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做一名聰明的聲樂學習者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本文從聲樂學習的角度出發,論述了作為一名聰明的聲樂學習者應有的做法。
關鍵詞:聲樂學習;演唱技術
作為專業的聲樂學習者,把歌唱好是本職工作。聲樂學習者們由于不同的原因,有些是音樂世家,有些有著過人的嗓音天賦,有些非常喜愛唱歌,有些為了考上大學,從而走上了這條就業面很窄的道路。不論是什么樣的原因,在當初選擇這條道路的時候,多少都是抱有期許的,至少在畢業時,能夠獲得一些真正有用的專業技能、生存技巧,在工作崗位上,能夠獲得同行和觀眾的認可與尊重,這才是我們花費巨大的人力和財力來學習聲樂的意義所在。在當今這個各行各業越來越專業化、人才化的時代,過硬的專業技能是一個人得以更好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聲樂專業也不例外。作為學生的我們,總會羨慕、崇拜那些在音樂舞臺上大放異彩的歌唱家、藝術家,將能夠親眼見到他們、與之合影、甚至跟隨其學習作為一種光榮,這樣做當然是一件好事,其動力來源于我們對音樂的熱愛與追求。然而當繁華散盡,我們依然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學生,擺在我們面前的是藝術這座遙不可攀的高峰,需要我們攻克無數的難關,才能達到一個較為理想的高度。因此,盡快提高自己的歌唱水平才是聲樂學生的當務之急,至于如何提高,需要我們開動腦筋,不斷思考、不斷總結,做一名聰明的聲樂學習者。
一、做好自我定位
人貴在能夠認識自我,妄自菲薄和妄自尊大都會對聲樂學習造成不良影響。從進入大學的那一刻起,我們就要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目標是什么,目前自己的競技水平處于一個什么樣的層次,需要做哪方面的努力來使自己變得強大起來。一些學生因為自身嗓音條件較好或有著相較于別的同學更為扎實的聲樂基礎,就感到春風得意,覺得自己現在和未來一定會比別人強,不懂得放低姿態、潛心學習。要知道,在真正的專家眼里,剛進入本科階段的聲樂學生一定是有著各種各樣的聲音問題的,這些問題對于初學者來說,或許不足以引起重視,但隨著學習的深入,有心的學生就會發現自己欠缺的、需要學習和感悟的東西實在太多太多,如果不糾正自己原本的理念和認識,聲樂學習將會很難順利進行下去。而嗓音條件一般、聲樂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也不用太過自卑,沒有天生的歌唱家,只要堅持不懈、在保證嗓音安全的情況下找到正確的演唱狀態,超越別人也不是問題。
因此,我們在學習聲樂之初一定要對自己有一個很好的認識,自己屬于什么樣的聲部、自己的嗓音是柔和清亮還是強勁有力、自己的演唱對于聲帶的負荷是大是小、自己在歌唱時身體是否放松,諸如此類,都與我們以后努力的方向有關。譬如,一個男中音如果按照男高音的標準來訓練自己,必然會喪失自己原本的音色,也會對日后的學習埋下無窮的隱患,肌肉一旦形成了長期錯誤的記憶,再次糾正會比初學時更加困難。一個偏抒情的嗓音如果按照較戲劇的感覺練習,會導致聲帶不堪重負,聲音僵硬而笨重。反之,偏大號的嗓子如果按小嗓的感覺訓練,會使原本雄渾有力的音色被削弱,音色單薄而尖銳。在學習一開始就做好自我定位,確定好聲部和演唱風格,對癥下藥,找到適合自己機能的練聲曲、選好符合自己目前水準的曲目,逐一擊破難點,這樣會使我們在嗓音有保障的前提下穩步前進。
二、掌握正確的歌唱狀態
這里的歌唱狀態指的是我們在聲樂學習中最為關心的方法,也就是演唱技術。如果沒有一個正確的歌唱技術作為支撐,再好的嗓音也會出現紕漏。很多人認為,聲樂和器樂一樣,苦練就能夠出成績,實則不然。樂器是原本就造好的工具,可以承受得起反復的摩擦和撞擊,損壞后可以修繕和更換,用于演奏的人體部位也都是大肌肉,如手臂和手指。而聲帶就是長在喉頭中的兩片薄膜,長期的漏氣和擠壓很容易使其發生病變,一旦受損就很難修復。因此在熟練掌握歌唱技術之前,我們至少要對歌唱狀態有一個正確而全面的認識。首先要明確歌唱對于歌者來說一定是輕松的,這是一種相對而言的輕松,并不是說全身都要松懈,而是在身體肌肉的配合下,找到一種對于嗓子而言沒有負擔的歌唱感覺,就好比彈琴的時候身體需要不斷地工作,而負責演奏的手腕和手指是放松而靈活的。此外,歌唱的音色是我們非常需要注重的,我國著名聲樂教育家晁浩建教授曾說:“音色對了,就說明歌唱狀態是對的。”演唱技術是為音色服務的,很多學生都將自己禁錮在方法當中,要高位置、深氣息、掛面罩、用上橫膈膜,搞得自己在演唱時手忙腳亂、渾身不自在,一到高音就容易緊張,長此以往,容易形成很多不良的歌唱習慣。事實上,調整出一個好的音色,在相對放松的狀態下將所有的聲音都向它靠攏,身體自然會協調起來,許多不必要的力量也會得到衰減。除了這些,我們在聲音練習時千萬不能忽略聲帶的功能,歌唱說到底是聲帶在進行工作,頭腔位置、胸部支點只是一種抽象的感覺,它們可以幫助我們衰減一些喉部肌肉的力量,使得我們更加輕松、持久地演唱,而真正決定我們聲音質量的,是聲帶的運用。歌唱是在聲帶拉緊的狀態下,通過快速的氣流振動發聲,原理類似于吹口哨,但唱歌看不見摸不著,稍有不慎,就會因為胸部、下巴、脖子的僵硬,以及氣流的不通暢而影響聲帶的良好閉合。很多學生刻意地向上找位置,很導致喉頭上提、聲帶松弛、撒風漏氣,看似獲得了一些空靈而流動的聲音,實則聲音松散、密度小、缺乏穿透力,并且對于聲帶的磨損很嚴重。而有些學生過于重視喉頭下降,追求堅實有力的聲音,結果對聲帶造成了壓迫,聲音結實卻不松弛、音量大卻傳不遠,長此以往會使聲帶不堪重負,聲音搖晃、音色蒼老。本人對歌唱狀態的認識是,在全身肌肉的協調工作下,充分利用卻不磨損聲帶,進行持久的演唱。這就要求歌唱者在相對放松的狀態下找到聲音的平衡點,力求音色和力量的精準,只有獲得了輕松自如的歌唱狀態,我們才能進一步去表現音樂作品,否則就是老牛拉車、負重前行。
三、保護好自己的“樂器”
這里的樂器就是我們嗓子,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嗓子是歌唱的本錢,保持一個健康的嗓音狀態是我們能夠全神貫注投入到聲樂學習當中去的前提條件。這就要求我們在平常的生活中時刻注意保護好嗓子:不大聲說話、喊叫,保持充足的睡眠,少吃刺激性的食物等。同時,自己在琴房練聲時也要把握好強度,如果聲音狀態不好就要暫停休息,等考慮后再繼續練習,而不是盲目地不斷大聲喊叫,一般練聲的時間也不要超過15分鐘,唱歌也盡量在輕松的狀態下一次完成,切忌不停返工,否則既破壞了歌唱的完整性,又增加了嗓音的負擔。如果自己目前的水準不足以完整地唱完整首作品,也不要強迫自己,可以先唱好一部分,將正確的聲音慢慢擴散到全曲,這個過程需要時間和耐心,但是絕對有效,急功近利只會適得其反。此外,我們還需要有質疑精神,如果自己專業老師的課堂教學一直使你的歌唱感到困難、嗓音感到不適,那么就要仔細考慮是否繼續按照老師的方法練習,或者另請高明,而不是默默承受著生理和心理上的負擔,任由老師“摧毀”自己的嗓子,“能唱不會教”的老師大有人在,我們在學習過程中,即使獲得不了非常高級的演唱技術,也至少要避免嗓音受到摧殘。
四、結語
演唱除了具備漂亮的音色,還要有良好的樂感、豐富的感情,才能夠打動聽眾,這就需要我們多聽、多想、多觀察、多感悟,在掌握了基本技術的前提下,積累大量的作品、多進行舞臺實踐。聲樂學習是一件長久的事情,想要達到一定的高度,良好的音樂素養也是必不可少的,較好視唱練耳水平、語言習慣、以及一定的鋼琴水平,都會幫助我們在聲樂學習的道路上走得更遠。當然,追求藝術境界的道路是艱難而坎坷的,僅僅是基本的聲音技術就將許多聲樂學習者拒之門外,我們既然選擇了這條喜愛的道路,就要帶著智慧和毅力走下去,在此希望本文的一些觀點能夠給還處在學習困境中的聲樂學生帶來一點幫助。
[參考文獻]
[1] 吳天球.讓你的歌聲更美妙[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9.
[2] [美]理查德·奧爾德森.嗓音訓練手冊[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1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25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