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課堂提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小學三年級的數學課程難度漸漸增大,對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師不知變通,還一直沿用“注入式”的傳統教學模式,不將學生放到教學活動的主體地位上,就會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排斥心理,進而出現上課走神的情況。提問式教學的應用,調動了學生的聽講積極性,增強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也活躍了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的同時鍛煉獨立思考的能力。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當時刻清楚自己的角色,以自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在課堂中適當增加提問環節,集中學生注意力,調節師生關系,進而達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關鍵詞】課堂提問;小學數學;集中注意力;加強和諧度;鍛煉思考性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437(2019)16-0188-02
  葉圣陶先生曾說:“好的提問必使學生運其才智,勤其練習,領悟之源廣開,純屬之功彌深。”隨著當代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和進步,課堂提問越來越成為課堂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已逐漸成為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課堂提問是增強學生興趣,開闊學生思維的關鍵教學手段,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理性貫穿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成功的教育不是讓學生上課時安安靜靜地聽講,而是讓他們在聽講中能有自己的見解,積極發言回應教師。筆者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敘述了課堂提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希望對教師以后的教育教學工作起到一定的幫助。
  1 集中學生課堂注意力
  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唱主角,學生唱配角,學生很難一直跟著教師的思路走,尤其對小學生來說,他們自控能力不足,如果教師的講授方式平淡單一,很大一部分學生就會把精力分散到其他的地方。通過課堂提問的方式輔修教學,會活躍原有的壓抑教學氛圍,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集中學生的課堂注意力,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課堂提問完全符合現代教學理論的要求,教師在講課過程中的不斷發問,讓學生時刻有緊張意識,防止了注意力的分散,同時也刺激了學生的學習欲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時刻注意學生的情感變化,經過一段時間的講解后適當向學生發問,緊抓學生注意力[1]。
  如在教授“什么是周長”這一節時,筆者提前準備好了直尺、卷尺、細線和畫有不同圖形的圖紙等并讓學生提前做好預習工作。正式上課之前,將準備好的教學工具分小組分發給學生,學生擺弄著手里教具的同時,筆者向學生提問:“大家都已經做好了預習工作,那你們知道什么是周長嗎?舉手來說一說?!边@個相對簡單的問題很快就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紛紛舉手想要發言??偨Y了周長的定義和特征之后,筆者又向學生發問:“那你們知道周長如何測量,如何計算嗎?利用你們手中的工具試著想一想。”學生看著手中的工具,立刻動起手來,有的用直尺去量,有的用細線描邊,學生的學習熱情被極大的帶動起來,注意力也變得高度集中。
  2 加強師生關系和諧度
  教師作為給學生“傳道、受業、解惑”的教學工作者,在學生學習、成長方面起到的引導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在新時代的教學工作中,教師應當努力建立出一個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很多學者在對“學生在課堂上回答問題的情況”的調查中,發現一個很尷尬的現象:很多課堂已變成了教師的“一言堂”,而通常,隨著年齡的增加,學生在課堂上舉手發言的次數越來越少,積極性越來越低。所以,在小學教學中倡導問題式教學,不僅是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是為了讓學生有一個主體意識,在今后的學習中能把自己當成課堂的主人,積極和教師互動。同時,教師設計的問題也要具有整體性和思辨性,把握好提問時機,讓課堂提問變得更富成效。
  如在教授“平移、對稱和旋轉”這一節時,筆者讓學生事先準備好手工紙、剪刀、長方形和圓形的紙片。準備工作完成后,筆者問學生:“你們覺得你們手中的紙片好看嗎,他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呢?”學生們馬上開始討論起來了,課堂的氛圍也變得活躍起來。然后筆者帶領學生認識了軸對稱圖形,并講述了軸對稱圖形的相關特點。在講授了一會之后,筆者發現有些學生有游離課堂的跡象,于是,筆者又提出了讓學生用手中的剪刀試試如何才能剪出一個軸對稱圖形的問題,很明顯,學生都回歸到了課堂中并積極思考如何裁剪,在巡視的過程中,也有不少學生講述了他們的想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增多了,學生的主體意識也有所提高。
  3 鍛煉學生自主思考性
  無論一個人身處什么階段,獨立思考能力都是一項很重要的素質,對小學生來講,從小養成自主思考的習慣無論是對當下的學習來講還是對今后的發展來講都是極為重要的。而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正可以依托于課堂提問,學生能擺脫對教師的過分依賴,自己去探索、發現。此外,小學三年級的數學課難度慢慢加大,解決很多問題時都不能照搬照抄,而是需要有活絡的思維,這時就會出現一批學生產生畏難心理。畏難心理的產生極大的阻礙了學生獨立思考,對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有很大影響,所以,教師在教授較難的問題時要分解拋出幾個易解答的小問題,讓學生可以獨立解決,之后逐漸加大難度來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2]。
  如在教授“生活中的乘法”這一節時,筆者首先用一道題來導入教學:“12可以分成幾個相同的數相加,30呢?”學生很快開始思考了起來,很多學生在草稿紙上列出加法算式,然后找到能加出12和30的算式。筆者也在黑板上列出相同的算式,和學生一起總結這些加法算式的特征,由此引出新課——乘法。筆者在黑板上板書了3×4=12和4×3=12,然后向學生提問:“你們知道這兩個乘法算式中的4各是什么含義嗎?”學生又開始了思考,綜合黑板上的加法和乘法算式,學生很快知道了答案。在課堂提問中,設計的問題難度適中,學生能靠獨立思考解答出來,進而擺脫了依賴性,鍛煉了自主思考能力。
  總之,課堂提問以其“針對性強、覆蓋面廣”的特點已經成了教學活動中一項必不可少的環節。當教師提出問題時,學生的注意力一般都處于高度集中狀態,除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可以實現大腦的高速運轉,開闊學生的思路和思維,鍛煉學生的自主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高質量的教學。除此之外,課堂提問作為師生互動和知識間的紐帶,能讓教師和學生站到對方的角度,實現信息的傳遞,師生之間的相互問答能讓教師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增進了師生間的交流,讓“教”和“學”能和諧地進行,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玉薇.談小學數學的課堂提問優化策略[J].學周刊,2018(01).
  [2]戴杰穎.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提問策略分析[J].中國農村教育,2018(1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516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