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念做打傳承經典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中圖分類號】G6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2-0251-01
京劇,從徽班入京至今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京劇不僅是中國國粹,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當中的經典文化之一。為了弘揚民族文化,提高我國青少年的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2008年教育部面向全國下發《關于開展京劇進中小學課堂試點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小學課程中加入京劇的內容?!?011年修訂版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中,第3部分課程內容中提出對于三至六年級學段的演唱,也明確了“學唱京劇和地方戲曲唱腔”的教學內容。
目前許多地區都陸續將弘揚傳統文化教育,推廣京劇引入到校園,引進課堂。其中,北京,江蘇等地區效果明顯,且有一定影響力。由于廣東地區本土文化和地理環境的影響,在弘揚京劇這一傳統文化方面略顯滯后,而多以傳播粵劇為主。珠海是一個移民城市,許多學生來自五湖四海,文化素養相對較高,部分家長對京劇有一定的了解和興趣。因此我們通過開展京劇社團學習活動,在京劇表演實踐中,融合歌唱,舞蹈,音樂告白等各種藝術形式,以音樂課程標準為指導,結合我校的學情和特點,讓孩子們聆聽、學唱京劇和京歌,在唱念做打中感受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魅力,學習忠、義、禮、孝、信等傳統文化。
灣仔小學“小戲迷”京劇社團,成立于2017年。共有團員25人,團長1人。兩年間,社團先后參加校內外這項活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成為學校社團當中,較有影響力的一支隊伍?,F將兩年來我們的活動開展和做法總結如下:
一、營造氛圍,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大多數學生對京劇最初的認識是從有趣的臉譜開始的。我們嘗試在社團活動的教室里,擺放各種京劇人物臉譜;粘貼、懸掛經典京劇人物畫像;京劇的發展歷史、四大名旦和京劇的經典劇目,以背景墻的形式繪制在墻面上。創設京劇學習的氛圍,在視覺上給孩子們豐富的感受,激發學習興趣,豐富京劇知識。
二、巧練身段、學唱經典
1.學習基本姿態,了解人物。
唱念做打是京劇的基本功。要了解京劇,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功課。每次社團排練前,我們會先帶領學生進行壓腿,踢腿等拉伸練習。最后是蹩步、圓場的練習,每次時間10~15分鐘。我們從京劇的蹩步、圓場等最基礎的身段動作入手,了解不同人物的站立和走路的姿態,這對京劇唱段學習中把握人物有很重要的作用。
2.京劇韻律操,身段巧結合。
根據京劇廣播體操和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編創了一套涵蓋基本身段動作的京劇韻律操。韻律操動作主要包含,京劇的五法,即“手、眼、身、法、步”,如“蘭花指、站姿、臺步等”;京劇的山膀、云手、順風旗、穿手、弓箭式、騎馬式等基本身段動作。將韻律操的學習與練習納入每天的社團排練日常,通過京劇韻律操的學習與練習,掌握最基本的京劇身段動作,鍛煉肢體協調能力,感受京劇文化的魅力。
3.落實教材,唱經典。
目前的新版音樂教材當中,收納了許多傳統京劇的經典唱段。如《紅燈記》當中的《都有一顆紅亮的心》;《沙家浜》當中的《我與兄弟親如一家》等傳統現代京劇的經典唱段。這些唱段在教材當中,主要是以欣賞作品出現。社團里,我們對這些作品的學習進行了升華,以口傳心授、聆聽欣賞等方式學唱。從聆聽,學唱,到最后表演,了解唱段當中人物的性格特點和故事背景,學習和體會人物對黨和人民的忠,戰友同志的義,以及對親人、友人的禮、孝、信等傳統。
三、名師指導,教學相長
京劇文化博大精深,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細水流長。為了給學生足夠專業的教學指導,我們的老師跟隨國家一級京劇演員學習京劇,同時聘請國家一級演員為社團長期客座教授。在專業京劇老師的指導下,老師和學生們的京劇表演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別是京劇老師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獨特氣質,直接影響到了老師和學生們??梢?,京劇的魅力影響是深遠的。
著名的京劇老生表演藝術家王佩瑜老板曾說過: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喜歡京劇和還不知道自己喜歡京劇的人。我們的學生也正悄悄的從不知道自己喜歡京劇到慢慢的開始喜歡京劇。
四、課程多樣,活動豐富
在傳統的課程學習以外,社團開設了京劇臉譜繪畫、京劇服裝賞析、你最感興趣的京劇人物介紹等沙龍活動,在活動中,學會認識、學會修正,學會審美。
1.一張臉譜和一套服飾,很好的體現了每一個人物和角色的性格特點。自制臉譜,能幫助學生,認識自己,了解他人。
2.京劇的臉譜和服飾,都是某個要素的強化和刻意弱化。這也提示我們要學會揚長避短,學會修正自己的缺點。
3.通過欣賞和繪畫,培養學生欣賞美,發現美,認識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五、學習積累,課外實踐
舞臺是演員的夢想,也是夢開始的地方。對于學生來說,它的價值也毫不遜色。為社團的學生,搭建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在他們心中播下小小的京劇種子。兩年我們將展示的舞臺從學校搬到了區里,還走進了市里。通過比賽,演出、錄像等活動,提升了孩子們的自信,激發了學生們對京劇學習的熱情,更磨練意志。如:我們排練的傳統京劇《賣水》片段,每一次化妝每人需要40分鐘,但孩子們臉上始終洋溢的是喜悅和自信,相信這也是京劇給他們帶來的力量。
六、傳承發展,從京歌唱響
京歌是京劇傳承當中發展而來的一種方式。它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深受人們的喜愛。京歌沒有傳統京劇那樣復雜,易掌握,也更適合小學生。目前人民音樂出版社小學音樂新版教材當中也收納了許多京歌。如,《我是中國人》、《京調》等等。我們聘請國家一級作曲家趙潤老師,為我們全新創作適合孩子們的京歌。如《詠鵝》、《都有一顆紅亮的心》、《學習雷鋒好榜樣》等等。
我們的目的不是為了培養未來的京劇演員。而是培養更多的京劇聽眾和京劇愛好者。每一個人都有傳承傳播京劇這一傳統文化的責任,學唱京歌也是一種很好的開始方式。
“不到梨園,怎知春色如許”。京劇藝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融合了歌唱、舞蹈、音樂、道白、武術等各種藝術形式。成立“小戲迷”京劇社團,通過學唱京歌,京劇經典唱段,表演、展示等實踐活動。孩子們開始認識京劇,了解京劇背景,掌握京劇的基本知識,使京劇課程藝術教育得到有效落實。
一顆顆京劇的小種子,正靜悄悄的在小戲迷京劇社團的孩子們心中萌發。或許,在將來的某一天。在京劇劇場里也會看到他們的身影。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 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師范大學,2012.1.
[2]黃艷梅.《京劇進校園:京劇文化與教育意涵的融合》[J].江蘇教育,2012.11.
[3]吳鋼.《走進美麗的京劇——京劇知識》[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5.4.
[4]王中麗.《中小學“京劇進課堂”活動教學效果研究》[J].中國戲劇學院,2013.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12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