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茨16-156C井管理對策及效果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針對茨34斷塊存在的地層能量不足,卡井、檢泵頻繁,油稠,膠質瀝青質高,地層易堵塞,產量下降的問題。采取了加強注水,使用螺桿泵和加降粘劑的措施很好的解決了問題,增產3100原油余噸,累計創效410萬元。
  關鍵詞:注水;螺桿泵;降粘劑;解堵
  一、基本概況
  茨34塊地理上位于遼寧省遼中縣四方臺鄉,構造上位于遼河斷陷東部凹陷北部茨榆坨構造帶中段,茨16-156C井位于34塊中部,對應水井2口:茨15-156井和16-G156井。儲層物性中等、非均質性強,原油物性差,屬于普通稠油。
  該井于2007年4月10日射開投產,初期日產液29.6t,日產油7.7,含水74%,動液面1207m,因砂影響,井卡頻繁,同年8月下入螺桿泵,一直生產至今,累產液68078噸,累產油16512噸。
  二、生產過程中存在問題
 ?。ㄒ唬┨烊荒芰块_發,地層能量不足,產量下降快
  茨16-156C井壓裂防砂初期效果明顯,但壓力和產量下降較快,2007年7月日產液29.6t,日產油7.7,含水74%,生產到2008年2月日產液下降到6.3t,日產油下降到1.6t,動液面由190米下降到1027米,月產量遞減率達到10.4%,動液面下降140米/月。
 ?。ǘ┑貙右壮錾?,卡井頻繁,檢泵周期短
  茨16-156C井所屬的茨34塊儲層主要由砂礫巖組成,膠結疏松,生產一段時間后就會出現因油層出砂造成的井卡、桿斷或泵漏現象。統計茨16-156C井7次作業數據,平均砂埋油層40米,平均沖砂厚度48米,最嚴重的一次是2008年6月砂埋油層高達98.6米。油井在2007年4月到2007年8月抽油生產期間,一共井卡11次,平均井卡周期7天,導致生產時率較低,僅有85%,并伴隨發生多次皮帶燒、鐵殼燒、電機壞等設備損壞現象,檢泵周期僅有33天。
  (三)油稠,膠質瀝青質含量高,地層易堵塞
  稠油中的膠質瀝青質在地層條件下達到熱力平衡,通常分散溶解于原油中,當地層壓力、溫度發生改變后,瀝青質和其他有機物就會從原油中析出并沉積出來,堵塞地層造成傷害。茨16-156C井粘度590.48mPa·s,膠質瀝青質高達30.22%,油井投產后一直依靠加藥降粘維持正常生產,在此期間還出現過兩次嚴重的地層堵塞,第一次是2008年2月,日產油由6.6t下降到0.3t,第二次是2013年8月日產油由9.8t下降到不出關井。
  三、管理對策
 ?。ㄒ唬┳⑺_發,補充地層能量
  茨16-156C對應水井2口。高部位的茨15-156井在茨16-156C投產前已經注水,但連通關系較差,無論茨15-156如何調配,茨16-156C都無明顯效果。2012年4月,低部位茨16-G156井轉注,茨16-156C含水下降,日產液上升,日產油上升,動液面上升,見到明顯注水效果。油井注水見效增油1074噸。
  (二) 應用螺桿泵生產,優化工作制度
  茨16-156C投產初期采用泵徑44mm,沖程5m,沖次3次/min的工作制度,但由于油稠和地層出砂,井卡頻繁,最嚴重的時候三天一卡,檢泵頻繁,為了解決這個問題,2007年8月引入螺桿泵技術,初期采用105轉/分,在生產過程中,我們根據油井供排能力不斷地調整轉數,既要保證油井高效產能,也要延長設備的運轉時率。2009年2月為提高產量,我們將轉數由105轉/分逐步上調至150轉/分,產量增加。2010年11月,動液面下降,產量下降,下調轉數到120轉/分,2013年3月工供液能力上升,轉數上調到150轉/分。2012年3月針對作業中發現砂埋油層98米,返砂量達1.2m3的地層出砂的嚴重問題,復產后我們采取控制生產壓差生產,復產初期采用100轉/分,油井生產穩定后,調整到120轉/分生產至今。螺桿泵技術的應用以來,調整工作制度7次,累計增油676噸,檢泵周期比抽油延長了479天,大大緩解了地層出砂,油稠等問題
  (三)實施動態加藥,適時解堵
  茨16-156C井投產以來,我們一直采取點滴加藥方法來降低原油粘度,維持油井正常生產。在生產過程中,我們根據油井電流、含水的變化,實施動態加藥制度。投產初期,產量低,動液面低,含水低,油井負荷大,我們采用每天加藥8m3的制度,到2008年2月換用4m3加藥制度。生產至2009年1月,產量穩定,地層壓力較高下調到2m3/d。2009年11月再次上調到4m3/d持續生產至今。期間2010年10月日產油量由7.7t下降到4.3t含水上升較快,加藥的同時,每天用泵車打藥4m3,到2011年5月得到緩解。
  針對近井地帶油層堵塞造成產量下降的問題,我們配比出千分之十二濃度的降粘劑60-80m3,藥液溫度75℃,從套管用泵車打入,利用溫度對稠油的敏感性,對油層進行處理,燜井24小時后開井,使油井恢復正常產量。這種方法,我們實施了兩次,均取得較好效果。2008年2月實施后日增油2噸,累增油 1013噸。2013年8月增油387噸。
  四、經濟效益分析
  茨16-156C井注水見效增油1074t,調參增油676t,解堵增油1400t,根據增油創效公式:
  E=(1-30%)×F×Q×(P-T-C)-I
  Q—增加產量(3240t)
  P—原油價格(3444元/t)
  T—稅金(588.3元/t)
  C—生產成本(957.88元/t)
  I—投資(30萬元)
  增油創效400.4萬元。
  茨16-156C井通過調整工作制度,提高了油井的免修期,減少作業費用50萬元。
  總經濟效益=400.4+10=410.4(萬元)
  五、結論及建議
  1.及時動態調配的有效應用,是恢復地層壓力,抑制注入水水竄,提高油井穩產基礎的必要手段。針對茨16-156C井含水上升的情況,我們建議對茨16-G156井實施調剖,改善吸水能力,觀察調剖效果,及時動態調配,提高茨16-156C井產量。
  2.選擇合理的工作制度,是抑制油井出砂,延長油井免修期的有效管理方法。日常生產中,我們加強資料錄取,針對生產實際運用合理參數。
  3.螺桿泵技術的應用,有效的緩解油層出砂問題,在同類井中有推廣空間。如茨15-155井目前抽油生產,可以改用螺桿泵生產。
  參考文獻:
  [1]王建華,等.精細分層注水技術研究與應用[J].油氣井測試,2011,20(4):42-44.
  [2]趙夢云,等.國內深部調驅技術研究進展[J].內蒙古化工,2010(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054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