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探究性教學有效提問的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知識經濟背景下,科技正在日新月異的發展,書本知識已經不能滿足學生需求,這就需要教師采取探究性教學模式,使其在初中數學課堂上得到有效應用,拓展學生學習數學的途徑,開展探究性活動,讓學生可以在活動中有所收獲,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習效率,還能使初中數學教學質量得到明顯提高。
【關鍵詞】初中數學;探究性教學;有效提問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437(2019)04-0063-01
目前教育事業正處于深化改革階段,探究性教學是一種全新模式,其更加符合現代教育觀念及需求,初中數學有一定難度,涉及到幾何、函數知識等,學生在學習時會有較大困難,因此,在數學教學期間,教師要重視探究性教學,認識到探究性教學對于初中生的益處,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
1 初中數學探究性教學特點分析
與傳統數學教學模式相比,探究性教學主要以問題為載體,也就是教師根據本節課內容提出相應的問題,誘發學生可以積極思考,讓學生可以進行自主探究,培養學生思考能力、探究意識。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有效提問,問題是知識的重要來源,如果牛頓看到蘋果從樹上掉下來,沒有引發其提問,也就無法產生牛頓定律。由此可見,提問是對問題進行思考的重要途徑,如果教師沒有向學生提問,學生將很難思考相關問題,所以,在數學課堂上,教師必須明確探究式教學相關特點,這樣才能根據數學問題開展相關的探究活動,讓學生可以積極投入到活動中,促使數學教學能夠得到革新。
2 加強初中數學探究性教學有效提問的相關策略
2.1 創設情境
在初中數學教學期間,教師要先根據教學相關內容來確定探究主題,為學生創設探究情境,并向學生提出一些問題,在提問時,教師要確保問題有一定的價值性,讓學生有思考的空間,這就需要教師控制好問題難易程度,如果問題較難,很可能會降低學生的自信心,導致其失去學習興趣;如果問題比較簡單,學生就不能有效思考,從而達不到探究教學目的。因此,在設計問題時,教師要進行多方面考慮,對知識形成過程進行全面了解,使問題難易程度適中,使學生能夠根據問題進行探究學習,以此掌握新知識。具體而言,需要教師考慮以下因素:由于每個學生水平不同,接受新知識能力也會有所差異,如果提出相同的問題,會使得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無法理解,也就無法參加到探究活動中,這就需要教師根據教學主體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確保問題貼近學生,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獲得新知識,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1]。
2.2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意識
在探究性教學時,教師必須明確探究的主體,這樣才能根據主體對象有效開展活動,讓學生可以在探究活動中得到發現,進而成為數學知識的建構者,而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所以,教師要有效培養學生,使其具有自主探究意識,教師可以開展合作探究活動,讓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合作探究,不僅可以讓小組個人價值以及優勢得到發揮,還能促使學生積極討論[2],提出自己對問題的看法,提高探究深度,而不是為了完成任務進行探究。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個人水平進行分組,確保分組合理,并讓小組成員明確各自的分工,使每個學生都能各司其職,展現學生個人優勢,使學生潛能可以充分挖掘。
2.3 采取多元化評價
傳統評價方式比較單一,教師只重視最終結果,在新時期,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多元評價,對學生探究過程給予高度重視,考慮學生學習態度是否積極、是否自己獨立思考問題、發言是否積極等,這樣才能科學評價學生,確保對每名學生都公平,使學生都能得到穩定發展。傳統評價主要是教師作為主體,由教師進行操作,但教師可以打破這一評價方式,讓學生作為評價主體,不僅可以促使學生從不同角度看待探究活動,使其學會換位思考,還能使學生人格更加完善,提高核心素養。
探究性教學具有很多優點,因此,教師應該重視,對其進行有效應用,以提問形式作為切入點,讓學生可以有效思考,對問題進行探究,一方面可以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另一方面能夠提高學生主觀意識,使其可以主動學習數學。
【參考文獻】
[1]武文學.關于初中數學探究式教學的研究[J].學周刊,
2013(11).
[2]李洪娟.初中數學探究性學習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6(S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54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