在1.33萬hm2以上,總產量6.4萬t左右。近年來,山東省招遠市緊緊圍繞“轉方式、調結構”這條主線,以綠色發展理念為引領,以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區域性、標準化技術模式”為目標,探索建立了“試驗攻關、示范推廣、主體培育、機制建設”四位一體的花生綠色高產高效創建模式,推動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開展。
1 圍繞“綠色高產高效”,建立核心試驗展示區,開展區域共性技術瓶頸攻關
為破解制約花生產業發展的資源、技術、生產方式等方面的瓶頸問題,依托順豐植保專業合作社,在畢郭鎮官地村建立了6.67 hm2的核心試驗展示區,開展技術攻關試驗。
1.1 建立品種集中展示中心
為改變花生品種多、雜、亂現象及農民選種盲目的現狀,通過多方搜集,選擇了42個品種進行集中種植展示,包括傳統大花生品種、小花生品種、油用品種、高油酸品種以及彩色、黑色等特色花生品種,篩選出適合綠色高產高效生產的當家對路品種,滿足花生品種多元化和產業化發展的需求。
1.2 開展高產攻關
充分發揮招遠市土壤疏松、氣候溫和、適合大花生生長等資源優勢,總結多年高產創建經驗,安排了高產攻關試驗,集成應用花生高產栽培新技術,充分挖掘不同品種的增產潛力。
1.3 開展試驗示范
針對化肥減量的問題,安排了平衡精量施肥試驗、緩控釋肥試驗、土壤酸化改良試驗、水肥一體化試驗等;針對農藥減量的問題,安排了花生拌種劑篩選試驗、無人機低劑量噴霧試驗以及以物理、生物防治為主的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試驗等;針對機械化短板的問題,重點安排了花生分段式機械收獲試驗和全程機械化示范等。通過試驗示范,篩選出適宜的品種和技術措施,集成組裝綠色高產高效技術模式,為標準化、規模化、綠色化生產提供技術支撐。
2 圍繞“集成技術應用”,建立示范輻射區,帶動綜合配套技術推廣
采取邊試驗、邊示范、邊推廣的方法,在試驗攻關的同時,著力將單粒精播、平衡施肥、規范化機播、綠色防控等關鍵技術進行組裝集成,形成可復制、可推廣、操作性強的技術規程,在全市花生種植區推廣應用。
2.1 深耕深松增施有機肥
招遠市花生田耕作層淺,土壤瘠薄,有機質含量低。因此,大力推廣了機械深耕深松和培肥地力技術。2018年春全市已實施深耕深松逾4 666.67 hm2,大力推廣增施有機肥和秸稈還田技術,指導合作社利用現有花生秸稈、花生殼、菌渣等資源進行堆漚有機肥,積極探索有機肥資源利用的合理模式[1]。
2.2 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在對全市花生田土壤進行養分檢測的基礎上,研制了“14-8-18”和“14-10-16”2個花生專用肥配方,并委托相關配方肥企業生產配送,指導農民按需購肥,精準施肥。
2.3 全程實施病蟲害綠色防控
加強花生病蟲害預測預報,及時指導大田防治;大力推廣以無人機、自走式噴霧機為主的機械防治,項目區內全面開展統防統治,減少農藥施用量;示范推廣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術。解決花生病蟲害防治時間滯后、防治方法落后和單純依賴化學防治的問題。
2.4 示范推廣降解地膜
通過示范推廣應用可降解地膜,解決花生生產過程中的白色污染問題。
2.5 農機農藝融合
加強與農機部門及相關農機合作社結合,把耕、種、管、收等全程農機服務融入到農藝措施當中,推廣應用單粒精播機、花生脫果機、聯合收獲機,有效地解決了機械化程度低的問題,實現了花生生產全程機械化,提高了花生的生產效率[2]。
3 圍繞“推廣服務方式創新”,注重主體培育和產業融合,形成創建工作合力
3.1 注重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項目建設
通過項目的實施,引導專業合作社和種植大戶從單純糧食規模生產轉移到花生產業上來,充分發揮其示范引領和接受新技術能力強的特點,帶動廣大農戶主動應用花生栽培新技術,整建制推進花生綠色增產模式推廣。
3.2 鼓勵專業化服務組織服務項目建設
加強與植保、農機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合作,推行代耕代種、統配統施、統防統治、耕種管收一體化作業等專業化社會服務,提高花生生產的組織化程度和集約化水平[3]。
3.3 延長產業鏈條
充分發揮項目區內花生加工企業多的優勢,加強與花生加工企業、購銷大戶、專業合作組織之間的協作,推行“訂單農業”和保護價收購,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4 圍繞“長效發展機制”,建立保障體系,確保項目順利實施
4.1 建立技術指導體系
成立由農技、土肥、植保等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的技術指導小組,負責開展技術培訓、現場指導、方案制定、監督落實等工作。
4.2 建立項目管理體系
嚴格按照項目實施方案的要求規范實施,編制工作月歷、完善項目檔案、加強資金管理、落實產業扶貧,全面推動項目的順利實施。
4.3 建立信息服務體系
專門建立了“招遠市花生綠色高產高效創建技術交流”微信群,開通信息交流通道,實現專家在線視頻技術指導;通過“招遠農技推廣信息平臺”和微信公眾號定期推送信息服務。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快了技術推廣普及速度[4]。
4.4 建立多元化投入體系
市財政不斷加大對綠色農業的扶持力度,劃撥專項資金對水肥一體化、“三品一標”認證、生態農業基地進行獎補;借助項目實施,調動合作社參與項目建設的積極性,引導其加大在農業機械化方面的投入;同時,整合深耕深松、測土配方施肥、統防統治等項目,充分發揮各項技術的優勢,最大限度地提升整體示范效果。
5 參考文獻
[1] 畢桃付.鶴壁市糧油綠色高產高效創建成效與措施[J].農業科技通訊,2018(4):18-21.
[2] 劉娟,湯豐收,張俊,等.國內花生生產技術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17,33(22):13-18.
[3] 林能功.連城縣紅衣花生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7(9):71-72.
[4] 鄭奕雄,胡學應,趙玉環,等.廣東省花生高產創建中的良種選用[J].廣東農業科學,2010,37(4):50-5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9125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