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有效教學”的觀察與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本文主要從情境引入、數學活動、教學手段、鞏固練習、資源拓展五個環節來說明如何構建有效課堂。
【關鍵詞】構建;有效課堂;初中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2-0226-02
現代教育理論告訴我們,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是以一個積極的心態調動原有的知識經驗、發現新問題、同化新知識的主動構建過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采用有效的課堂策略,既能使整個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也能使學生的個性及創新思維得以充分發展,學生們也會變得更加喜愛數學。以下是筆者個人的一點思考。
一、精心創設情境是構建有效課堂的前提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著意創設各種有效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覺得“學得有味”,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加速學生完成認知過程,達到發展學生能力的目的。例如,筆者在設計《平方根》這一節的時候,引入就用了“蹦極”的廣告片,在課間播放,上課后拋出了下面的問題:目前,戶外活動中,刺激度排名榜首的是“蹦極”?!氨臉O”就是跳躍者站在高約40米(相當于10層樓高)的跳臺上,把一端固定的長長的橡皮條綁牢跳下。跳躍者在空中享受“自由落體”。自由落體的計算公式是:h=4.9t2我們將要參加的“蹦極”運動的起跳點高度如果是34.3米,那么我們在空中能享受幾秒鐘的“自由落體”?從這個實例中出現了誰的平方等于7這個問題,能較快地指向所需學習的知識點,激發了學生想要探究的欲望。
二、開展有序的數學活動是構建有效課堂的核心
當前的數學教學,正在改變過去那種封閉死板的狀況。日益走向開放,日益充滿活力,但有些活動使教學表面上看起來熱熱鬧鬧,但由于活動游離于理解和運用之外,加之耗時多,實際上陷入一種低效的甚至于無效的境地。為了促進學生發展,數學教學應該以活動為載體,以發展為核心。讓學生在活動中對話,在活動中互動,在活動中體驗,在活動中自主建構,實現生命的主動發展。
例如,筆者在教完相似三角形以后,設計了一個數學活動:
目標:測量出學校操場上旗桿或操場邊一棵水杉的高度;
工具:不限
具體要求:(1)分小組進行,先設計方案,并記錄方案;(2)實地測量;(3)小組合作完成必要的計算;(4)寫成小論文;(5)小組派代表匯報。
在測量過程中,由于小組先行設計測量方案,因此,工具的出現就花樣很多,包括了皮卷尺(25米-50米),鋼卷尺(2.5米-5米),三角板(教學用和學生用的),米尺等等,甚至還用到了自己的腳步(包括鞋子,一步邁過去有多少)等測量方法。平均每個組用時12分鐘完成測量,25分鐘完成了計算和寫作小論文。當然,由于測量工具的不統一,結果不盡相同,甚至于幾個小組的誤差較大。在計算過程中,成績比較好的同學幫助成績比較差的一起計算,寫作時又互相幫助,在老師的指導下,每個小組中成績不是很好的同學上臺匯報,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三、采用恰當的教學媒體是構建有效課堂的保障
1.傳統的教學手段仍然是實現有效教學最主要的手段,我們必須堅持使用。
例如,我們在教學生畫數軸的時候,教師的一步步板書,直線——原點——正方向——單位長度,可以正確引導學生學會畫,而如果使用電腦展示,效果無疑會降低許多。在幾何課的教學中,畫圖又是一個重要的體現條件和結論的重要工具,一支粉筆一付三角板一個圓規,更能體現思維的直觀。而且,黑板具有更多的空間,可以把需要保留的東西更久的呈現在學生面前,這是電腦媒體無法替代的。
2.合理使用多媒體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運用多媒體確實是優化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手段。但我們也應清楚地看到,多媒體課件的光怪陸離,占去了學生寶貴的時間和實踐機會,使課堂上很好看、很熱鬧,但實際上確實是低效的甚至無效的。因此我們的課堂教學設計,采用的教學手段,無論是借助教具,還是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應當不奪人眼球,但直指學生的發展,那才是有效的。
四、組織合理的鞏固練習是構建有效課堂的保證
清代教育家顏元提出“講之功有限,習之功無已!”有效課堂,絕不能無視練習的落實,扎實的基礎是靠練出來的。
1.采用形式多樣的練習。
筆者在上《軸對稱》這節課時,第一個班練習采用的是由老師提供的十來個漢字和英語字母,讓學生去判斷是不是軸對稱的并說明為什么,但發現學生的積極性不是很高。到了第二個班,把找漢字、字母的工作交給學生自己去做,同學來一起判斷,結果課堂氣氛空前活躍,而且學生之間的爭論不斷,對照著概念進行辯論,反而更深的理解了概念,掌握了實質的東西。
2.講究練習的層次。
就好像七年級的學生不會用函數圖像解決方程組有幾個解的問題一樣,我們要在學生不同的水平下設置不同水平的練習。在教學中要落實基礎題,也要給較好的學生適當布置一些拔高、拓展的問題。
五、進行活化的資源拓展是有效課堂的升華
1.立足生活,應用數學。
數學來源于生活,反過來,生活中也處處有數學。教師在拓展學生知識的時候,不僅僅只是著眼于書本知識,還要拓展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在這兒,數學小論文就是一種很好的拓展學生視野、培養學生能力的好辦法。
教學實踐表明,有效課堂的數學教學,為學生們提供了主體參與,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勇于創新的學習環境;擴展了獲取知識的空間,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得以加強,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以提高,從而促進了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有效變革。
參考文獻
[1]朱紅芳.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探索與實踐[J].考試周刊,2012(46).
[2]王芳.初中數學有效教學初探[J].中學教學參考,2009(2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13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