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教協同下耳鼻咽喉科學教學改革的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耳鼻咽喉科學”學科是耳鼻咽喉科的專業基石,所涵蓋疾病包括耳、鼻、咽喉、氣管、食管及其相關部位,而由于環境問題,飲食問題,心理問題,不良習慣問題,使得耳鼻咽喉類疾病逐年呈上升趨勢。這就要求對這門學科掌握得更透徹,更嚴謹,但現在有教學效果并不理想,課程內容太多,學生往往抓不住學習重點,盲目機械、按部就班的應付學習,不思考,不研究;而重“理論”,輕“臨床”的態度,使大多數學生只會紙上談兵,實踐差之甚遠。耳鼻咽喉科學重點在于提升醫學生臨床思維和實踐能力,這也是醫教協同提出的要求。本文針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引入多樣化教學工具、強化臨床實踐等方面進行探討。
關鍵詞:醫教協同;耳鼻咽喉科學;教學改革
2014年6月30日,教育部等六部門以教研〔2014〕2號印發《關于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的意見》,該《意見》分指導思想、總體目標、主要舉措、保障措施4部分[1-3]。主要舉措是:深化院校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建立健全畢業后教育制度,培養合格臨床醫師;完善繼續教育體系,提升衛生計生人才隊伍整體素質。這些內容表明,耳鼻咽喉科學教學方法和方式必須變革[4]。本文分兩部分進行闡述。
一、問題
?。ㄒ唬┱n時少,內容多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發展,醫學各科相互聯系,耳鼻咽喉科學的范圍也加大,比如:耳顯微外科,耳神經外科,側顱底外科,聽力學及平衡科學,鼻內鏡外科,鼻神經外科(鼻顱底外科),頭頸外科,喉顯微外科,嗓音與言語疾病科,小兒耳鼻咽喉科等的加入,更加增加了耳鼻咽喉科學的內容。耳鼻咽喉科解剖結構復雜,基礎課程難且枯燥,臨床表現也多,還有專業的檢查內容,再加上傳統非主要課程,使教學課時完全不夠,有些內容被動調整為選修課,學生也很難在有限的課時里學習到全部知識,導致學生基本功不牢固,專業知識又不深刻,浮皮潦草。這樣也給到后期結合臨床時帶來隱患。
?。ǘΡ緦W科不了解
而耳鼻咽喉科解剖結構復雜、臨床表現多樣、檢查方法專業性強,再加上大多數學生認為沒有心腦等其它科好,以后也不想從事該科工作,再加上本學科內容深、專業性強、不易理解,在基礎學習內容中又沒有涉及相關的知識學習,所以關注度不高,注意力也不夠集中,就是應付考試,臨床實踐根本不行。耳鼻咽喉科專業一般宣傳少,學生對本學科不夠了解和認識,所以不會也不想投入更多的精力學習。
?。ㄈ┙虒W模式弊端
由于耳鼻咽喉科臨床診斷時經常需要配合器械,如鼻鏡等,還需要影像學等方法進行臨床診斷,而這些內容在理論課階段基本涉及不到,導致學生在疾病診斷中很難理解,一些檢查結果判斷不準,有些根本不會看、看不懂等困難,使學生產生抵觸、反感、畏懼等情緒。這種重視理論,而輕臨床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實踐臨床的能力不足,沒有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沒有針對性
有些教師認為理論知識就應按部就班,死記硬背,教學方法也不創新,不新穎,教學方法枯燥無味,全憑學生死記硬背,也不能吸引學習的注意力,調動不了學習興趣。沒有具體的教具配合,抽象、難理解,學生就像鴨子聽雷,很理理解和記憶。缺乏對學習的指導,包括課前預習、課中溝通、課后復習等,也不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思維的引導,反應力的訓練。方法少、作用也不大。
?。ㄎ澹┙虒W內容方法不科學
課本中對于臨床治療,常用的手術治療方案部分的講解方法存在較大的問題,而手術是耳鼻咽喉科臨床工作中許多疾病的主要治療手段。首先不同的手術,其解剖結構不同,手術方法也不同,而課本中很難把所有解剖結構及方法全部列入在內;其次,課本中跟手術相關聯的圖片、文字較少,而僅這些讓學生把理論知識、解剖結構、手術方法聯系起來很難,調動不了學習學習積極性,教學效果也不理想。
以上是在耳鼻咽喉科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學效果不理想,對本學科的基礎知識掌握不好,臨床實習很難取得成績。
二、醫教協同下耳鼻咽喉科學教學改革的思考
針對以上問題,在醫教協同狀況下,結合教學與臨床的特點和需要,我們在教學內容、課時優化、臨床實踐等方面進行全面改革,不斷提高耳鼻咽喉科教學水平。方法如下:
?。ㄒ唬﹥灮n時、課程
培養高層次臨床醫師是臨床醫學生的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圍繞這一目標,需要提高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和臨床實踐能力,避免重視理論而輕臨床的教學模式[5-6]。首先,大力宣傳耳鼻咽喉科專業,讓學生們充分認識、了解本專業優勢,產生學習欲望,確定學習目標,由此加強對耳鼻咽喉科專業的重視度。其次,確定重點,調整課時,“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相結合式教學。
耳鼻咽喉科日常教學中,理論知識枯燥并難以理解,解剖結構復雜,尤其是對于鼻竇、中耳、頸部等解剖結構非常抽象,雖然課本中詳細的解剖圖譜,但作為2D圖譜,對于血管、神經、肌肉走形、毗鄰關系等無法用立體效果展示,而且與臨床實際疾病狀態下的解剖結構有很大不同,增加了學生臨床難度[7]。需要改革,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適量加圖像。如CT、MRI三維成像、電子鼻咽喉鏡、耳內鏡等檢查,這些圖像可以幫助學習們直觀、輕松地學習到解剖結構和病變情況。也可以幫助學生快速記憶和理解知識點,又能幫助學生判斷疾病的性質、范圍、理解相關治療方案、預測預后。然后,在理論學習階段結束后馬上安排學習臨床知識,這樣可以快速把理論知識結合到實踐操作中,容易理解,學習快,記憶深,對后期的臨床實習工作具有很大的幫助。其次,在講解疾病治療時,如果有涉及到手術方面的知識,加入剪輯后的手術視頻,用視頻與課本里的文字、圖片相結合講解,解決課本中的局限性,將理論、解剖、與治療很好、好快的聯系起來,教師講得容易,學生也方容易理解。最后,要提高教師的創新性與創意性,使授課內容精彩、豐富,讓學生產生興趣與愛好。平時要多與學生交流與溝通,了解學習的性格,愛好,進行個性化訓練,培養出優秀、拔尖學生,讓學生代表帶引領學生課前預習、課中溝通、課后復習等,分組比賽、討論、學習,讓大家在競爭中輕松學習,不斷進步,拓展思維,應變等能力。全面培養高層次醫學人才、提高醫療服務質量。 (二)強化臨床實踐教學
強化臨床實踐教學環節,是醫教協同下臨床醫學生培養的核心。提升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和臨床實踐能力,為此后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做鋪墊。所在,在臨床實踐時,要加強培訓學生的診斷治療分析能力、臨床思維能力、及臨床技能。除了常規培訓的內容,還需要在臨床工作中加強學習專科的常見病、多發病和疑難病的臨床表現、診斷、鑒別診斷、診療方法,特別是危重癥的急救處理技能,常用、急救藥物的合理使用??萍嫉倪M步,很多新理論,新設備,新方法,要加強掌握與熟悉?,F在,對耳鼻咽喉科的相關研究也在不斷升級,特別是以前治療方式的再認識和新療法直接關系到治療的效果、預后。所以,在臨床工作中,及時學習與掌握新知識的很重要,助于學生更好地適應后續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以及將來的臨床工作崗位。
三、結語
臨床醫學人才的培養離不開醫教協同方案。對于耳鼻咽喉科教學而言,變革后,教學模式、內容、方法都有了很多改變和創新,希望這些辦法能夠使教師與醫學生共同進步,成為國家高層次醫學人才,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為人類做貢獻。
參考文獻:
[1]吳旋,陳塏鈿,任紅苗,莊惠文,劉敏,熊觀霞,江廣理.科研教學一體化模式在耳鼻咽喉科學教學實踐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8,32(06):698-702.
[2]王慧,陳正儂.耳鼻咽喉科學暑期學校設立的意義[J].中國醫學文摘(耳鼻咽喉科學),2018,33(04):331-332.
[3]Yuanke,Weiping,Zhang Cheng,Yaohongbing,Yi Wei. Thinking about the scientific teaching reform of the ear,nose and throat in coordination with medical education[ J].Education and Teaching Forum,2018(20):227-228.
[4]吳旋,莊惠文,陳塏鈿,張偉紅,雷文斌,劉敏,熊觀霞.案例式立體教學法在耳鼻咽喉科理論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8(03):105-106.
[5]徐紅霞,盛國強.淺談內鏡在耳鼻喉臨床帶教中應用的體會[J].中國醫學文摘(耳鼻咽喉科學),2018,33(01):122-123.
[6]陽俊杰,鄧安春.人文素質教育融入耳鼻咽喉科實習教學的實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7,30(18):2808-2810.
[7]吳文瑾,呂靜榮,吳皓,向明亮.情境模擬教學法在耳鼻咽喉科學教學中的應用[J].廣州醫科大學學報,2017,45(04):80-8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98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