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演唱中國藝術歌曲對聲樂學習者的作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中國藝術歌曲在我國文化藝術中有著獨特的魅力,具有高度的藝術價值,也代表了中國詩歌文化與西方音樂技法完美融合的藝術形式。在當代高職高專的聲樂教育中,多元化的時代發展對傳統和學院派音樂也有著巨大的沖擊,學生學習傳統音樂的興趣與熱情并不樂觀。中國藝術歌曲的演唱對高職高專的聲樂學習者有著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高職高專聲樂教育的現狀,闡述中國藝術歌曲在高職高專聲樂教育中的重要性,筆者希望高職高專的聲樂學習者了解演唱中國藝術歌曲意義與作用,讓中國藝術歌曲得到更好地傳承與發展。
關鍵詞:中國藝術歌曲;高職高專;聲樂教育
“藝術歌曲”的概念最早來源于歐洲,他是聲樂、詩歌、器樂三者高度融合的藝術形式。在20世紀上半葉藝術歌曲傳入中國,一百多年來中國涌現出了眾多優秀的藝術歌曲作品,這些作品也成為中國藝術歌曲的精華和重要組成部分。從20世紀的學堂樂歌到如今當代藝術歌曲作品,中國藝術歌曲的創作隨著時間的變遷與發展也不斷成熟。李叔同、趙元任、青主、蕭友梅、黃自、劉雪庵、冼星海、吳祖強、黎英海、陸在易等等,一代代的優秀的作曲家們都為中國藝術歌曲譜寫了非常經典且廣為流傳的曲目,也讓中國藝術歌曲的歌唱性和文學性不斷達到新的高度。作為聲樂專業的學習者,中國藝術歌曲都是教學與演唱環節的必修曲目,讓學生在演唱過程中感受到藝術歌曲的獨特魅力與價值,提升學生的音樂感受與文學修養,體會中國藝術歌曲發展的源遠流長。不論是高?;蚋呗毟邔B晿穼I的學生,都應當大量演唱與積累中國藝術歌曲,讓自身聲樂水平提高的同時,積累音樂素養,傳承優秀的作品,讓中國藝術歌曲在未來的聲樂教育中展現更高的藝術價值。
一、中國藝術歌曲在高職高專聲樂教學中現狀
在高職高專的音樂教育中,我們提倡改革,發展學生的全面性與適應性,更好地面對將來的就業服務于音樂的基層教育與發展。隨著現在多元化時代的浪潮沖擊,各類綜合娛樂節目也不斷涌現,在“萬類霜天競自由”的社會發展大環境中,學生對于傳統聲樂學習的熱情也大大衰減,中國藝術歌曲竟也成為學生們不樂意學習與涉及的曲目范疇。
首先對于高職高專的學生而言,不如專業音樂院校的學生有著良好的基礎或多年的學習經歷,他們往往是經過了音樂的“速成”學習,甚至有些還是從“零”開始。對于需要勤學苦練的藝術歌曲或歌劇詠嘆調,他們更樂意選擇流行文化突出的網絡音樂。不僅如此,藝術歌曲在舞臺上演出得到的反響不如歌劇詠嘆調,創作歌曲或者流行音樂來的熱烈,這也造成了許多學生在學習中國藝術歌曲過程中逐漸冷淡,因為很多人認為學會了這些歌曲在舞臺上演出的機會也微乎其微,甚至達不到理想的效果,而且藝術歌曲的旋律歌詞與器樂部分甚至比歌劇詠嘆調更加難以理解。所以諸多因素都成為了藝術歌曲不被學生們重視與普及的原因,許多的老師也會選擇適應學生舞臺演出的創作歌曲或者旋律好聽的流行歌曲作為聲樂學習的曲目,雖然從某些方面確實提高了聲樂學習的積極性,但卻將藝術歌曲這種范疇冷淡化,無法讓學生感受到詩歌與音樂高度結合的藝術歌曲的魅力,也更不會將傳承與發展中國藝術歌曲作為聲樂學習者的責任。
二、高職高專學生演唱中國藝術歌曲的作用與意義
?。ㄒ唬┲袊囆g歌曲提升演唱者音樂修養
藝術歌曲是詩歌與音樂高度融合的一種獨立音樂題材,藝術歌曲不僅僅在歌曲旋律上有著獨特的意境,器樂部分也是獨立完整的演繹,并且藝術歌曲的歌詞具有高度的藝術性,一般都是韻律規整、詞句精辟的詩歌或散文,所以藝術歌曲是音樂性和文學性高度結合的精華,當然這也令藝術歌曲的欣賞群體小眾化。
中國藝術歌曲的創作多數是出自專業作曲家之手,所以在旋律的走向和歌曲的器樂部分也更為細致與考究。當然也會造成旋律部分要難于一般的創作歌曲或主旋律歌曲,例如黃自創作的《思鄉》《春思曲》的旋律部分就有著向西方藝術歌曲借鑒的走向,對于聲樂專業的學習者而言,不僅更為困難而且不容易理解。但是這樣的音樂更加考驗聲樂學習者對于音樂基礎知識的掌握,節奏旋律在演唱過程中必須要嚴絲合縫才能展現藝術歌曲的意味與音樂韻律。在學習和演唱藝術歌曲的過程中,不僅對于學習者的基礎是一個考驗,并且能讓演唱者在演唱與學習中不斷進步、精益求精。藝術歌曲的歌詞也是具有高度文學性的詩歌或者散文,在演唱過程中間接提高了演唱者的文學修養,理解詩歌的含義,才能將藝術歌曲的歌詞與音樂完滿結合,進行情感的表達與詮釋。
?。ǘ┲袊囆g歌曲幫助演唱者提升文學修養,了解歷史發展
在演唱中國藝術歌曲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對歌曲創作背景、詩詞含義、作曲家的人生經歷等了解,幫助學生在歌曲中感受不同年代的審美和不一樣的情感處理。中國藝術歌曲的題材也包含著歷史文化的源遠流長,不同時期的作曲家有著不同的表達方式與審美情懷,要想演唱好中國藝術歌曲不僅僅全部依靠音樂的基礎理論和演唱技巧,更需要對歷史文化背景的查閱與了解。
中國古代就有與西方藝術歌曲在形式和內容上都非常相似的歌曲類型“文人琴歌”,雖然如今這些流傳下的樂曲都是通過文字譜例譯譜和編配,但在樂曲中保留著與古詩詞氣質相符文人氣質。例如歌曲《鬲溪梅令》《陽關三疊》在演唱過程中,就需要演唱者了解詩詞創作的背景文化,詩人的經歷和審美情懷才能展現出歌曲中獨特的悠遠與寧靜的氣質。
青主的《大江東去》運用西方的作曲技法讓中國藝術歌曲發展到新的高度;趙元任創作的《教我如何不想她》中首次出現女字旁的“她”字;黃自的藝術歌曲創作中用西方的作曲技法來展現中國人自己的審美價值觀,也是中西合璧的一種形式。不同時代不同風格的作曲家用自己創作的藝術歌曲展現了時代的變化與中國音樂發展的進步,我們現在演唱這些中國藝術歌曲不僅僅是為了音樂的學習與技巧的訓練,更是通過音樂了解歷史的積淀,讓音樂學習者得到全面的發展,從而在演唱與學習其他歌曲時也會變的更加游刃有余。
?。ㄈ┳尭呗毟邔W生從基層傳承中國藝術歌曲
在高職高專的聲樂教育中,許多老師也會選擇讓學生更多演唱創作歌曲與主旋律歌曲,這樣更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培養表演類型的學生。但高職高專的學生主要就業在幼兒教育與中小學,培養學生表演和歌唱能力固然重要,中國藝術歌曲的演唱雖然不容易,卻能提高學生的音樂基礎知識,歷史文化素養,綜合審美能力。當高職高專學生走出校門,來到工作崗位,他們不僅僅具備專業的演唱能力,而且有著優秀的歷史文學素養和正確的審美價值觀,筆者認為這才是一個全面的藝術人才應當具備的基本條件。
中國藝術歌曲不僅對學生在學校學期階段有著重要的幫助和作用,而且在學生就業后能夠將藝術歌曲這種形式傳承到音樂基層的教育當中去,讓中國藝術歌曲這種形式不再被人們所陌生,讓優秀的中國藝術音樂走出“象牙塔”,只有這樣中國藝術歌曲這種類型的優秀作品,才會被更多人了解和熱愛。所以傳承中國藝術歌曲不僅僅是音樂學院里教師和從事專業藝術工作者的任務,更是每一位聲樂學習者、愛好者共同的責任,讓這種藝術性與文學性高度結合的藝術精品得到更加廣泛的發展空間,從而涌現出更多優秀的藝術歌曲作曲家和優秀的中國藝術歌曲!
三、結語
中國藝術歌曲應當作為高職高專音樂學習者的必修曲目,提高音樂基礎知識;了解中國歷史文化的深厚內涵:準確把握演唱歌曲的情感表達,提高演唱者審美價值觀。高職高專學生也有著將中國藝術歌曲傳承到基層音樂教育中的責任,讓中國藝術歌曲這顆珍珠在音樂教育的河流中發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最后也希望每位同學都能夠對中國藝術歌曲和偉大的作曲家有所了解,希望中國藝術歌曲得到真正的傳承與普及。
[參考文獻]
[1] 陳哲.高職音樂表演專業聲樂課程改革探究[J].高考,2016.
[2] 李新現.河南省高校聲樂教育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11.
[3] 夏小玲.論中國藝術歌曲在聲樂教學中的應用價值[J].音樂創作, 2012.
[4] 張森.中國早期藝術歌曲在聲樂教學中的積極作用探究[J].藝術教育,2017.
[5] 高冠男.中國藝術歌曲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作用及意義討論[J].音樂時空,201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19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