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小學語文中高年級品味重點詞句的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的課文往往由重點詞句直接或間接地指向文章中心,因此,理解、品味課文中的重點詞句是語文課堂教學中一項重要的內容。教學中教師恰當地組織學生從朗讀與評價中揣摩、領會重點詞句的意義、情味;必要的時候插上想象的翅膀,可以豐富文章的內涵;恰當地使用比較等策略帶領學生感悟、品味重點詞句,在一定程度上能收到比較滿意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中高年級;重點詞句;策略
  課文由重點詞句直接指向文章中心,或者由某些詞句揭示文章內涵。只要抓住這些重點詞句正確地使用方法加以揣摩、領會,就能帶領學生披文入情,把握文章內容、領悟文中表達情感,起到“牽一發動全身”的作用。所以品味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是中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最經常使用的方法之一,也是學生明白事理、體會感情、領悟表達方式的重要途徑。那么語文教學中有哪些品味重點詞句的策略呢?
  一、千錘萬鑿出“評價”,立根原在 “朗讀”中
  課文的文字多是描述事物、說明事理、表達情感的符號,朗讀就是把這些無聲的符號通過眼睛的目視輸入,加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外化為抑揚頓挫、輕重緩急的有聲的語調。難怪韓愈《進學解》中說:“手披目視,口詠其言,心惟其義?!币舱缰祆渌f:“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蔽恼乱肭槿刖车乩首x,感受語言,深入到角色當中,才能在朗讀中明白語言文字中所蘊含的含義,體會其感情。要品味課文中的重點詞句,這就需要我們的在課堂組織時保留充足的朗讀重點詞句的時間。但是,光是朗讀還不夠。由于理解能力、生活經驗、認知能力等多方面的差異,使大部分學生在初讀課文時立于文本之外,并不能準確地體會文中表達的意思,更不能真切地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這時候,適當的朗讀評價就是學生理解的指南針,適當的朗讀評價可以引導學生向正確方向邁進,為文本、作者和學生三者之間搭建連接的橋梁。
  例如,在教學《橋》(人教版五年級下冊)一課時,在體會主人公老漢的品質時有這一重點句:“老漢突然沖上前,從隊伍里揪出一個小伙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后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
  生:老漢突然沖上前,從隊伍里揪出一個小伙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后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學生朗讀的語調比較平,沒讀出該有的嚴厲。)
  師:你在這里不像豹子,你想象一下豹子是怎么樣的?
  生:很兇,很勇猛 !很暴烈!
  師:對呀!你能讀出像豹子一樣暴烈的老漢來嗎?
  生:可以(整頓心情后,很兇地讀了一次)
  師:對呀,這時的老漢真像一只兇惡的豹子啊。你從這句中體會到什么嗎?
  生:我從“沖上”、“揪出”、“吼道”、“兇得像只豹子”這些詞語體會到老漢非常地兇,他這么嚴厲地要求自己的兒子按照規矩來辦事,說明老漢是個大公無私的人。
  師:這位同學真會讀書,懂得抓住老漢的動作詞語和“兇得像只豹子”體會老漢的大公無私,我們一起來把老漢大公無私的光輝形象讀出來吧。
 ?。ㄈ嗫犊ぐ旱刈x出了老漢大公無私的形象來了。)
  以上的教學片斷中,如果筆者一開始就讓學生抽出“沖上”“揪出”“吼道”“兇得像只豹子”這些詞語,就割裂了段中詞句整體的有機聯系。筆者讓學生在品讀中理解,在朗讀評價中引路,使老漢的形象活現于課堂。為課文中心——體會老漢高貴的品質,收到了良好的課堂效果。
  二、亂花漸入迷人眼,“想象才能領深意”
  所謂的理解句子,其實是有層次的。有的理解是停留在表層意義,即字面上的意義。比這個更高一層的理解則是句內的意義。最高層次的則是腦海中再現具體的場景,再現人物的形象,體味到文字中言外之意的豐富內涵。文本中常常有不少重點詞句意蘊深遠,蘊含著文章中心的詞句,我們可以利用小學生有著豐富的想象力、愛幻想這一特點,讓學生開展豐富的想象,激活故事情節。使學生腦海中再現或重塑文本中的具體事物、人物形象、具體情境……例如,筆者在教學《女媧補天》(人教版三年級下冊)一課,在品味句子“她忙了幾天幾夜,找到了紅、黃、藍、白四種顏色的石頭,還缺少一種純青石?!边@個重點句子時,有以下的一幕:
  生:我從“幾天幾夜”這個詞體會到女媧找五彩石的時間很長,找得很辛苦。
  師:是?。滋鞄滓共恍菹?,都在找五彩石,同學們想象一下,在這幾天幾夜里,女媧會去哪里找?怎么找到的呢?
  生A:女媧走進了黑黑的山洞,她邊走邊用手摸索著每一塊石頭,細細地分辨著。她走遍了每一個山洞,終于在最后一個山洞里找到了白色的石頭。
  生B:女媧不怕火熱,她來到了孫悟空和鐵扇公主決斗過的火焰山,在火海里她看到了要找的紅色石頭,她不顧一切地跳進火海把石頭取出來。
  生C:女媧飛到蔚藍的大海上看了又看,像游魚一樣鉆進海底打探,過了很久,她終于浮出海面,找到了藍色的石頭。
  生D:女媧在森林里找啊找啊,她的手被樹枝劃傷了,腳被荊棘刺破了,終于在清澈的泉水中找到了黃顏色的石頭。
  生E:女媧在山石間找啊找,她爬過一座高山沒有找到,又爬向另一座高山,一不小心從山上滑下來,但她站起來繼續尋找,終于在懸崖邊上找到了。
  師:此時此刻,你見到了一個怎樣的女媧?
  生1:我見到了一個愛人類、不輕易放棄的女媧。
  生2:我見到了一個不怕艱辛的女媧。
  生3:我見到了一個頑強、鍥而不舍的女媧。
 ?。▽W生回答時,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在以上教學片斷中,筆者抓住“幾天幾夜”這個關鍵詞作為品味句子的突破口,讓學生發揮想象。學生利用想象的無限張力,為這個重點句子賦予了更廣闊的空間,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更豐富多彩的場景,女媧的人物形象就變得鮮明可感、觸手可及。特別是現代化手段日益完善的今天,如果能在教學中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將課文內容所表達的情境通過聲情并茂的動感形式直觀地展示出來,更好地引導學生在情境感染下發散思維,發揮想象的無限空間,借助想象,深入到文本中品味、理解好這些句子的深刻含義就能很好地把握文章中心。
  三、橫看成嶺側成峰,“比較句子顯不同”
  比較是語言品味中常用的辦法。而正是通過對語言的比較和揣摩,學生會更容易發現文本的特點,體會到語言表達的內涵,感知到語言的精妙。例如,在教學說明文的時候,我們可以把用詞不同的兩個句子放在一起比較,從而體會說明文用詞的準確、嚴謹。但實踐證明,對比法不僅適用于說明文的教學,用于某些記敘文重點詞句的品味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在教學《橋》一課時,筆者讓學生把描寫洪水的語句找出來,分別放在同一張幻燈片中比較讀:
  山洪咆哮著,像一群受驚的野馬,從山谷里狂奔而來,勢不可當。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
  水漸漸竄上來,放肆地舔著人們的腰。
  水,爬上了老漢的胸膛。
  師:讀完這些句子,你發現什么了嗎?
  生A:我發現了這些句子都用了比喻和夸張的修辭手法.
  生B:我發現這些句子用了比喻和夸張的修辭手法,寫出了洪水的可怕。
  生C:我感受到洪水像魔鬼一樣恐怖。
  生D:我發現洪水越來越高,人們的處境越來越危險。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D:因為一開始洪水還沒到1米深,第四句洪水已經到了人們的腰了,最后一句洪水已經到了老漢的胸膛了,說明快蓋過頭了。
  師:你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請你把人們越來越危險的處境讀出來吧。
  (生讀以上5個句子)
  師:洪水如此恐怖,請大家通過朗讀再現人們的危險處境吧。
 ?。ㄈ帻R讀以上五個句子)
  以上的教學片斷中,把分散于文中描寫洪水的五個句子排在一起對比,洪水的可怕、令人恐懼的特點、洪水越來越高漲的變化和人們越來越危險的處境就更為突出,為后文活化老漢的形象作鋪墊,這樣比逐句地教學高效多了。
  當然,品味重點詞句的策略絕不僅局限于以上幾種。語言的豐富性與文本的多樣性決定了品味重點詞句形式是靈活的。品味重點詞句的策略也并非孤立、單一。有時幾種策略交融運用還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435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