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視域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大學生在生活中常用的軟件微博、微信等都屬于新媒體的代表。它們通過極強的實效性、便利性、共享性等等,極大的便利了人們的生活。而且能有效幫助學生尋找信息資源,同時也促進著當代大學生行為方式、思維方式的轉換。對于傳統的思想政治課來說課程較為單調,但在新媒體視域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能更加活躍,在課程的學習中能極大的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大學生的生活、同時能有效地提高課程質量。新媒體是順應時代的潮流而不斷發展完善的,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該不斷創新及應用新媒體。
【關鍵詞】新媒體視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圖分類號】G4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2-0020-02
一、新媒體在大學學習中使用狀況和特點
1.新媒體是時代發展的潮流,它指的是新的技術與媒體。
所以在大學生的學習生涯中應該以新媒體為導向,從而樹立正確的思想政治道德觀念。新媒體與過去傳統的媒體不同,它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而不斷健全完善的。不同于以往通過報紙、雜志、廣播、講座等手段去獲取信息。新媒體獲取信息的方式在大學具體表現在:通過微信溝通交流、從手機電腦上看電子書、從網頁上瀏覽要查詢的信息、打游戲等等。這種獲取信息的方式方便、有效、省時及省力。而且新媒體有效地整合了信息資源,我國教育和新媒體之間的聯系也日益密切。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科學有效地利用新媒體能幫助學生拓展知識,新媒體已經成為教學中的重要支柱。
2.新媒體的特點。
首先,新媒體不受地域限制。實現了人們不出門可知天下事,傳播性極強。其次,新媒體具有實效性和交互性。網絡媒體可以隨時、隨地發布信息,而且每個人之間也可以相互發信息,促使信息之間可以快速傳遞。同時,新媒體也具有靈活性。大學生通過網絡百度輸入關鍵詞,可以有效查詢所需要信息。最后,新媒體也具有虛擬性。網絡交友不能有效充分了解對方信息,而且在網絡上也有可能出現網絡暴力。但總的來說,具有實效性、交互性、靈活性、平等性、虛擬性的新媒體,有效的幫助大學生獲取信息,有利于大學生創新求異的心理需求。
二、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
1.現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遭受沖擊。
新媒體技術應用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為高校的思想教育活動既帶來了新的挑戰,又帶來了很多有利的條件,新的教學模式的出現更新了以往的教學形式與教學內容,同時學生不再因為地域和時間上的限制對于學習存在一些困境,現在新媒體的應用對于高校思政教師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更加具體的要求。曾經舊的教學形式對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僅限于課堂中,面對面的討論,然后教師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逐一的解答和分析,可能面對面的教學形式可以帶來更好的傳授知識的效果,但是這是受到時間以及地域等各種客觀因素的制約的,如今新媒體技術的應用給思政教學帶來了新鮮的血液和模式。新媒體技術的投入使用應當旨在為學生提供更加便利的學習形式,使其切實發揮其教學的有益性。當今世界,繽紛復雜的各種信息充斥著社會的各個角落,這些信息良莠不齊、難以分辨真假,面對這些信息的出沒,教師應當教授學生增強辨別真假信息的本領,不要被花紅柳綠的各色信息迷惑住雙眼,應當加大對不良信息的抵制,以免其造成對學生學習的負面影響,要加強對學生認知能力的培訓和理想信念的鼓勵,這是對于在高校中任教的思政教師的要求,具有一定難度但是是迫在眉睫的。
2.社會信任危機和大學生心理障礙的沖擊。
新媒體的運用對于高校的教學工作的展開以及學生的受教育面的廣闊是起到積極作用的,但是對其廣泛的推廣同時也帶來一些挑戰,因為一些不法分子很可能借助新媒體的空隙進行違法活動,這會導致一些社會危機的產生。如今很多大學生很熱衷于在一些公開言論中發表意見和建議,這給不法分子介入到大學生中間進行違法活動提供了可趁之機,在他們的引誘下很容易導致大學生迷失正確的方向,使他們逃避社會現實和責任感,沉浸到虛擬世界的圈子中不可自拔,對現實社會產生抵觸心理,這是非??刹赖模剐聲r代的大學生的人際關系產生混亂狀態,這是當前對于新媒體的運行缺乏政策支撐和保障的缺陷,致使一大批人對網絡世界產生依賴,而不愿接受法律的制約,造成社會中有失正義的言論的存在和各種不健康行為的出沒,對高校的思政工作產生不良影響。
三、在新媒體視域下面對思想政治教育挑戰的應對策略
1.做好網絡監管,防止不良思想。
我國在建設新媒體的過程中,一定要凈化媒體網絡環境,防止不良思潮對于學生的誤導作用。在做好網絡監管時,我國應該立足于本國實際,可以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從整體考慮問題,樹立全局觀念。在優化網絡結構的同時,也需要建設好網絡監管體系。學校也應該對學生進行有效管理,學校應向學生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引導學生。在網絡監管時可以應用科學技術,不斷凈化網絡環境,整合優質資源,通過使用新媒體為學生創造一個充滿正能量、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網絡環境。
2.不斷拓展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徑。
首先,新媒體極大創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模式,不斷豐富了教學內容。對于高校一定要積極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通過有效方式改善過去乏味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可以與時俱進,充分利用新媒體進行課堂的講解。
在講課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圖文并茂的講課方式,觀看視頻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在課下教師也可以對于思政板塊進行網站主題的建設,建設網站主題能有效地幫助學生學習。最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可以有效利用手機或網絡等新媒體工具進行學習,教師可以通過微信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以此來產生教與學的共贏。
3.建立和完善與時代相聯系的評價體系。
在學期末,可以通過評價體系來測試思想政治教育對于學生所起到的實際影響。評價體系即道德測評,以此來驗證高校大學生思想教育的成果,能有效地幫助學生展現自己的想法和真善美。
結束語
新媒體形態由于其在技術層面以及形態層面都具備和傳統的媒體形式所不同的形式,因此它相較于舊的傳媒表現出了更大、更廣闊的空間,以及更容易被社會所容納的系數,如今無論在市場、價值、高校各個層面都表現出了新型的媒體形式的強大功能。當今面臨新媒體取代舊的媒體形式的趨勢日益旺盛,高校也應當積極引進新媒體科技,促進高校思政課的發展,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需要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要求。
參考文獻
[1]欒海清,蔡雪斌.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徑論析[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12):125-126.
[2]張小悅,方鴻志.新媒體視閾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突進研究[J].安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6(04):74-7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18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