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荔灣區中學校園足球運動員培養現狀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目前,我國將校園足球作為推進素質教育和引領學校體育改革的突破口,從中央到地方,在政策制定、活動組織、經費保障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且將校園足球上升為國家戰略。然而,校園足球在發展模式、運動員培養等方面仍有待改進。中小學足球作為校園足球的主體部分,承擔著培養中國足球后備人才的責任。本文試圖以廣州市荔灣區中學校園足球運動員培養現狀為研究對象,運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邏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對荔灣區中學校園足球運動員選材、訓練、激勵、保障等方面的現狀進行研究,為校園足球學生運動員的培養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荔灣區 校園足球 運動員 培養
中圖分類號:G8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3(c)-0106-02
1 荔灣區校園足球運動員選材情況分析
前蘇聯烏爾默教授認為,運動員選材是將運動員一些先天較好的因素測定出來,并且推測其將來運動能力的一種方法。運動員選材是進行科學、系統、有效訓練的開端。國內外足球運動發展經驗表明:雄厚的群眾基礎和強大的后備力量是提高足球運動水平的關鍵之一,優秀人才將使訓練成功一半。校園足球選材與職業青訓選材有一定區別,但是選材時都要考慮運動項目的特點、選材的方法以及運動員身心發展的特點等因素。我國相關機構和研究者在足球運動員選材時關注的選材指標有身體形態選材指標、身體素質選材指標和心理素質指標。身體形態選材指標主要包括身高、體重、小腿長、足背高/足長、踝圍、下肢長、骨盆寬以及派生指標克萊托指數等;身體素質選材指標主要包括30m、30m×5折返跑、三角變向跑、12min跑、立定跳遠屈髖力、伸膝力等;心理素質指標主要包括動作神經過程、敲擊試驗、操作思維、注意廣度、簡單反應時 選擇反應時、視覺記憶、視—受反應時、視—腳反應時、 神經類型等。
文獻表明,足球運動員選材時身高是重要的身體形態指標,而身高取決于遺傳因素,速度、力量、耐力、靈敏是主要的身體素質指標,反應能力是重要的心理素質指標。由此,確定從遺傳、身體形態、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四個方面對基層教練員進行足球運動員選材的現狀進行調查, 有8位足球教練員注重從遺傳方面選材,24位教練員采用從身體形態方面選材,31位教練員注重從身體素質方面選材,18位教練員從心理素質方面選材??梢钥闯觯鬄硡^中學足球教練員選材時注重身體素質,而對學生的遺傳因素不重視。只根據一項選材指標選材的有4位教練,分別為兩位選擇了身體形態選材,兩位選擇了身體素質;根據兩項指標選材的教練有14位,根據三項指標選材的教練有5位,根據四項選材的教練員有9位。教練員選用兩項指標選材的最多有14位,四項指標都采用的只有9位,說明該區教練對于足球選材主要看重身體形態以及身體素質,而從全面角度選材的教練并不多。
2 荔灣區校園足球運動員訓練情況分析
訓練時間和訓練密度是影響訓練效果的關鍵因素,沒有訓練時間的保證,訓練就無法達到一定的密度和強度,運動員也不可能在比賽中取得好成績。無論是一個隊伍的建設還是一個運動員的進步都需要一定時間不斷的重復訓練,周而復始才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由于參與校園足球的運動員以學生運動員為主,在校期間以學習為主,用于足球訓練的時間各個學校有差異,根據調研得知:運動員每周訓練2d以下的占19%,運動員每周訓練3d的占24%,運動員每周訓練4d的占43%,運動員每周訓練,5d以上的占16%;運動員每天訓練1次的占84%,運動員每天訓練2次的占16%;運動員每次訓練時長70min以下的占38%,運動員每次訓練時長80~90min的占50%,運動員每次訓練時長90min以上的占12%;
綜合看來,學校每周安排一次訓練的占最多,一般在80~90min內,訓練時間主要是課外活動以及周末,由此可見該地區的中學較注重足球訓練,大部分學校每周都有時間開展足球訓練,但仍然有一部分學校只是每周一次或沒有訓練。
3 荔灣區校園足球運動員競賽情況分析
競賽賽制是否完善對于校園足球的發展具有決定性的意義。足球競賽是檢驗足球訓練效果的重要手段,對于培養學生對足球的興趣,營造校園足球文化氛圍,增強學生體質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對于學校參與比賽的目的調查可見,學校參加比賽35%是鍛煉球隊,33%是為了檢驗成果,為高一級聯賽提供人才的有21%,為了得到名次的占7%,仍然有4%不清楚自己參賽的目的。隊伍多參加比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鍛煉球隊,讓學生足球技能提高,但是有一些教練為了追求球隊參賽的成績,只讓主力隊員上場比賽,基礎差的隊員上場的時間較少。所以教練員應該盡可能地合理安排人員,既要爭取成績,也要鍛煉隊伍,讓大部分的學生都能體驗比賽的樂趣。有些教練不清楚自己的參賽目的,有些學校就是為了響應國家政策,為了完成上層給下發的任務而已,并沒有認真的為校園足球發展下功夫。
從荔灣區中小學的校園足球基本情況來說,包括競賽的策劃、競賽的組織、都有相對完善的機構,競賽機制是良好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該區比賽的經費基本都是行政資金,沒有跟商業掛鉤爭取更多資金投入,所以該區比賽組織上應該大力挖掘商業贊助渠道,有更多資金投入則對完善競賽機制有很大幫助。其次,有些比賽直接開展淘汰賽,場次減少,學生得不到鍛煉。一套完善的足球競賽體制有利于校園足球運動培養,可以提升校園足球運動員足球技戰術水平。 4 荔灣區校園足球運動員激勵情況分析
激勵機制是指在運用特定的方式與管理體系,對工作人員以及組織最大承諾的過程,激勵機制是足球發展的遠大理想轉化為具體事實的重要手段。激勵方式主要有物質激勵、精神激勵。然而對于中學生們的激勵應該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了解學生的動機給予獎勵,中學生及其家長最大的動機是能進重點大學,根據學生動機去完善激勵機制是一個很好的角度。
中學生更多傾向精神上的追求或者是對自己以后發展的影響,對于物質的傾向不大。從深入調查結果來看,當學校取得比賽成績時,有10%的學校是對學生獎勵錢,有36%是對學生加分,其它方面的占54%,從調查看該地區學校的激勵方式不完善,激勵方式單一,獎勵缺乏吸引力,尚不能吸引學生樂意參加足球運動。根據調查荔灣區的校園足球比賽的獎勵情況:參賽隊伍多余八支,按照名次獎勵前八名;參賽隊伍少于八支,按照名次獎勵。另外還設置了“體育道德風尚獎”“優秀教練員”“最佳球員”等精神上的獎勵。最重要的是根據比賽名次推薦參加市級比賽,這個獎勵對與學校參與比賽具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
5 荔灣區校園足球運動員保障情況分析
隨著校園足球的快速發展,學校積極配合投入,但是仍有部分家長的觀念跟不上,怕孩子踢球受傷,怕孩子耽誤學業。因此為了發展校園足球,國家有必要出臺一些政策保障校園足球的有序發展,荔灣區校園足球保障情況如下。
5.1 經費保障
由訪談了解到該地區的校園足球的開展經費主要是來源于荔灣區教育局財政投入以及極少數企業贊助。而2015年荔灣區校園足球比賽的經費主要來源于教育局以及坑口村經濟聯社。這些經費主要是保障校園足球活動開展和校園足球比賽。然而學生的經費來源如何,調查該區學校經費投入情況是:足球經費投入1000元以下的占3%,1000~5000元的占18.75%,5000~10000元的占50%,10000~50000元21.87%,50000元以上的占6.38%。
可以看出該地區學校對于足球經費投入嚴重不足。如果沒有充足經費保障,硬件就不能完善,比如場地缺乏、場地不規范、學生的裝備不好等都會影響到學生訓練的積極性,沒有更好的經費保障,很難有專業足球教練愿意從事訓練工作,這樣不利于培養學生運動員,更加不利于校園足球的開展。
對荔灣區校園足球學生裝備費用來源調查得出,59%的學生裝備是由本校提供的,12.5%的學生是自己買的,28.5%的學生裝備是由學生自己和學校共同承擔的。重點學校經費較充足,可以為學生提供裝備的經費。一部分學校想搞校園足球經費不充足的情況與學生自己共同承擔費用,然而還有一部分學校根本不支持也不給學生裝備經費支持,學生憑借自己家里條件好承擔裝備費用。目前,尚沒有學校有贊助商贊助裝備。因此,學校在沒有經費的情況下應該發動人力物力資源去尋找更好的經費來源,去找商業贊助以改善經費狀況。
5.2 政策保障
為了校園足球這國家戰略能更好的發展,國家在不同層面、不同角度去做一些保障校園足球發展的政策,有制度上的、有保險上的保障、有經費上的保障等,荔灣區校園足球的保障機制調查顯出,無論在制度上、經費上、還是保險上都非常的欠缺,由訪談了解到很多學校只是學生參加比賽才會買保險,并且還有一小部分沒有買保險,然而在學校球隊集訓期間沒有學校買保險,這對于學生的安全一點都沒有保障,家長擔心孩子受傷耽誤學習也理所當然,因此學校應該加大保障學生安全的力度,確保學生有一個放松舒適的環境訓練。
6 結語
?。?)教練員選材方式單一,選材方法簡單傳統,沒有創新,科學選材的范圍小。
?。?)訓練方法不合理,訓練內容簡單,以技術為主,缺乏專項的體能訓練。
?。?)校園足球比賽少并且有的比賽直接開展淘汰賽以致場次少。
?。?)激勵機制力度不夠,足球經費來源單一,缺乏資金投入,保障力度不夠。
參考文獻
[1] 張長城,劉裕.“校園足球”內涵的邏輯學辨析[J].嘉應體育學院學報,2013(2):31.
[2] 鄭杭生,李強.社會運行導論[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4):25.
[3] 王君,劉先進,劉夫力.足球重點城市青少兒業余足球訓練現狀調查與分析[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1(4):2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71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