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橋梁頂推施工的導梁控制技術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橋梁工程中,頂推施工是一種常見的技術方案,其中導梁結構的設置是否合理,直接影響整個施工進程。本文結合工程案例,首先
指出頂推施工技術特點,然后分析了導梁偏移的原因,最后總結了導梁控制技術要點,以供參考。
關鍵詞:橋梁;頂推施工;導梁控制;技術要點
頂推施工法,就是先對梁體進行澆筑或拼裝,然后利用頂推設備實現縱向移動,最終促使梁體就位。近年來,國家在基礎設施建設上的投入力度加大,頂推施工在橋梁工程中的應用更加普遍?,F場施工中,如何精準控制導梁的移動方向和速度,成為技術人員關注的要點,也是影響施工成敗的關鍵[1]。以下結合實踐,探討了基于有限元建模條件下的導梁控制技術。
1 工程概況
以國內某鐵路橋梁工程為例,在鐵路樁號為K1005+227處,采用3×32m的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實現跨越,主墩編號為85#、86#,橋梁和鐵路的交叉角度約為85°。該橋梁工程建設采用頂推施工法,鋼導梁材質選用Q345D鋼板,截面形式是雙工字型格構,總長度為20m,頂板、底板厚度均為24mm,腹板厚度為36mm。導梁和主梁的連接處,有5.9m采用等截面,高度為2.8m;其余14.1m采用變截面,高度為1.3m~2.8m。在導梁端部設置支座橫梁,方便千斤頂進行頂升作業,邊推移邊抬高,促使梁體接觸墩頂滑道。此外,導梁頂推過程中,對底部進行絕緣處理,能避免對已有線路造成影響。
2 橋梁頂推施工技術特點
2.1 適用范圍
頂推施工法的施工節段一般在10m~30m之間,每個節段施工周期為7~10天,適用于[2]:1中等跨徑的簡支梁、連續梁、等截面梁、拱橋縱梁、斜拉橋主梁等。2跨越河谷、公路、鐵路情況下,跨度在40m~80m的橋梁工程,孔跨數量一般不低于4 跨,單向頂推總長度在300m;雙向頂推最長達到1000m。3 施工場地狹窄,工期緊張,大型架橋機等設備難以進入現場,或者周邊交通不便的工程。4既有鐵路鋼梁結構更換時,不再使用鋼結構梁體的工程。
2.2 技術優勢
頂推施工法的應用,技術優勢如下:1施工用地小,梁體的生產制作可以在工廠內完成,提高構件質量。2 預制梁體節段,能避免高空作業,方便現場施工管理,提高施工安全性。3機械設備簡單,不需要大量的起吊機、腳手架,施工期間不會影響正常的交通。4設備、模板等可以循環使用,整個施工期間基本不會出現噪聲,滿足文明施工、節能環保的要求。
2.3 技術缺點
頂推施工法的應用,其技術缺點如下:1對橋梁結構的幾何外形有限制,其中曲線型梁軸、變截面梁段、變坡度橋梁不適用。2頂推作業期間,橋跨結構的受力不斷變化,以預應力鋼筋為代表的原材料用量增多。3頂推施工最多有兩個工作面,會限制施工速度,橋梁長度越大,施工進度越慢。4臨時束多,張拉工序繁瑣,跨徑超過70m施工經濟性差。
3 導梁偏移的原因分析
3.1 牽引力因素
頂推施工中,張拉牽引力要求梁體兩側同步進行,且張拉方向和力度大小保持一致。然而在實際作業中,受到參數設計、環境、設備、技術等因素的影響,張拉牽引力可能出現偏差[3]。如果梁體左側牽引力大于右側,那么導梁會向左偏移;如果梁體左側牽引力小于右側,那么導梁會向右偏移。
3.2 撓度因素
頂推施工中,導梁需要跨越一定跨度,本工程中為20m。導梁在頂推前移過程中,其懸臂長度會不斷增加,在重力作用下會導致前端撓度過大。如此一來,導梁和另一側滑道的對接不準確,從而引起偏移現象。
3.3 線形因素
對導梁進行頂推時,如果定位有誤差,或者千斤頂控制有誤差,梁體的縱向位置就會偏離原來的設計方向,促使導梁出現縱向偏差。張拉作業中,兩側千斤頂的參數設置有誤,或者張拉不同步、方向或大小不一致,導梁在移動過程中就會出現橫向偏移。
4 頂推施工中導梁控制技術要點
4.1 有限元建模
利用MidasCivil有限元軟件,以施工圖紙為準對整個橋梁結構進行建模,分析結構特征、受力特點、計算精度等,建成空間桿系模型。其中,主梁和導梁均采用空間梁單元,將主梁劃分為47個單元,長度為1m,使用強度等級為C50的混凝土;導梁劃分為22 個單元,使用強度等級為Q345的鋼材。
為了分析導梁頂推施工中的偏移情況,選取不利狀態下的工況進行比較。依據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對導梁頂推過程進行模擬,分析導梁和支架的受力變形特點,避免和實際情況出現偏差,提高現場施工的安全性。在不同工況下,計算導梁在頂推過程中的受力,考慮到臨時支架失效的受力特點,以保證計算結果的全面性[4]。結果顯示,臨時支架、滑道的強度和變形情況,導梁的強度等指標,均滿足規范標準和安全要求。
4.2 長度控制
依據以往施工經驗,頂推施工時導梁的長度,一般按照頂推跨度的60%~80%進行控制[5]。本工程中,為了保證主梁安全受力,減少對下方鐵路通行的干擾,導梁長度按照頂推跨徑的1 倍進行控制。該橋梁頂推跨徑為19.7m,分別選擇12m、16m、20m三種長度方案進行比選,觀察導梁、主梁在不利工況下的應力和變形情況。利用有限元軟件,建立主梁、導梁有限元模型,計算最大懸臂時的工況。結果顯示,導梁的應力較低,變形處于允許范圍內,采用長度為20m的導梁,能保證頂推施工的安全性,避免出現偏差問題。
4.3 橫向限位控制
在主梁前端設置導梁,隨著千斤頂的拖拉作用,導梁、主梁會相應滑移。如果導梁發生偏移,那么主梁也會跟著偏移,因此必須對導梁進行限位控制。本工程中,結合現場實際情況,選用2 種橫向限位裝置,在施工中交替使用。第1 種限位鋼板的厚度為20mm,由雙工字鋼組成,可對擋板進行橫向加固,第2 種鋼板擋板的厚度為20mm,是由φ28mm的圓鋼、厚度為62mm的鋼墊塊組成。相比于第1 種,最大的優點是可減少導梁和限位裝置之間的摩擦力,而且布置簡單、成本更低。
4.4 結論
利用有限元軟件建立導梁的力學模型,分析不利工況下臨時墩的受力、主梁和導梁的變形等情況,可以為實際施工提供科學依據。計算主梁和導梁的應力比,能避免施工過程中結構出現損壞,提高頂推施工的精準度。
結語
綜上所述,在橋梁工程中,頂推施工法應用普遍,雖然具有諸多技術優勢,但也存在一些工藝缺點。本文結合實際案例,分析了導梁偏移的原因,主要是牽引力、撓度、線形三個因素的影響。利用有限元分析軟件,對導梁進行建模,模擬頂推施工中的受力情況,能實現控制目標,提高施工安全性。
參考文獻
[1]劉亞帥.基于橋梁頂推施工的導梁控制技術研究與應用[J].建筑技術開發,2018,(14):52-53.
[2]姚發海.大跨長聯鋼桁梁頂推關鍵技術[J].橋梁建設,2011,(2):1-4.
[3]封曉平.橋梁頂推法施工的現狀及發展趨勢[J].交通世界(下旬刊),2018,(9):122-123.
[4]高雷雷.多滑道頂推技術在大寬高比橋梁施工中的應用[J].施工技術,2018,(4):85-88.
[5]王晶.關于橋梁施工中頂推施工技術要點的思考[J].價值工程,2017,(26):131-13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15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