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談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目標的制定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課堂教學目標是指教學活動預期達到的結果,是教育目的、教學目標和課程目標的具體化,也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所要達到的要求和標準。本文詳細地解讀了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目標制定的七個注意點,旨在推動課堂教學目標撰寫的規范化。
  關鍵詞:充分認識;嚴格貫徹;面向全體;尊重差異;多元化、立體化
  中圖分類號:G633.8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07-085-1
  在課堂教學中,教學目標具有很強的導向作用。在課的開始,教師準確地揭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課堂教學目標,讓學生知道本節課的教學活動所要達到的預期效果和標準,暗示教學重點和難點,能較好地喚起學生的注意,調整學生的思維指向,激發學生積極、主動、愉快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創造性對待學習中的問題,努力追求并達到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制定如此重要,那么,我們應該如何來制定呢?
  首先,教師要充分認識教學目標的重要性。教學目標不僅能使教學活動方向明確,克服盲目性,增強自覺性,便于正確評價教學工作,而且也能幫助學生按目標要求調整自己的認識傾向、意志活動和情緒反應。
  其二,教學目標的制定要嚴格貫徹執行《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化學教學大綱》。教學大綱是制定教學目標的主要依據。這就要求教師認真學習教學大綱,準確領會大綱中知識點的要求,所制定的教學目標應與教學大綱所規定的教學要求相一致,不可隨意降低或提高教學要求,大綱只要求“理解”的就不要求“掌握”。
  其三,教學目標應與教學內容相一致。教師必須認真鉆研教材,深刻理解教學內容,正確領會教材中這部分內容的地位與作用,挖掘知識間的聯系以及所蘊含的化學方法。
  在宏觀上,應從初中化學教材的整體出發,分析教材的整體知識結構和實際教育功能,對整個教材的教學內容有一個總體把握,對知識間的內在的聯系有一個實質性的了解。這樣,在處理教學內容時就有一定的高度,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就更為具體。
  在微觀上,要對教材的章節內容進行分析。揭示知識點內、外部聯系,分析確定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初中化學一般有常識型、概念原理型、實驗型、計算型、元素化合物知識型、單元復習型和綜合復習型等不同的課型?!案拍钤硇汀闭n的目標主要是“理解”什么,在揭示教學目標時不僅要求學生理解概念的內涵與外延,而且還要學生運用概念解決一些化學問題“實驗型”課的教學目標往往是掌握實驗原理、實驗操作步驟和實驗操作注意事項,練習或初步學會有關的實驗操作技能;“元素化合物知識型”課的教學目標一般是了解某種元素化合物的物理性質和用途、掌握它的化學性質、實驗室制法等;“綜合復習型”課則要針對學生學習情況,幫助學生掌握歸納知識和解題的一般規律。
  確定能力、情感、思想教育方面的目標,則要了解教材在能力、情感、思想教育方面發展的項目和層次,需要弄清“培養什么能力,可以對學生進行什么樣的思想教育”。有的教學內容在這方面的目標比較顯現,一目了然,有的教學內容在這方面的目標則比較隱蔽,需要教師深入分析才會發現。如在制取氣體時,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教學目標中就應有“讓學生體驗科學的嚴謹性,了解相關學科之間的知識是有聯系的”等。
  其四,教學目標應與學生的學習水平、心理水平相一致,即匹配性和針對性。教學目標,也是學生的學習目標,要與學生的智力水平、學習經驗相一致。如講評課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師在課前應認真批閱學生的作業或試卷,盡可能擴大學生學習情況的反饋面,并作必要的統計。對學生在作業或試卷中表現出來的問題,教師要進行迅速、認真、準確的分析:是知識方面的還是能力方面的?是部分學生共同存在的傾向性問題還是個別學生存在的個別問題?對個別性問題在課上可以暫時略去不講,留待課后輔導去解決,對傾向性問題則要抓住要害,做到心中有數。常聽到這樣的說法:這個問題我講過多遍,還有這么多學生做錯,真是無藥可救。這固然有學生學習上的問題,但也充分說明這位教師每次講的目標都沒有實現,要求沒有落實。
  其五,教學目標要面向全體,尊重差異,即目標應具有層次性。一方面,面向全體學生,注意考慮中等以下學生的現實基礎與實際接受能力,恰當確定教學目標,防止有學生“吃不了”;另一方面,對學有余力的學生,應考慮適度拓寬,發揮其特長,防止有學生“吃不飽”,從而使整個教學更加尊重學生差異。
  其六,教學目標應多元化、立體化。一是目標應體現各個目標領域(認知、情感、技能、能力、思想教育)以及相適應的學習水平;二是要把單元目標甚至學期目標分散落實與體現到具體的一堂課中。
  其七,課堂教學目標的敘寫應力求明確、具體,并便于觀察和測量。語言要精煉,表述要準確,使學生一看便知,心中有數。教學目標應是一段陳述學生學習行為的語句,至少應包括行為和內容兩個方面,既要指出使學生養成的那種行為,又要言明這種行為能在其中運用的領域或內容。
  因此語句的主語必須是行為主體學生。規范的課堂教學目標開頭應是“學生應該……”,而不是教師將做什么,當然書面上“學生應該”可以省略,但在思想上應牢記,合適的目標是針對特定的學習者的。謂語必須是表述學生行為的動詞。要用體現教學大綱規定的層次和要求的,可觀察、可測量的行為動詞來描述學生所形成的具體行為。如寫出、列出、辨別、比較、指明、了解、理解、掌握、解決等。
  狀語是行為條件,是影響學生產生學習結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圍等。如“在10分鐘內,能做完……”“在課堂討論時,能敘述……要點”等。
  賓語是學生對目標所達到的最低表現水準,用以評估學習表現或學習結果所達到的程度。如“至少寫出三種解題方案”等。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511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