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論中職服裝專業教學目標的市場定位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服裝產業市場的新發展,促進了人才市場的競爭。由于服裝企業的細分,服裝企業選人用人有了更明確的要求。隨著服裝企業崗位不同,用人的規格也有很大的差異性,這就向服裝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明確了教學目標的市場定位,中職院校服裝教學改革才能得以順利進行。我們既要培養學生系統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又要培養學生在服裝企業不同崗位的適應能力,即崗位的轉崗能力。這樣才能適應市場需要,滿足服裝企業的要求。
  關鍵詞:中職院校;服裝教育;課程設置;服裝企業;用人規格;市場定位
  隨著服裝行業生產經營體制的轉變及服裝生產科技的迅猛發展,現在中等職業學校教學模式培養的服裝專業人才日益不能適應服裝行業的發展。
  從服裝企業用人意向調查表可以看出,服裝企業大量缺乏的是服裝生產及管理、服務的一線技術應用型專業人才,如縫制工、服裝模特、樣衣縫制人員、樣板設計師、成衣設計師、設計師助理等。而據2017年就業跟蹤調查顯示:85%的學生去做縫紉工,7%的學生去當服裝營銷員,1%的學生去做服裝模特,2%的學生去做熨燙工作,2%的學生去做設計師助理,3%的學生改行做與所學專業無關的事,很少有機會去競爭其它崗位。多數縫紉工干不到半年就辭職,企業老板既頭疼又無奈,抱怨學生不敬業不能吃苦。究其原因,除了學生感覺報酬低,怕苦怕累以外,就是學校培養目標單一,無法滿足學生轉崗和競爭新職業崗位的需求。
  —、為什么要重新定位?
  企業由于規模不同,經營方針不同,生產的方式也不相同。通常服裝企業可分為四種類型:自營品牌型、生產銷售型、加工型、外加工型。
  (一)自營品牌型
  從商品的策劃和面料的選購一直到縫制,整個生產過程都是用自己企業資金來運作,擁有專賣店。專賣店的經營接受企業的領導的監督,企業派遣專職人員對店員進行業務培訓和指導,并對經營狀況和消費者意見進行收集反饋。這樣的企業多數以自己的品牌來命名,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有較高的知名度和信譽。
 ?。ǘ┥a銷售型
  從商品的策劃和面料的選購一直到縫制,整個生產過程都是用自己企業的資金來運作,但不直接管理銷售場地。這樣的企業也有自己的品牌,但品牌的形象在消費者心目中不穩定,知名度不高。企業的生產一般通過舉辦展銷會、洽談會讓經營商家看樣品定貨,企業根據單位組織生產。
 ?。ㄈ┘庸ば?
  根據來料、來樣進行加工生產的企業。企業沒有自己的策劃和設計人員,甚至購買原材料的資金也很少,服裝生產所需要的設計、板型及面料輔料大多由客戶提供,客戶必須支付一定的預定金。
 ?。ㄋ模┩饧庸ば?
  沒有自己的加工廠,但擁有服裝的策劃、設計和打板的技術人員的服裝企業。這樣的企業規模較小,但技術力量雄厚。產品的批量生產多采用委托加工的方式進行,由企業加工廠下生產定單并提供樣品、技術資料、原材料和監督指導,如表1所示。
  由此可看出,企業不僅需要大批的縫紉工,還需要其他技術人員,包括排料員、面料采購員、樣衣縫制人員(工藝師)、模特、服裝營銷員、板樣設計師、成衣設計師,特別是樣板設計師,市場最緊缺。浙江百先德服裝公司,在我國百強服裝企業排名中,位居前列,年薪20萬在國內聘不到滿意的樣板設計師,后來高薪從意大利聘請了一位樣板設計師。如此有市場有前途的職業,我們為什么不去占領這個高地呢?難道是科學技術含量太高,我們無法勝任嗎?不是,是因為我們的服裝教育體系不完善,學科與學科之間缺乏聯系,對服裝教育的理解不全面不科學。
  合肥工業學校是集文化教育、職業技能培養和素質教育與一體的中等職業學校,要以企業需求為辦學目標,以就業為導向,培養第一線的中級技術型應用人才。由于學校目前只重視縫紉工的培養,就業面單一,滿足不了企業的多層次需要,來要人的企業基本是加工型企業,他們只是看中了廉價的勞動力資源——縫紉工。
  21世紀的服裝業發展必將走向智能化、信息化之路。隨著我國加入WTO,我國的服裝企業為搶占服裝市場,在生產運作和加工設備上都有了全新的理念和重大舉措,服裝生產由傳統的勞動密集型向知識、技術密集型發展。為此,自營品牌型、外加工型服裝企業對服裝技術人才的需求不可能只是縫紉工。因此,面向服裝企業,重新調整中等服裝職業學校的培養目標,不僅是市場就業的需求,也是服裝教育發展的需求。
  二、怎樣重新定位?
  企業急需樣板設計師、成衣設計師及掌握服裝CAD技術的專業技術人員,同樣需要面料采購員、面料設計師、模特、跟單技術人員等。因此,學校應在原有的基礎上調整教學目標,細化服裝職業崗位,明確培養目標。只有崗位目標明確了,才能在現有的教學模式上完善各個崗位所需要的知識結構和技能,如增加課程設置,根據不同崗位所需要的技術能力、專業知識結構重新設置專業課的學時,對不同專業設計不同的課程知識、不同的實習時間和不同的實習內容。
  目前在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學時分配、實踐環節等方面沒有根據培養目標和客觀需要來科學合理地規劃,導致學生技能單一,就業面窄。這樣的結果是:既不能給學生提供發展的空間,又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勢必影響以后的校企合作,更談不上求發展,也為以后的招生埋下隱患。筆者認為,改變單一的培養目標,調整課程設置,充實教學內容,修改學時分配及實踐環節刻不容緩。如首先增開服裝CAD課程、樣板設計課程,其次是改進服裝設計理念,增開面料設計課程、圖案設計課程、中外服裝史課程。這樣做不僅僅是拓展專業方向,更重要的是滿足了企業多種崗位的需求與學生求學的心理渴望,畢竟設計師助理、設計師、樣板師等崗位對學生的吸引力遠遠大于縫紉工。由于服裝CAD技術的高效、準確等性能,并能給企業帶來客觀的經濟效益,各服裝企業為提高自己的市場競爭力,紛紛配備服裝CAD設備。目前我國大多數服裝行業從業人員文化素質普遍較低,技術人員絕大多數未接受過高等教育,經驗豐富的樣板師傅對計算機工作方式難以適應,服裝院校也因為資金短缺、師資、教材等原因,沒能及時開設服裝CAD,從而導致服裝企業服裝CAD操作人員緊缺。因此,對服裝專業學校畢業的學生,企業明確提出了迫切需要熟練掌握服裝CAD技術的現代化服裝專業人才。在服裝教學中,將科學的服裝結構設計、多變的款式設計、豐富的面料設計與服裝CAD技術結合,是順應現代服裝工業生產所要求的系列化、標準化、規范化及時裝多樣化、個性化潮流發展的需要,也是面向21世紀培養服裝現代化合格人才,適應現代化服裝工業發展的需要。這一需求我們不能熟視無睹,因此增開服裝CAD課程迫在眉睫。無論是樣板設計還是款式設計、面料設計都離不開服裝CAD技術的應用,這也是服裝設計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   三、根據崗位實際需求調整課程目標、課程設置
  通過對各種企業的調查與分析,中等服裝學校教學目標的市場定位要根據服裝企業崗位的實際需求量做科學、合理的調整,不能僅僅滿足縫紉工的培養,要把樣板設計師、面料設計師、成衣設計師等的培養納入教學目標。
  在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學時分配、實踐環節等方面要做相應的調整,如果培養服裝表演人才,就要以形體訓練、時裝欣賞、設計概念、藝術修養為主課。培養樣板設計師就要重點掌握平面裁剪與立體裁剪的基本原理及相互關系,以服裝結構設計、平面裁剪、立體裁剪、服裝CAD為專業課,突破教學內容的重點,加強課程之間的聯系,掌握服裝CAD樣板設計系統的功能及操作,如掌握推板系統的切開線推板方式與碼點式推板方式的基本原理并能在實踐中運用,掌握排料系統的對條對格排料、對話式排料的不同操作方法。這是樣板設計必須具備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而培養服裝設計師,除了要有較高的藝術修養以外,還要具有一定的繪畫水平,掌握款式設計、面料設計(花布設計)與選擇、色彩設計、配件設計方法,并能運用服裝CAD輔助設計。在教學中側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審美修養,使學生掌握設計技法并能生動地表達設計效果。在服裝設計與結構設計教學中,積極引用計算機技術不僅是科學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不斷擴展藝術設計外延的需要。專業課教師能熟練運用相關設計軟件,同時又注重傳統技法,使學生能用多種技法完成作業,這樣做既能提高教學質量又能滿足服裝企業的需求。
  由于服裝企業崗位的不同,課程教學目標也不同,對不同學科課時的分配,要根據崗位的需要尋求科學合理的比例關系,這是一個相當復雜而又嚴肅的課題。目前中等服裝學校在課程設置上,崗位不明確,各學科主次不分,看上去課程設置似乎很全面,實質是教學目標定位不明確,不同的專業課時分配缺乏科學性、系統性。筆者先后擔任服裝設計、結構制圖、縫制工藝、服裝材料、服裝CAD等課的講授與輔導,深感學科與學科之間自成體系,不能在短期內學以致用,急待改變。
  四、結語
  綜上所述,教學目標重新定位是中等服裝學校發展的前提,拓展專業方向是學生安心就業的基礎,調整課程設置是教學目標順利完成的保證。在人類社會進入電子時代、信息時代的今天,知識型產業革命帶動了各行各業的繁華與發展,職業教育的春天來了,我們渴望中國的服裝騰飛世界,更渴望在服裝教育的百花園里碩果累累。
  作者單位:
   合肥工業學校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022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