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林管理問題及對策措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陜西生態公益林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流失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對保護環境,促進生態平衡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只有立足實際,加強生態公益林的管理與管護,才能更好的促進生態公益林的建設,進而創造更大的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通過從陜西省公益林管理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與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對策措施,力求對該區生態公益林的健康發展有所助益。
關鍵詞:公益林;管理;問題;對策
生態公益林建設是落實科學發展觀,保護生態環境的一項重要的基本國策。在很大程度上有著保護環境,促進生態發展的效果。所以我們必須要重視公益林的管理,采用科學有效的管理措施,更好的保護生態公益林,促進生態平衡。然而受很多因素的影響,陜西公益林管理方面韓存在很多問題。為此結合工作實踐,對這些問題展開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應對措施,以供參考。
一、公益林管護中存在的問題
1.公益林經營與管護費用嚴重不足。由于陜西省天保工程的全面實施,且國家尚未將我省納入生態效益補償范圍。所以現在公益林僅通過天寶資金進行管護,同時,目前已經享受天保工程重點公益林保護經費的地區,相較于其他納入重點公益林補償地區在管護費用的補償標準上存在很大差距。而且新增于天保工程區劃范圍的造林面積,未能享受天寶管護經費,中央生態效益補償也不能享受,以至于這些新增林地保護水平低下。再者,天保工程區公益林造林投入標準太低,原有國家在天保工程的投入標準已經很難適應現在營林造林要求,并且公益林造林任務越多的地區,其經費短缺問題非常突出,更甚者還拖欠造林人工費,對林場的經營與發展造成很大的影響。
2.公益林建設和經營管護的法律體系不健全。對于國內關于林業法律法規體系建設而言,在生態公益林建設與管理方面還不完善,缺乏相應的法律規定,致使公益林林地管理以及采伐和管護等各個方面都沒有嚴格的規定細則。雖然陜西省依照自身實際進行了一些公益林管理的相關政策,然而這些管理措施在關鍵環節上還有極大的差異性存在,采伐的強度以及方式和林地流轉與管護等方面還缺乏相應的細則。有些條文與基層工作實際存在很大不同,需要針對基層生態公益林管理進行有效細化,才可有效的劃定公益林管護責任區,確保相關補助資金的落實,保證監督工作的有效推進。天保工程在陜西這個地區全面實施以來,商務明確的法律進行規定,這對此項工程的建設成效造成很大影響。
3.公益林建設管理滯后。第一不重視相關機構的建設,林業部門進行生態公益林的建設過程中,有著非常大的任務,工作范圍比較廣,然而卻卻沒有設立專門的部門對其進行管理,并且還存在明顯的多頭管理的情況,一直以管理實效不強,公益林管理體系的不完善,對該項工作的影響巨大,第二,在公益林管理工作中缺乏有效的考核措施,現在還未將其作為政府部門的考核范疇,主要還是林業以及財政部門對其進行考核,這些對其工作開展影響較大。
4.公眾參與度不夠。林業資源主要受林業管理部門的管理,這一權利是國家撫育的,但是這卻使森林與農戶的貼近權力和作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如公益林防火管理以及禁止村民盜采偷獵等管理措施,使公益林管理與農民以一種對立的形式出現,這嚴重影響公益林管理中,人們的保護意識與責任心,更不能形成良好的自覺性。隨著林權制度的改革,進行多元化的管理顯得越發重要起來?,F在公益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研究農戶參與公益林建設與管理方面存在很大不足。林業部門通常將政府部門下達的計劃指標以及任務,強行的加給農戶,而農戶很少參與上述計劃任務與指標制定,對農戶的積極性造成很大影響,更影響農戶的參與意識,以至于農民在公益林建設中的責、權、利等各個方面得不到明確,在利益面前農戶多表現一種懷疑態度,更影響其參與積極性。
5.集體林或個人造林劃入禁伐區、保護區,林農利益沒有得到相應補償。在20世紀80年代時,國家對荒山造林的個人投資行為非常鼓勵,同時還進行低息貸款和貼息等,然而這些荒山造林都進行天然保護區禁伐區的規劃,屬于重點公益林的管理對象,荒山造林是個人投資所建,但是卻不能采伐,以至于某些經營者便鋌而走險,進行林木采伐。一些以前擁護造林的荒山投資建設者,成為了違法分子,對社會的安定也帶了負面影響。在風景區及保護區將集體林劃入其中之后,不僅密友獲得相應的補償,同時還使取柴之山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很難保證利農的利益。
二、促進公益林管護的對策措施
1.完善公益林生態補償政策。國家在陜西公益林建設中,應當依照當地實際,把進行重點公益林規劃的人工林及團集體公益林等,制定相關的補償政策,同時應當將國家在森林生態公益林建設中的補償標準,強化分類補償的原則,針對當地實際,進行生態社會價值評估體系的建設與相關的政策支持,充分貫徹落實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加強更方協商,對補償標準進行核定,確保生態補償機制與現代社會發展保持同步。
2.盡快出臺公益林管理政策。出臺公益林管理政策,是促使陜西生態公益林建設和管理工作進入法制化軌道,已是生態公益林管理中十分緊迫的工作。針對當前重點生態公益林建設和管理工作中存在問題,應對重點生態公益林的培育經營、更新改造、保護管理、補償資金使用、建設與發展等方面做出具有操作性的規定,為生態公益林建設和經營管護提供法律保障。
3.加強公益林管理機構體系建設,強化監督考核機制。要建立起生態公益林省、縣、鄉三級管理組織體系,并配備專職人員,還要進一步強化目標責任考核,必須將檢查考核內容列入各級政府的主要考核范疇,這樣將對生態公益林建設管理工作形成巨大的推進作用,確保生態公益林建設的成效。
4.注重加強農戶在公益林建設中的參與。農戶作為與公益林距離最靠近聯系最緊密的利益相關群體,公益林建設中必須重視農戶的參與問題。農戶擁有對森林資源的產權是農戶參與公益林建設的前提,如果農民對林業資源如林地、林產品沒有使用權和管理權,農民就不可能積極地參與社區林業發展。同時,降低農戶對森林的依賴程度是農戶參與公益林建設的關鍵。隨著林區農戶經濟收入的提高,經營森林的機會成本也會相應提高,從而農戶對森林的依賴程度會隨之降低,在這種前提下,尋求替代生計是降低農戶對森林依存度的關鍵。政府應從加強為林農尋求替代生計入手,降低農戶對森林的依存度,切斷森林保護中的惡性循環鏈條。
5.妥善解決農民投資造林的資金回收問題。公益林中絕大多數為天然林和國家工程造林,也有部分為農民和其他社會主體的投資造林。為妥善解決個人因投資造林陷入困境的問題,建議分類解決。一是通過分配采伐指標解決部分造林大戶的困境。二是通過調整區劃把部分公益林轉作商品林。三是通過贖買轉作國有林,既解決農民投資的回收問題,也有利于更好地管護。四是通過國家征收把林木和林地所有權收歸國家所有,同時給農民合理補償。
參考文獻:
[1]張志芳.生態公益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林業科技,2017,(26).
[2]黃曉星.生態公益林管理現狀與對策[J].現代林業,2016,(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27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