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談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的創作特點和演唱處理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眾所周知,藝術歌曲是由詩歌與音樂結合而共同完成藝術表現的一種音樂體裁,其名稱因浪漫主義音樂大師舒伯特的作品而確立,成為一種獨立類型的歌曲種類。藝術歌曲具有較強的表現力和欣賞性,結合了優美的人聲和旋律,是十九世紀浪漫主義音樂一種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古詩詞藝術歌曲是中國古典詩詞與西方藝術歌曲這一體裁相結合的藝術形式,本文以作品《長相知》《楓橋夜泊》為例,通過文獻研究、作品樂譜分析、演唱實踐等方法對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的發展、創作手法和演唱進行分析。本文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對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理論概述;第二部分是《長相知》《楓橋夜泊》兩首古詩詞藝術歌曲的創作及演唱分析;第三部分是青年學生如何將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進行演繹以及傳承。筆者希望通過上述研究,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希望聲樂愛好者通過對這些知識的了解開始更為廣泛地關注古詩詞藝術歌曲并熱愛古詩詞藝術歌曲的演唱。
  【關鍵詞】藝術歌曲;中國古詩詞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一、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理論概述和產生背景
  中國古典詩詞是中國傳統文化文化的精髓所在,而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更是中國古典詩詞和西方藝術歌曲的完美交融。作為中國藝術歌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發展的道路上更是歷盡坎坷。古詩詞起源于春秋戰國時期,《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開端,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原稱“詩”或“詩三百”。自古以來,詩樂一體,詩三百首皆可吟唱,皆有曲調。它們立意深刻,文字精練,內涵豐富,韻律悠長,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閃耀出獨特的光輝,例如楚辭、琴歌、明清小曲等等形式。但遺憾的是,詩樂一體的形式并沒有傳承下來,現今只剩下純文字的形式,缺少了曲調曲譜記錄。
  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是現代作曲家以經典古典詩詞為歌詞,結合鋼琴伴奏及現代曲調創作而成的藝術歌曲,運用西方現代與傳統創作技法并結合中國傳統音樂技法,展現中國經典古典詩詞的魅力,使之成為中國藝術歌曲必不缺少的一部分??偠灾袊旁娫~藝術歌曲既是對中國古詩詞的一種傳承,同時也是一種發展。
  二、《長相知》《楓橋夜泊》的創作背景及演唱分析
  《長相知》源自于漢樂府詩集《饒歌》的情歌,經作曲家石夫改編,成為了一首流傳較廣的歌曲,這首歌曲的主要情境是描寫了一位癡情女子對于愛人的熱烈表白,主人公直抒胸臆,表達了 “與君相知無絕衰”的愿望,又從 “與君絕”的角度刻畫了女主角意志堅定的形象。這首歌曲表達了古詩詞《長相知》本身的熾烈感情,曲風古樸典雅,營造出了優美的意境,其繼承了中國古代聲樂藝術的表現手法,又大量吸收了西方聲樂的創作手法,并將兩者進行創新表現,為古詩詞歌曲的改編和創作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典范。
  演唱時應充分結合古詩詞的內涵和情感并輔以現代聲樂演唱技巧,在歌唱中,應以情帶聲,將歌曲內涵充分表達出來。特別是對于青年大學生演唱者來說,更應該密切注意到這一點,因為這部分人群在演唱時,更多關注的是歌唱的技巧,如氣息是否到位,聲音的位置是否統一。當然,不可否認這些技巧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如若我們能在技巧中加入自己古對詩詞的情感的理解和體會,那便是錦上添花了。在《長相知》實際演唱過程中,采用了多種聲樂技巧,特別是裝飾音技巧的運用,使得很多字符更加具有戲曲的韻味。比如說第一句的“上邪”,雖只有短短的兩個字,但運用了多種技巧,韻味悠長。有的字符短促且一筆帶過,但使人回味無窮。演唱時我們還應該注意歌曲的咬字歸韻,這首歌曲是由古詩詞改編,所以在演唱時速度不能過快,在一些“e”“i”音的演唱時,歸韻不要操之過急,導致草草收場。
  在情感表達方面,《長相知》這首詩詞重點表達了主人公熱烈的情感。在改編歌曲的過程中,作曲家保留了其中的細膩與熱烈,并賦予了更深的意味。在演唱“山無棱,天地和,才敢與君絕”時,情緒應到達頂峰。在演唱“我欲與君長相知”時,情緒又恢復平靜,把主人公細膩的情感演唱出來。這首歌的音域并不是很寬,但能直擊人心,使人回味無窮。不僅表現出了戲劇唱法的特征,而且表達了一詠三嘆的情感,完整地展現出情感的豐富。
  同樣,《楓橋夜泊》的歌詞來源于唐代詩人張繼名落孫山時,夜晚在湖上泛舟有感而發的同名詩篇。這首詩生動細膩地描述出了詩人夜晚泛舟湖上的直觀感受,勾畫了月落烏啼、江楓漁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此外,這首詩也將作者羈旅的冷寂,憂國憂民的傷懷,以及自己的愁緒充分地表現出來,是寫愁的代表作。這首歌曲最大限度地將中國藝術歌曲的旋律性、優美性與古詩詞中所寫的“愁”結合在了一起。在演唱“月落烏啼霜滿天”時聲音由遠到近,在‘霜’字處音量最大,往后逐漸縮小聲音,直至聲音消失?!敖瓧鳚O火對愁眠”這一句的情感就要平穩許多,眼前浮現出江景的畫面?!肮锰K城外寒山寺”,此句在演唱時應具有連貫性,最后一句“夜半鐘聲到客船”這句要重復,在第一遍時,音量逐漸擴大直至爆發,在之后重復時聲音又由近到遠,如同作者的愁緒,余音環繞,使人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在剛開始學習這首歌曲時,我們可以先通過吟誦的方式先熟悉歌曲并體會歌詞的抑揚頓挫,這對于我們歌唱是十分有幫助的。因為在吟誦時,我們會更注意氣息的把握和力度的強弱,為演唱打基礎。在演唱這首歌曲時,最需要注意的是歌曲的旋律性,旋律的基本節拍是4/4拍,開頭是弱起,同時運用大量的連音線讓這個歌曲具有較強的強弱規律性, 烘托出主人公心情的起伏不定;此外,休止符也十分重要,通過與伴奏的密切配合,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在進行演唱的時候,演唱者必須對歌詞的含義和內容進行深入了解,特別要注意休止符。 這首作品中多處運用了轉調、對比的表現手法,表達出了主人公內心的起伏不定,突出了作者復雜、不平的心理變化。
  三、發展與傳承
  我國豐富的詩詞文化是音樂創作取之不盡的靈感源泉。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的發展是在繼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創作出古典審美理想現代化的音樂作品,從而形成具有獨特意韻的歌曲文化形式。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大學生聲樂愛好者和學習者,我們應該積極發揚并傳承我國的詩詞文化,體會古典詩詞的情感,不應使演唱只停留于技術層面,更應該去體會作品背后的深層次內涵,將聲樂技術與情感作品背景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將作品充分表現出來。因此,當今的聲樂愛好者應在前人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和研究古詩詞藝術歌曲,致力于將具有本民族音樂特色的古詩詞藝術歌曲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賴光享.淺析三首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的創作特點與演唱處理[D].江西師范大學,2016.
  [2]趙哲.古詩詞藝術歌曲探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6.
  [3]鄭婷婷.詩樂相融相得益彰——賞析古詩詞藝術歌曲《楓橋夜泊》[J].當代音樂,2016(2):38-40.
  [4]吳啟慧.中國古詩詞歌曲演唱特點及風格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3.
  [5]李仁莉.中國古詩詞類藝術歌曲的演唱分析[J].藝術教育,2015(4):159-160.
  [6]曹立紅.淺析中國古詩詞聲樂作品的演唱特點——以吳碧霞演唱《楓橋夜泊》版本為例[J].藝術科技,2015, 28(8):141,212.
  [7]張雪麗.“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借鑒“琴歌”演唱聲樂教學談——以《楓橋夜泊》為例[J].黃河之聲,2013(21):28-29.
  [8]易柯宇.初探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演唱處理的藝術性[J].黃河之聲,2013(9):93.
  作者簡介:成斯瑗(1997—),山東科技大學音樂系。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019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