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聲樂教學對學生演唱能力的培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音樂文化逐步成為當代人們休閑娛樂的新寵,備受社會群眾喜愛,不少學生紛紛投入到聲樂課程的學習活動中,通過學習聲樂演唱技能,提升個人演唱能力,利用歌聲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為此,本文將針對在聲樂教學活動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演唱能力進行探究。
  【關鍵詞】聲樂教學;演唱能力;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前言
  通過人的聲音開展演唱活動的音樂表演形式被稱為“聲樂”,這種表演形式主要依靠聲帶發音,通過口、舌、鼻之間的相互配合,控制好氣息的運動力度與運動速度,使聲帶發出連貫、悅耳的聲音。聲樂是當代音樂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演唱者開展聲樂演唱活動時,不僅需要具備演唱能力,還需要具備特定的表演技能以及情感表達技巧。
  一、聲樂教學中影響學生演唱能力的因素
  在聲樂教學活動中,影響學生演唱能力的因素主要涉及三個方面的內容,即演唱技巧的轉化程度、心理情緒的控制情況、情感表達的應用能力。
 ?。ㄒ唬┭莩记傻霓D化程度
  學生是否具備扎實的演唱功底,能否做好聲樂演唱技巧的轉化工作,直接影響到學生對歌曲詮釋的能力。在聲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演唱能力,需要將學生先天演唱條件為基礎,不斷改善自身在演唱過程中所存在得到不足之處,利用自己得到演唱優點,規避自身演唱缺點,進而提升自己的演唱水平。
 ?。ǘ┬睦砬榫w的控制情況
  學生在演唱過程的心理情緒直接影響到學生對聲樂演唱內容的詮釋效果,學生如果在演唱過程存在緊張、自卑等不良心理,學生在演唱的過程無法敞開心扉、放飛自我,整個演唱過程將處于一個壓抑、緊張的狀態,難以提升學生的演唱能力。為此,在聲樂教學過程,教師需要積極做好學生心理情緒疏導工作,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擁有一個健康、良好的心理狀態,緩解學生在演唱過程中緊張、壓抑的情緒,使學生能夠積極做好個人心理情緒的控制工作,盡最大努力降低不良心理對演唱活動的影響。
  (三)情感表達的應用能力
  情感表達是聲樂演唱活動的內在價值,在聲樂教學活動中占據不容忽視的地位。不同的聲樂作品,擁有其不同的音樂思想內涵,學生在演唱過程需要帶著不同的情感對其進行演唱,將個人情感與原創者所要展現出來思想意識合二為一,讓聲樂演唱作品更具思想內涵,有效增強聲樂演唱作品的感染力與影響力。
  二、培養學生演唱能力的基本原則
  在聲樂教學活動中教師培養學生演唱能力需要嚴格遵循三方面原則,即興趣引導原則、以練代學原則、因材施教原則。
 ?。ㄒ唬┡d趣引導原則
  興趣是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的重要手段。在聲樂教學中,教師需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與生理需求,正確把握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興趣點,在完成傳統曲目演唱的基礎上,在眾多聲樂表演素材中挑選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聲樂演唱作品,并在整個教學過程不斷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進行創新,豐富學生聲樂學習內容,拓展學生學習聲樂知識與技能的渠道,從多種途徑入手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聲樂演唱的學習互動中,在反復實踐、演練中逐步提升個人演唱技能。
 ?。ǘ┮跃毚鷮W原則
  舞臺表演提升學生聲樂演唱能力的關鍵途徑。學生在掌握一定聲樂演唱知識與技能的前提下,有組織地開展一系列聲樂表演活動,讓學生能夠將理論知識靈活的轉化成實踐技能,使每一位學生均能夠克服自己心中的恐懼、緊張心理,勇敢地將個人能力展現出來。因此,教師組織學生開展聲樂學習活動時,需要將基礎知識教學與實踐技能運用放在同等地位,定期組織學生開展技能實踐,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學習、自主創作空間和平臺,在實踐與鍛煉中不斷提升學生的實踐演練技能。學生在進程聲樂實踐訓練時,需要嚴格遵循發生訓練要求,積極做好從心理到生理的轉化工作,扎實穩步地開展發生訓練活動,使學生能夠在反復的練習中不斷對所學內容進行鞏固與創新。
  (三)因材施教原則
  在“以人為本”發展的背景下,教師組織學生開展聲樂教學活動,需要充分了解學生在聲樂學習中的實際情況,例如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學習能力等,根據聲樂教學大綱的各項要求,結合每一為學生的實際情況,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科學制定教學計劃,對學生有針對性的引導,使每一位學生均能夠從聲樂教學中獲得知識的收獲與喜悅。
  三、聲樂教學中培養學生演唱能力的辦法
 ?。ㄒ唬┞鋵嵓记膳嘤?
  在聲樂教學活動中,想要讓學生具備良好的演唱能力,需要提高氣息訓練與發生訓練的重視,有計劃的組織學生開展氣息訓練、發生訓練活動。教師組織學生開展氣息訓練時,需要運用科學、正確的訓練方法,使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尋找到適合自己的呼吸方法,通過反復練習,不斷提升腰部力量,增強唱歌時氣息力度,保持正確的演唱姿勢,放松身體,保持氣息平穩,并在演唱過程中靈活運用氣息的各種變化技巧;教師組織學生開展發生訓練時,需要及時做好學生的教學引導工作,讓學生能夠在演唱的過程將喉頭完全的打開,正確找準發生部位,同時對歌唱語言給予高度重視,做到吐字清晰、用詞準確。
 ?。ǘ﹦撔陆虒W方法
  在當代聲樂教學工作中,教師已經逐步走出傳統教學思想的束縛,通過借助多媒體教學方式,先進的教學材料,不斷對聲樂教學方法進行創新,使聲樂教學活動具有多樣性與豐富性。為提升聲樂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教師需要嚴格遵循興趣引導原則、以練代學原則和因材施教原則,分別從演唱技巧、心理情緒、情感表達三方面入手,對現行教學方法進行改革與創新,進而衍生出生活化教學法、游戲化教學法等多種聲樂表演方式。生活化教學法是一種以現實生活為素材,通過借助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對學生進行引導,拉近課堂與生活之間的距離,使學生能夠對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有一個客觀、全面的認識,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均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聲樂教學活動中。
 ?。ㄈ┴S富歌曲內涵
  演唱能力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不僅是一種表演技能,還是一種情感表達方式。在聲樂教學活動中教師想要提升學生演唱技能,需要提高聲樂作品內涵的重視,加深學生對歌曲內涵的理解與認知,使學生能夠根據個人理解對歌曲的意義與概念進行詮釋。不同的聲樂作品擁有不同的思想內涵、文化背景,教師在開展聲樂教學活動時,首先需要向學生講解聲樂作品的創作時間、創作背景以及創作者的個人經歷,讓學生能夠對聲樂作品所擁有的思想內涵有一個簡單、直觀的了解與認知;然后,教師組織學生聆聽不同風格的聲樂作品,讓學生能夠了解不同情感色彩聲樂作品的表達方式,通過反復聆聽認真品味歌曲的思想情感內涵,使學生能夠從創作者的思想情感視角出發,對聲樂作品所擁有的藝術內涵進行接卸;最后,學生根據自己對聲樂作品的理解和認知,靈活運用聲樂演唱技能,將聲樂作品演唱出來,實現對聲樂藝術作品的二次創作,在原有聲樂作品的思想感情上進行升華與提煉。
  四、總結
  綜上所述,在聲樂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演唱能力,首先需要教師明確聲樂教學中影響學生演唱能力的因素,分別從演唱技巧、心理情緒、情感表達三方面入手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能夠對聲樂演唱知識與技能有一個正確、全面的把握;其次需要教師在聲樂教學工作中嚴格遵循興趣引導原則、以練代學原則和因材施教原則,充分調動學生對聲樂知識與技能的學習興趣,讓每一位學生均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聲樂演唱技能的學習活動中。
  參考文獻
  [1]陳家寧.“跨界演唱”在聲樂教學過程中的可行性與實踐性探究[J].藝術評鑒,2018.
  作者簡介:董艷艷(1978—),女,濟南,研究生,副教授,山東藝術學院,研究方向:聲樂表演。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042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