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從起跑到加速:我國電子政務的四次嬗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從萌芽到辦公自動化,從“三金工程”到政府上網,從單向應用向全面發展,從各自為政到統籌推進……我國電子政務經過了近40年的發展之路。
  全球進入“互聯網+”時代,網絡執政成為彰顯國家競爭力的核心要素。電子政務不僅是政府治理現代化的戰術工具,更是夯實網絡強國根基的戰略舉措。電子政務的概念是廣泛且變化的,在電子政務發展的不同歷史階段,其主要內涵也不盡相同。我國電子政務萌芽于20世紀80年代,迄今為止經過了近40年的歷程??v觀歷史,不難發現我國電子政務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單一領域基礎設施普及到統籌全面推進的發展之路。
  從萌芽到辦公自動化(1981年—1992年)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從事政府信息化的機構逐步建立發展,相應的人才隊伍逐步形成。1981年,“六五計劃”明確提出要在政府管理中使用計算機。1983年,原國家計委成立信息管理辦公室,負責國家信息管理系統的規劃和建設,以及相關總體方案、法律法規和標準化的研究工作。1985年,國務院電子振興領導小組成立了辦公自動化專業組,開始擬定中國辦公自動化的發展規劃。1986年,國務院批準建設國家經濟信息系統并組建國家經濟信息中心。
  到“七五”時期,我國建設了包括國家經濟信息系統等十余個信息系統,43個部委建立了信息中心,中央政府安裝的大中型計算機已經達到1300多臺、微機超過3萬臺,建設數據庫約170個。此階段“電子政務”的概念還沒有正式提出來,政府信息化多以“辦公自動化”為表現形式,旨在通過計算機技術輔助政府內部進行相應的政務工作,提升政府機構自身信息分析能力,這些為政府的電子化建設管理奠定了相應的基礎。
  從“三金工程”到政府上網(1993年—2000年)
  1993年,為適應全球建設信息高速公路的潮流,我國啟動了“三金工程”,即金橋工程、金關工程和金卡工程。“三金工程”的主要內容為信息化基礎設施和通信網絡的建設。1999年,國家啟動了政府上網工程,目標是爭取在2000年實現80%的中國各級政府、各部門在163/169網上建有正式站點,并提供信息服務和便民服務。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域名管理處統計,在“政府上網工程”啟動之前,國內登記注冊的各級政府、各部門域名已有800多個,其中已經投入使用的有200多個。
  在“政府上網工程”的推動下,不到2年的時間,全國政府網站建設范圍已經延伸到鄉鎮級政府,并開始向社會發布政府部門信息,有的還嘗試提供在線服務,極大推動了公共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政府專網、業務系統建設開始逐漸鋪開。2000年,我國將“電子政務”列入“十五”計劃中的重要內容,正式拉開了我國電子政務發展的大幕。
  從單向應用向全面發展(2000年—2013年)
  自2000年以來,我國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資金進行電子政務方面的建設,政府網站在規劃、內容建設、功能性、互動性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發展,真正開始了政府網上辦公的實質性應用。在這期間,電子政務主管部門幾經更換,相關制度文件相繼出臺,業務應用日趨豐富多元。
  政策文件日益完備
  國信辦的成立對推進我國電子政務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2001年—2006年期間,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連續開了五次會議,發布了《關于我國電子政務建設指導意見》、《關于加強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見》、《關于加強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見》、《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2006-2020年)》、《關于推進國家電子政務網絡建設的意見》、《電子政務總體框架》等若干個重點文件,涉及電子政務建設、信息安全、信息資源、信息化戰略、電子政務網絡和總體框架等。
  這些重要文件的發布奠定了我國電子政務發展的基礎框架,為我國電子政務發展指明了方向,對日后推進電子政務發展起到了巨大指引作用。自2008年工信部承擔國家電子政務推進工作以來,推動印發了《關于開展依托電子政務平臺加強縣級政府政務公開和政務服務試點工作的意見》《基于云計算的電子政務公共平臺頂層設計指南》,為電子政務工作扎根基層、集約化發展奠定了基礎。此后,工信部發布了首個《國家電子政務“十二五”規劃》,提出了以電子政務科學發展為主題,以深化應用和注重成效為主線,轉變電子政務發展方式,引領電子政務走向了一條立足國情、講求實效、面向未來的發展道路。
  業務應用日益成熟
  這一時期,我國電子政務圍繞“兩網一站四庫十二金”快速推進:啟動了電子政務內網和外網建設。全面推進中央、省、市、縣四級政府網站建設。啟動了人口、法人、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宏觀經濟四大基礎數據庫建設。全面開啟了金關、金財、金盾、金審等“十二金”工程建設。各級政府部門圍繞市政管理、應急救災、公共安全等業務主題,大力推進政務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各級政府部門電子政務新技術應用情況比較顯著。為適應移動互聯網發展,多數政府部門政府網站都推出了手機版政府網站、政務微博和政務服務APP應用等。后期隨著微信普及推廣應用,政務部門都紛紛利用微信公眾號推進政務信息公開。
  從各自為政到統籌推進(2014年至今)
  盡管工信部在負責全國電子政務推進期間做了大量工作,但受限于全國電子政務管理體制機制復雜性,推進起來困難重重,尤其是在統籌規劃布局和重大項目落實實施方面缺乏有效抓手,電子政務工作處于碎片化狀態,大多散落在各個垂直部門。2014年2月,黨中央成立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推進。此后,與電子政務統籌推進相關職能從工信部信息化推進司劃撥到中央網信辦信息化發展局,由該局負責統籌推進全國電子政務發展工作。
  自2014年以來,中央網信辦通過出臺頂層設計方案、建立國家電子政務工作統籌協調機制等方式,破解“九龍治水”難題,推動全國電子政務發展和推進工作進入了一個新時期。中央網信辦、中辦、國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圍繞電子政務發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其中,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和“互聯網+政務服務”成為電子政務工作重點。   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推動各級政府由“網絡通”“數據通”向“業務通”方向轉變。
  截至2018年4月,通過國家共享數據交換平臺,建立了71個部門、31個地方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互聯互通的大通道,摸清了71個部門、5000個信息系統的家底,消除了2900個信息孤島,構建了涵蓋53萬多項目錄的數據資源體系,打通了42個垂直信息系統,發布了508個數據服務接口,初步疏通了20個重點領域的堵點問題,支撐數據共享交換超過305億條次,制約電子政務發展的共享難問題得到有效改變。
  “互聯網+政務服務”推動辦事服務由“群眾跑”向“數據跑”轉變。
  國家針對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發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大力推動在線政務服務快速發展。各級政府依托網上政務服務平臺,推動線上線下集成融合,實時匯入網上申報、排隊預約、審批(審查)結果等信息,實現線上線下功能互補、無縫銜接、全過程留痕,并推動基于互聯網、自助終端、移動終端的政務服務入口全面向基層延伸,通過“數據多跑路”實現“群眾少跑腿”。據第四十三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8年12月,我國在線政務服務用戶規模達3.94億,占整體網民的47.5%。
  電子政務走向何方:數字政府?
  多年來,我國電子政務建設取得巨大成就,但是仍然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條塊分割的電子政務建設和發展模式造成了網絡分割和信息孤島,嚴重阻礙了各類政務服務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影響著一站式電子政務服務體系建設。二是電子和政務融合深度不夠,電子政務經濟社會效益沒有充分發揮,制約國家治理能力提升。三是重復建設、投資浪費等現象依然大量存在,共建共享、集約建設的電子政務投資建設體系尚未形成。四是基礎數據庫、電子證照、電子合同、電子發票等基礎配套資源服務滯后,使得一站式電子政務服務受到眾多條件制約。
  為了解決地方電子政務管理機制不順、信息系統整合不足、業務協同水平不高、政務服務不到位等問題,中央網信辦聯合相關部門開展了國家電子政務綜合試點,圍繞建立統籌推進機制、提高基礎設施集約化水平、促進政務信息資源共享、推動“互聯網+政務服務”、推進電子文件在重點領域規范應用五大方面共十三項具體任務進行重點探索,力圖探索出一套符合本地實際的電子政務發展模式,形成一批可借鑒的電子政務發展成果,為統籌推進國家電子政務發展積累經驗。
  數字政府成為電子政務發展新趨勢。伴隨著信息化與各行各業的深度融合,數字中國建設成為我國信息化發展的新階段。數字政府是數字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廣東、廣西、山東等地提出了建設數字政府的發展目標,在項目管理、投資審批等方面實現了統一歸口管理,在體制機制方面開展了一系列改革,有的地方甚至將負責電子政務建設的主力軍——政府信息中心全部撤銷,與互聯網公司合作組建屬地公司,實現電子政務建設的管理實施分離,一方面提升政府對電子政務規劃建設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全面提升電子政務落地實施能力。
  未來,隨著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在電子政務領域的深度應用,數字政府將成為更多地方政府的建設目標,以自動化實現秒批、以區塊鏈實現數據可信交換、以智能機器人實現客服咨詢將不僅僅只是某個政府的一個應用,而是未來所有政府的標配,推動電子政務逐步走向機制順暢、數據融通、集約高效的發展軌道。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612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