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小學數學課堂提問“三要素”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數學是小學課程中一門重要的學科,如何讓學生對這門課程有更深刻的理解,是教師要思考和探究的重點。為了促進師生間的互動和交流,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不斷提高思維水平,教師應在日常教學中多向學生提問,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一、抓住學生興趣,增添提問趣味
  小學階段的學生心智發展尚未成熟,對自己不感興趣的事物難以表現出熱情。針對這一情況,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興趣愛好,尋找學生感興趣的方法輔助教學,保證教學提問的有效開展。
  例如,《圖形的運動》這一章節涉及軸對稱的知識點。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什么是軸對稱圖形,軸對稱圖形又具有什么樣的特點,了解這種特殊圖形的變換規律,我準備了幾個萬花筒玩具。在講解完“軸對稱”這一課的內容后,將這些萬花筒分發給各個小組,讓學生在小組內觀察和使用這些玩具,并且在觀察結束后進行小組討論。10分鐘之后,我向學生提問:“你們在使用萬花筒的過程中看到了什么?你們所看到的這些圖形具有什么樣的特點?”結合本節課所學的內容,學生踴躍發言,認為萬花筒中的圖形都是軸對稱圖形,它們之間都是由軸對稱這種變換方式得到的,并且都有一個對稱軸。最后,我對學生的發言給予了肯定,并對整節課做了總結。
  教師發現并使用學生感興趣的玩具,將其巧妙地與課堂內容結合起來,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自主思考,最終得出正確結論并加深了印象。
  二、引導自主思考,培養動手能力
  通過自己實踐得出的結論必定更容易掌握,印象也會更加深刻。教師要抓住這一特點,為學生創造更多動手實踐的機會,自主思考,得出自己的結論。
  例如,在講《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這一課時,我為每個小組準備了幾個小紙盒,紙盒包括長方體和正方體。在一邊講解課本知識的同時,一邊讓學生自己動手,對這些盒子進行拆分,并給學生留下問題:“怎樣拆分才能計算出這個物體的表面積?”15分鐘后,各個小組開始積極地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有的是將盒子拆成一個平面進行計算;有的是將盒子分成幾個大小相同的長方形和正方形,分別計算后相加,由此得出表面積。
  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不僅能夠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更鍛煉了他們的思維能力,提高了課堂參與度,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
  三、結合生活實際,提高學習效率
  教學的成功在于能夠使學生學以致用、學有所用。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盡量將所講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在幫助學生進行理解的同時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在講《折線統計圖》一課時,首先讓學生掌握折線統計圖的特點、繪圖方法和使用范圍,再讓學生學會選擇使用折線統計圖。我給學生布置了一個小練習,要求學生利用折線統計圖,將自己近5次的數學作業成績繪制出來。然后提問:“從各自的成績統計圖中你們發現了什么?對于以后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打算?”
  這樣的方法,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更好地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學生在實際運用的過程中也提高了學習效率。
  總之,新穎的提問方式和準確的提問內容,可以促進學生的自主思考,使學生能夠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反思。同時,也會使數學問題更加生動有趣,數學課堂更富有生命活力。
 ?。ㄗ髡邌挝唬褐貞c市長壽區萬順鎮中心小學校)
  (責任編輯 冉 然)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865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