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花生高產栽培種植技術模式的比較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山東是我國花生的主要產地,對我國花生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ㄉ坏哂惺秤脙r值,而且作為一種油料作物在我國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本文將比較研究花生高產栽培種植技術模式,以期為相關工作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 花生;高產栽培;種植技術;模式
  [中圖分類號] S565.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7909(2019)08-78-2
  我國對花生的使用十分廣泛,其在我國食品生產行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由于人地緊張情況越來越嚴重,對我國花生種植造成了極大影響。作為花生種植的主要產區,山東省要加強對高產栽培種植技術模式的研究,不斷提高花生產量,實現我國花生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下面將重點比較研究花生高產栽培種植技術模式。
  1 實驗地點與材料
  實驗地點位于山東省泰安市,是我國花生種植重要區域,也具備花生生產的環境。本次實驗采取大區對比方法,在每個試驗區內選擇面積為3.33 hm2進行花生種植。實驗中花生的品種為魯花14號、花育25號等。實驗過程中,播種時間選擇為當年的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為宜。肥料選擇三元復合肥,標準為40 kg/667 m2,對種植管理按照一般田間管理進行。
  2 實驗結果
  2.1 大壟雙行底膜覆蓋種植技術
  在實驗中應用的回收品種共5種,分別為魯花1號、魯花14號(ck)、魯花8號、花育22號和花育25號(ck)。種植過程中按照泰安市人們的習慣進行播種,選擇單壟種植的方法進行對照[1]。大壟雙行底膜覆蓋種植技術的應用,需要選擇白色底膜,厚度控制在0.005~0.008 mm,并合理控制小行距,保證行距在35~45 cm。同時,具體規定了大行距,保證其在45~50 cm。株距的控制要科學合理,一般為13~15 cm。播種過程中,對每667 m2的量進行合理控制,保證1.1萬/667 m2,2粒/穴。
  此方法在實驗中的應用,相比于當地種植方法進行合理優化,且每667 m2能夠多收花生3 710株,每667 m2產量約為329 kg,相比于當地的種植,每667 m2能夠有效增產86.5 kg,增長幅度較高,約為35.5%,每667 m2能夠有效增收469元左右。魯花14號在實驗中能夠實現354.25 kg的增產,且與當地的習慣種植產量高,高出量為105.5 kg,增長率高達42.4%,且每667 m2能夠實現增收570元。
  2 大壟三行密植技術
  在大壟三行密植技術進行實驗過程中,采用魯花1號和花育22號進行實驗。將畦上的寬度嚴格控制在110~120 cm。小行距與大行距的間距為30~35 cm,小行株距為13 cm,且播種3行。壟間的大行距要保持在45~50 cm,且控制為1.2萬穴/667 m2,2粒/穴。在播種過程中,按照當地的習慣以單壟種植的方式進行對照。
  大壟三行密植技術下,相比于當地習慣種植,每667 m2增幅較大,且增收株數為5 990株,2個品種都實現增收,平均產量為250 kg,每667 m2增收為40 kg,增長率達到19.3%,且實現每667 m2增收220元[2]。
  3 小壟密植技術
  在小壟密植技術下進行實驗,采用的品種為魯花8號。種植過程中,要對花生的行距進行合理控制,保持行距為40 cm,株高13~14 cm。播種過程中,每667 m2播種1.2萬穴,2粒/穴。按照當地人的播種習慣(單壟種植)進行播種。
  當秋季進行收成時,對實驗進行分析發現,小壟密植技術下,每667 m2的收19 533株,與當地的種植習慣相比,多增收42 145株。本實驗在種植過程中,每667 m2收成平均為242.9 kg,相比于對照組,增收率22.3%,每667 m2能夠多增收238元。
  4 花生/玉米間作技術
  在花生/玉米間作技術實驗中,花生選擇花育25號,玉米則選擇聯達288。實驗中,玉米與花生的行數相等,都為10行。播種過程只嚴格控制玉米與花生的行距,分別為50 cm與45 cm;合理控制二者的株距,分別為25 cm與13 cm?;ㄉ?67 m2播種0.9萬穴,2粒/667 m2,玉米每667 m2 播種900粒,且每穴1粒。
  本次實驗主要是減少土地的風蝕。在該方法下收割玉米后,要求保留玉米桿,從而達到降低風速的效果。實驗中,花生的產量與收益降低,但玉米在邊際效益下實現了增長與增收。等到次年進行輪作后,產量明顯高于連坐地花生,且每667 m2經濟效益有效提升。
  實驗中,花生的3行每667 m2產總量為272 kg,玉米3行總量達到1 066 kg,相比較發現,花生每667 m2減產31 kg,玉米增產322 kg,每667 m2花生增收減少216元,玉米每667 m2增收322元。
  5 實驗結論
  本次實驗中,發現增長效果最好的是花生膜覆技術,大壟與小壟密植技術緊隨其后。試樣中還發現,花生與玉米間作種植,能夠有效減少土地風蝕作用,并能夠有效解決花生連作的問題。
  6 結語
  為有效提高花生產量,提高農民經濟收入,要研究花生的種植技術,優化傳統的種植模式,實現花生增收。本實驗通過大壟雙行底膜覆蓋種植技術、大壟三行密植技術、小壟密植技術以及花生/玉米間作技術的實驗對比研究發現,幾種模式都比傳統的種植模式增收效果好。因此,種植過程中種植戶要合理選擇種植技術,提高花生產量,從而實現我國花生行業的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賈劍,張志平.地膜覆蓋花生高產栽培技術[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7(5):58-59.
  [2]洪娟,王莉.高沙土地區花生高產栽培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7(4):151-15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517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