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幼兒閱讀教學,優化閱讀活動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幼兒閱讀教學是在教師的引領下,利用幼兒對外界新鮮事物的好奇心理,有目的、有計劃地通過閱讀訓練,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拓展幼兒的閱讀視野,從而達到開發幼兒智力的目的。早期對幼兒開展閱讀啟蒙教學,能使孩子從小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使孩子終生受益。本文針對幼兒早期閱讀教育,從師生共讀、創設故事情景、與游戲結合等方面來分析閱讀活動策略。
【關鍵詞】幼兒教學;早期閱讀;活動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2-0200-01
幼兒的閱讀教學,其目的就是讓教師和家長充分理解幼兒教育的意義和作用;結合目前的幼兒教學現狀,依據孩子不同的個性特征,針對性地對幼兒進行閱讀啟蒙;引導幼兒從書本中體驗閱讀的樂趣,使孩子們從閱讀中有所收獲,激發出濃厚的求知欲,繼而逐步愛上閱讀,從而達到啟迪孩子思維、培養孩子良好的品行習慣,使孩子受益終生。本文將從幼兒閱讀教學的意義,幼兒閱讀教學的現狀,幼兒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三部分淺析幼兒閱讀策略。
一、開展幼兒閱讀教育的意義
一個人幼時所接受的思想啟蒙,對他的健康成長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研究表明,人類大腦的發育和年齡成反比例,3—6歲是培養一個人正確思維、品行、性格和習慣的黃金時段。幼兒階段孩子還處于懵懂無知狀態,其思維方式和品行的可塑性極強,如同一張白紙,你給他彩色的畫筆并教會他繪畫的技巧,他就能畫出一張美輪美奐的七彩畫卷;你給他黑色的顏料,他就將白紙染成黑色的云團。所以孩子要染什么顏色,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早期的教育和引導??梢姡瑑和缙诘慕逃菢O為可貴的,兒童初期的習慣和性格,在很大程度上能決定孩子一生的命運和方向。因此,教育幼兒從小養成閱讀的好習慣,就需要教師從小開始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為孩子盡可能創造一個良好的人生開端,使其在學校和家庭的熏陶下,從小從閱讀中汲取優秀的文化思想,拓展思維拓寬視野,充分激發孩子自身的無限潛能,成長為一名有益于社會的人。由此可見,幼兒教育是人類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教育的質量關乎著民族的前途和發展。在新型的知識經濟時代,幼兒教育已成為推動國家持續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決條件。
二、幼兒閱讀教育的現狀分析
早期閱讀能為幼兒的終生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目前,各幼兒園已經積極地開展早期閱讀教學,有組織閱讀教學,背詩詞、誦經典,繪本故事講讀等活動。然而,由于部分教師對早期閱讀的理解還不夠全面、準確,幼兒園開展的早期閱讀目的性太強,且過于單一和死板,不注重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習慣,缺乏分享互動環節,學生往往是在教師分配任務的方式下被動閱讀,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熱情,因此教學效果不夠理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早期閱讀理解片面,目的性太強。
閱讀的本質是通過閱讀獲得知識、增長見識、陶冶情操,使內心精神世界得到愉悅。然而部分幼兒教師片面地認為閱讀就是通過閱讀教學,教會學生讀書、認字和背誦,其目的是為了不讓學生輸在人生的起跑線,并且將這種教學方式當成提升幼兒園教學質量的標準。在閱讀課堂上教師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了教學生拼音和識字,放在了詩詞的背誦上。這種做法太過于急功近利,雖然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幼兒園的教學知名度,也贏得了家長的青睞,卻忽視了幼兒閱讀的初衷,不利于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更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2.不注重互動活動的開展,學生閱讀興致不高。
閱讀活動的開展要建立在幼兒身心愉悅的前提下,任何拔苗助長式的教學方式都是不可取的。幼兒學生年齡小,對新鮮事物很容易產生興趣,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理,針對性地對幼兒進行閱讀啟蒙,通過開展互動活動的教學方式,激發出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例如,教師引導學生自己閱讀繪本故事書,看后將故事內容講給其他同學聽,既能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又能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在活動中逐步樹立起自信心,為幼兒的健康成長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優化幼兒閱讀活動的有效策略
1.營造書香氛圍,激發幼兒閱讀興趣。
環境可以有效地改變一個人的行為和習慣。在幼兒閱讀教學中,教師通過營造情趣盎然的閱讀氛圍,創設了溫馨舒適的閱讀環境,按照學生的不同特點和個性,分成若干個興趣小組,引導學生積極投身到小組閱讀活動中,激發學生自主地進行繪本閱讀,并將閱讀中所學到的內容,以講故事的形式分享給大家,在輕松、愜意、美妙的閱讀氣氛中,使幼兒體驗到閱讀帶來的喜悅感和成就感,從而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例如,我們班有一個叫姓王的小朋友,平時活潑好動,看書時走馬觀花式,沒有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針對這一情況,我安排了三個比較文靜、閱讀習慣較好的學生和他組合為閱讀小組,讓學生自行讀完故事后互相交流,當他看到其他學生閱讀后能將故事繪聲繪色地講出來,內心油然生出崇拜感,在其他學生的感染下,他自然而然地積極投入到閱讀中,使活潑好動的不良習慣得以糾正。
2.教師以聲傳文,使學生更加深刻理解閱讀內容。
在早期的閱讀教學中,幼兒的文字積累有限,閱讀中經常會遇到不認識的字詞,同時由于思維受限,常常對閱讀文本中的內容難以理解。針對此類問題,教師要積極采用靈活多變的方法進行教學,從而加深學生對閱讀的理解,避免學生產生望而生畏的情緒。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學生閱讀前,幼師結合學生的認知程度,借助淺顯易懂、生動有趣的語言來描述,使學生大腦產生畫面感,從而使學生對于生僻詞匯或者閱讀內容有了清晰的認識,消除和化解幼兒閱讀的障礙,提升閱讀教學的效果。例如,《鼠小弟去海邊》的閱讀,教師通過生動有趣的語言,讓學生從語言故事中想象畫面:在一個炎熱的夏天,鼠小弟領著妹妹打算去海邊玩,它邀請一起去的還有小兔子、小豬、大象等很多好伙伴,等了一會兒伙伴們一個個相繼都來了,可是小烏龜卻遲遲沒有來,這時大家對從慢吞吞的烏龜產生了厭煩,而烏龜卻是為了叫來海豚,最后海豚噴出噴泉,把大家送到半空,給大家帶來了快樂。通過教師的描述把大家帶到一個美麗的童話世界,同時讓學生明白,每個人都有自身的價值,不能看不起別人。正是慢吞吞的烏龜叫來海豚,才使大家體驗到了快樂。
3.利用問題意識,培養學生的想象思維。
早期閱讀教學活動中,開發幼兒的思維是教育的核心和關鍵。在早期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合理巧妙地創設問題,能激發學生主動地思考和探索,為培養出孩子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創造能力創造出有利條件。首先,設計提問時要考慮到幼兒的認知能力,尊重學生個體差異,使不同能力的幼兒經過思考,都品嘗到“勝利的果實”;其次,問題設計要多角度考慮,范圍盡可能大些,使每個學生都能站在不同的角度通過思考尋找到答案,從而使學生思維更加活躍;再次,提問要循序漸進由淺入深,逐步啟迪學生的思維能力。
閱讀教學是促進幼兒健康成長的有效途徑,從小讓孩子多閱讀一些優秀的兒童作品,接受情感的教育,使其在優秀思想的熏陶和感染下,培養出良好的習慣和性格。同時,早期對幼兒開展閱讀啟蒙教學,孩子不僅能通過閱讀增長見識,汲取到知識和營養,還能能使孩子從小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在廣泛閱讀中拓展思維、開發智力,使孩子終生受益。
參考文獻
[1]呂曉艷.新形勢下幼兒園開展早期閱讀現狀與策略[J].學周刊,2017,(11):224-225.
[2]陶麗萍.為幼兒園早期閱讀教學“減負”[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01):101.
[3]王雯穎.4-5歲幼兒早期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亞太教育,2015,(30):1-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13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