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高小學低年級學生數學讀圖能力的探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為提高小學低年級學生在學習數學中讀圖的能力,針對當前學生對于看圖、讀圖的現狀,以所帶班級學生為研究對象,探索如何培養低年級學生的數學讀圖能力,在不斷的探索實踐中,摸索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讓學生掌握讀圖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讀圖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低年級學生;讀圖能力;提高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2-0288-01
北師大版小學低年級數學課本的特色之一就是通過圖文并茂、形式多樣、富于趣味性和可讀性的主題圖呈現數學信息,學生學會看圖、讀圖,成為低年級數學教學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發現學生不會從圖中收集相關的數學信息,看圖時隨意性大,目的性不強,只是把文字中的數據胡亂地湊在一起。如果學生讀不好圖就很難解決問題或者南轅北轍,影響教學效率。那么,如何有效提高低年級小學生的讀圖能力?多年的探索和實踐,我認為前提是學生養成良好的讀圖習慣,關鍵是教師采用適宜的教學方法。
一、有效提高低年級小學生讀圖能力的前提是在于學生養成良好的讀圖習慣
在平常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上,我們都有意識利用主題圖去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同時,我們都知道一旦習慣養成了,能力也就提高了。近幾年來,我通過從興趣開始、細節培養和教師示范等三方面去探索,讓孩子們養成看圖、讀圖的良好習慣。實踐證明,課堂上的效果很好,很受學生們歡迎,學習數學的興趣愈來愈高漲,我本人在研究的過程中也有了很大的收獲。
1.習慣的養成從興趣開始。
我區使用的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低年級課本都是圖文并茂,而且圖中展示的大都是我們學生比較熟悉的生活場景,或者是學生做游戲的場景,有孩子們喜歡的小動物,喜歡吃的水果,喜歡玩的玩具等等。對于這樣的畫面,孩子們都樂于接受、樂于從圖中尋找數學信息,當我們出示一幅情景圖的時候,我們老師可以用預設的一個小小故事,把孩子們帶入到故事情節和例圖中去,這樣孩子們的興趣高漲,就更容易從圖中去觀察,引發思考。例如我們在學習認識圖形的時候,我預設了一個小故事:孩子們喜歡孫悟空嗎?話說唐僧師徒四人一起去西天取經,路遇圖形王國,一些圖形攔住了他們的去路,你們想不想看看都是哪些圖形???話一說完,同學們都個個興奮的大說:“想想?!狈e極性高漲,興趣來了,觀察和思考,就有了動力。興趣有助于學生形成一種積極的情感、更容易養成學生的讀圖習慣。
2.習慣的養成從細節培養。
剛開始學生們可能不知道怎樣去思考,去找出主題圖中的數學信息,這也需要我們慢慢培養。出示例圖后,可以讓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去觀察,分別看到了什么,學生發現物體時,不一定能從數學角度去表達,這時就需要我們教師從這些小小的細節去引導孩子們去表達。一次、兩次的指導,幾次下來以后,孩子們就會養成習慣。例如:學生說看到了小鳥,我們可以問問看到了幾只小鳥?畫上有桃子,我們就提示有幾只桃子。經常這樣訓練的話,孩子自然而然的就會養成在讀圖時,帶上數學信息。
3.習慣的養成從教師示范。
我們教師的語言對孩子來說影響是非常大的。我們都會發現哪個老師帶的學生就像哪個老師,這就是我們老師的影響作用。在讀圖中,我們老師要求學生說完整話,那么自己也要說完整話,示范作用是非常重要。剛開始孩子們在讀圖中,我們教師可以交給學生們一些表達的語言,例如:圖上有5只灰兔、4只小鳥,7棵大樹等等,再往后就要求高一些,把題目說完整,如:有5只白兔和6只灰兔,一共有多少只兔子?把題目敘述完整,讓學生根據老師說的方法練習說出主題圖中的數學信息。慢慢的從簡單的一句,到兩句,到整道題目的講述。習慣養成了,能力提高了。
二、有效提高低年級小學生讀圖能力的關鍵是在于教師采用適宜的教學方法
通過多年來的實踐與研究,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確實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那么如何有效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呢?我認為采用以下教學方法很重要,也很有效。
1.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孩子們的讀圖興趣,以“疑”導讀。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講:“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數學閱讀的興趣。當我們在孩子們面前擺出一行行數字或者一行行文字,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來說,不如出現一幅幅圖畫,孩子們愿意去觀察,去思考。有了興趣才有學習的動力。當我們要出示主題圖之前或要出示的時候,我們老師一定要精心的為孩子們設置一個小小的故事情景,帶領孩子們進入故事當中,把自己當成情景中的主角或者是其中的一個人物,動物。這樣的話,孩子們的積極性一下子就會高漲起來。在腦海中想象,不知不覺就能形成一些數學信息。
2.教會孩子們從圖中抽取出有用的和重要的條件和問題。
當出現一幅豐富多彩的主題圖的時候,我會孩子們交流,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孩子們會把看到的所有的有用的,沒用的都說出來,漫無目的的去表達。剛開始孩子們并不知道怎么樣去讀圖,所以這很正常,這樣就需要我們老師去引導,我們要告訴孩子哪些是我們需要觀察和解決的,并不是直接告訴他們,而是從他們自己發現的條件和問題中,去引導學生,這是我們讀圖時需要的數學知識。所以這是我們教師的引導作用和示范作用,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只有正確引導,下次孩子們就知道讀圖時,我們要往哪個方向去思考。我們教師的示范就是要讓學生說完整話。剛開始孩子們的表達肯定不全面,這就要我們老師就慢慢引導,在平時的學習中逐漸養成說完整話的習慣。
3.讓孩子們抓住重點字、詞進行讀圖,就會事半功倍。
在低年級的一些情景圖中會出現一些文字敘述,給出的一些條件,這時就要讓孩子們圖文結合去進行讀圖,理解圖的意思,并且根據所給出的條件中的重要數據,去嘗試解決所提出的問題。另外,在低年級教學解決問題的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去咬文嚼字,抓住知道信息中的重點字,像“一共”、“剩下”、“吃掉了”、“拿走了”“又來了”等詞,讓孩子們圈起來,并讓他們想象題中相應的情景,描述情景后,在進行列式計算,就簡單多了。
總之,小學低年級孩子的讀圖能力,要我們在平時的數學教學中一點一滴的去培養,能力一旦有了,很多數學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本文是廣東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有效提高一年級學生數學讀圖能力的研究》(批準號:2014YQJK184)的研究成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12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