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中高年級作文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寫作本身也是一種創作,提升寫作水平是為學生未來學習和工作中寫作與表達奠定基礎。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的作文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是聽說讀寫綜合素養的反饋,也是語文老師教學水平的間接體現?,F階段小學中高年級作文中存在一些不足,作為小學語文老師需要學會激發學生對寫作的情感,培養學生寫作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中高年級;作文教學;問題對策
小學階段中高年級的作文與低年級作文教學的方式、方法、內容和思維等多個方面都有所不同,語文老師需要區分不同階段作文教學的差異和不同階段學生的特征,以教學實踐狀況為基礎發現作文中存在的問題以便積極應對。
一、現階段小學中高年級作文中存在的問題
小學中高年級的作文本應該趨向于成熟,但經筆者的教學實踐發現,其中暴露出的問題多而雜。對于作文心理上的畏懼滋生了反感的情緒,素材的缺乏讓中高年級學生的寫作無從下筆,語言成品化的問題也日益突出。
1.興趣淡化,作文缺乏真情實感
學生在語文學科學習中最為頭痛的則是作文部分,對作文的畏懼心理尤其嚴重。在心理因素作祟的情況下,學生對作文的興趣和積極性逐漸淡化,到中高年級后這種狀況更加嚴重,面對語文老師寫作要求學生總是機械化地回應,寫出的文章缺乏真實感受和真實情感。
2.素材缺乏,忽視了寫作積累
中高年級的小學生沒有豐富的閱歷,在生活中又缺乏洞察力,寫出的文章難免會空洞乏味,一些學生對參考作文的依賴程度過高,甚至能夠達到“抄襲”的境界,難以融合個人的體驗和有個人特色的寫作元素,課外的閱讀量比較少,寫作時常常有力不從心之感。
3.語言成品化,用詞不當的現象嚴重
經筆者的教學實踐發現,中高年級小學生常常用自己似懂非懂的詞語進行寫作,用詞不當、鬧笑話的問題頻頻出現,還有一些學生的作文“萬變不離其宗”,類似炯炯有神、精神抖擻、和藹可親、助人為樂等詞語必然會出現在學生的作文當中,陳述句的句式讓整篇文章呈現出呆板的感覺。
二、小學中高年級作文教學的策略分析
中高年級的作文教學是語文老師應該賦予關注的重要部分,在學生心理和生理上都產生明顯變化的階段,能力要實現要提升需要老師的輔助和引導。尊重學生的作品和感受是作文教學的前提,重視朗讀和吟誦是學生作文素材積累的重要方式,在名著和名作中尋求靈感是重要的出發點,增加練筆次量是學生綜合素養提升的關鍵。
1.尊重學生的作品和感受,鼓勵孩子大膽寫作
語文老師可以指出學生作文寫作中的問題,但必須尊重學生的作品與感受。中高年級的小學生思維方式和語文老師的思維方式存在不同,語文老師評改作文時不能用大人的眼光“審視”學生的作品。學生的想象力是無邊際的,語文老師尊重學生的作品并肯定學生的表現,才能激勵學生的寫作動力。在五年級下冊的寫作(二)中,題目要求學生可以寫童年趣事,可以借助生活照片打開記憶閘門,學生紛紛寫下自己童年的趣事,但一些同學用過于口語化的語言描繪童年趣事,是寫作中不宜出現的。誠然,尊重學生的作品和感受并不意味著放縱,針對作文寫作中出現的認知錯誤和表達錯誤需要及時糾正,培育成為思想端正、身心健康的學生。語文老師承擔著教書育人的使命,需要在作文教學中糾正認知偏差,這比傳授寫作的技巧更為關鍵。
2.重視朗讀吟誦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
詞匯量影響著小學生寫作過程中的表達,運用多種方式引導小學生積累詞匯是語文老師作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朗誦吟讀教學能夠在語感培育中內化他人的語言為個人的素材,朗讀和吟誦的文章多了,學生在積累中形成寫作的思路,鍛煉個人的語言能力就有了。誠然,并非所有篇章都值得學生細細品讀和研讀,語文老師可以選擇一些短小精悍、有感召力的篇章供學生閱讀。例如,在五年級上冊的習作“二十年后回故鄉”教學時,語文老師可以讓學生認真朗讀和吟誦《秋思》與《長相思》古詩,在情感體驗中感受作者對故鄉的濃濃思念,寫作過程中既有素材的支撐,又有真情實感的流露,創作出一篇“有血有肉”的文章也就容易得多了。
3.重視寫作的指導,在名著和名作中找尋靈感
語文教學本質上就是為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語文教學中作文的教學旨在讓學生運用語言表達所想、所感與所言,而其中作文教學的靈魂是人文關懷教育。語文老師要用人類發展道路中優秀文化成果影響學生,實現人格方面教育的升華。名著與名作是鮮活的,其中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與人道主義情懷,是學生成長的精神食糧,也是學生感受優秀文化傳承的窗口,對學生的寫作成長有著引導和啟蒙的作用。六年級上冊的習作(五)中要求學生從事件著手介紹個人的小伙伴,語文老師可以讓學生仔細閱讀《少年閏土》中關于閏土形象和事跡的介紹,在其中體會魯迅刻畫閏土這一形象時使用的技巧,再適當地應用于個人的創作當中。
4.增大練筆量次,增加創設交流的空間
作文與生活本身就是緊密關聯的兩個部分,生活是創作的靈感來源,四季輪回和日月更替中,周圍的事物也會隨時間流逝產生變化,第一片新綠,第一聲蟬鳴,第一枚落葉,第一羽飄雪都是大自然的饋贈,值得人類的收藏。語文老師要用個人極強的觀察力感染學生,帶領和引導學生善于觀察和發現而奠定寫作基礎。寫作水平需要在練筆中掌握寫作的方法和思路,單純的閱讀或觀察僅僅是浮于表面的,學生需要拿起筆,真正動腦思考作文的框架和應用積累的語言,將積攢的內容落實到紙面上。語文老師要為學生提供交流的空間,在語言的表達中提升對字詞句的把握和運用能力。冰心經常說:要讓孩子像野花一樣自然美麗。學生在這樣的語文積累下寫成的作文,有著“空山新雨后”般清新的生活氣息,創作的文章也會更加生動精彩。
總而言之,小學中高年級的作文中存在的問題需要語文老師“對癥下藥”,但要真正提升小學生的寫作水平,還是需要小學生親自練筆,在練筆實踐中將積累的素材和生活中的感悟寫入到作文當中,凝連成理性的認知,對于中高年級小學生個人綜合素養的提升有著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陸春梅.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淺析[J].學周刊,2016(25):176-177.
[2]劉鳳霞.淺議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3(09):90-9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28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