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體育專項課師生互動對學習效果影響的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新課改如火如荼的進行,在教學模式上,其要求教師與學生轉變教與學方式,形成雙方有效的溝通和互動,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這對體育專項教學過程中師生交互作用也提出了新要求。論文主要通過調查問卷、文獻資料等方法對淮師體育專項課中師生互動對學習績效的影響進行研究分析,對出現的問題給出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體育專項 師生互動 效果影響
中圖分類號:G80-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3(c)-0094-02
進入本世紀,隨著教育全面改革和新課程標準程相繼出臺,各中小學學科“課程標準”開始實施并擴大實驗范圍。在全國性的基礎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新一輪體育課程改革也在中國迎來了新的發展期。建構主義心理學強調,人的認識是主動通過原有的經驗、心理結構和信念來積極構建的。根據這一觀點,在體育專項課堂教學活動中,專項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主動“建構”能力。新體育課程標準要求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倡導師生之間是建立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交往,二者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而不是單方的獨奏。本論文著重探討體育專項課師生互動對學生學習績效的影響。旨在通過研究分析指出有效的師生互動對于學生的學習效果影響以及對體育專項課師生互動中出現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建議。
1 研究對象及方法
1.1 研究對象
淮南師范學院體育學院17級體育專項班全體學生,共167人,在這當中男生有133人,女生有34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等網絡資源或紙質資料,為寫論文提供借鑒。
1.2.2 問卷調查法
問卷設計按照本論文的目的和內容,并對12級專項學生進行問卷發放。問卷發放數量共167份,回收數量為158份。
1.2.3 數據統計法
在問卷調查所得數據的基礎之上,再通過使用Excel表對其進行處理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體育專項課課堂中師生互動的種類及其特征
表1可以看出,就性別差異而言,男女學生所期望的師生互動教學模式呈現兩極分化的模式,男生的體育成就動機往往高于女生,所以男生中的絕大部分人崇尚專制型的課堂互動行為,而女生支持民主課堂互動行為的人數居多。
2.2 體育各專項班學生對課堂師生互動的認知情況
從表2中可以看出,淮南師范體育學院17級體育專項班學生對課堂師生互動的概念認知水平絕大多數處于一般了解階段。其中處于了解認知水平的學生占全體總人數的18.99﹪,總人數的53.80﹪處于一般認知水平。
從表3可以看出,有53.8%的學生認為通過專項課的師生互動較傳統教學更能有效掌握基本的專項知識和技能;占20.9%的學生認為專項教學過程,師生間的合理溝通交流更有利于學習方法的獲得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的建構;有15.2%的學生認為師生交互作用利于端正學習態度,除此之外,還有10.1%的學生認為可以通過專項教學這個小課堂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2.3 體育專項課堂師生交流互動的時限控制
從表4數據中可以看出,一半以上的專項班學生贊成課堂中師生交流互動時限應控制在一堂課時間的1/3以內,有19.0﹪的學生認為每堂專項課堂師生溝通互動時間應控制在每節課的1/4以內,主張羽毛球課堂師生溝通互動時間為半節課的人數僅占總人數的5.1%。若師生互動時限過短,學生未得到及時的反饋和評價;若課堂師生互動時間過長,注意力分散。所以,體育專項課堂師生交流互動的時限控制應遵循適度原則,防止“過”或“不及現象。
3 問題討論及建議
3.1 體育專項班課堂師生互動中出現的問題
3.1.1 學生對師生互動的認知水平不高
在概念層面上,僅僅只是停留對于其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沒有對其深層次的內容進行層級結構的梳理。在價值認知層面上,僅僅只看到了對于專項知識與技能的獲得,并未對非智力因素等學習效果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究。
3.1.2 互動的內容偏差較大
體育課堂師生互動的內容其所涉及的范圍是較為寬廣的,包括言語溝通,身體交流,情感互動等組成部分。但由于體育專項課的特色性,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相對更加倚重身體,而忽視了言語、情感的溝通。于是,其互動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對運動認知的發展層面上。
3.1.3 體育教師教學觀念有所差異性
在體育專項課堂教學中,師生間的共享、共進關系往往是教學過程中最為倡導的。但由于每個體育專項教師的個性和教學風格的差別性,所采用的教學方法也不同,從而會造成與學生所期待的溝通互動模式發生一些背離,甚至也會形成專項教育實踐的多樣性。
3.2 建議與對策
3.2.1 強化學生的文化修養,提高認知程度
在強調課堂師生互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礎之上,更要了解良好的師生互動和專項運動知識技能學習之間的關系以及其對學習效果產生的深遠價值,這有利于以后處理互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同時,還能不斷提高邏輯思維能力。
3.2.2 教師不斷嘗試新的執教觀念,豐富教學形式 (1)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及身心發展特點,選擇適宜的互動形式。
從表1中可以看出體育專項班男女生在對教師執教風格的傾向性上出現了偏頗。一般情況下,男性個體更具有成績目標定向,運動動機水平高,所以更傾向于專制型的互動模式;相對于男生而言,女生追求的是社會化的過程,看中的是課堂人際的互動,所以更傾向于民主型的執教。因此,在尊重個體差異的基礎上,采用民主型與專制型相結合的互動教學方式來滿足不同個體(性別)的需求。
(2)掌控好有效的互動時限,積極反饋。
體育專項教學過程中,教師若對于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及時準確的反饋,有利于學生及時糾正錯誤信息,準確掌握專項技能。在進行積極反饋的同時,也要注重對師生互動時限的把握。
(3)評價體現的進步和教育作用,淡化甄別功能。
傳統教學過程中過分重視以學生的學習結果單一的評價標準來判定學習效果,這容易使學生出現認知上的誤區。新體育課程下,強調師生有效的交互作用,一定程度上回避了學生間(如男女)的橫向比較,突出了學生自身的縱向比較,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
3.2.3 改善體育專項課堂互動的外部環境
良好的課堂師生互動除了受學生和教師兩大主體影響外,還受某些外部因素的制約,如課堂互動時限、場地設施,班級規模等條件。一個團體規模過于龐大其成員就易產生社會性懈怠,從而妨礙有效互動產生。所以要控制課堂互動時限以及改善設施資源來為體育專項課堂互動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提高學生對其的中意程度。
參考文獻
[1] 王家瑾.從教與學的互動看優化教學的設計與實踐[J].教育研究,1997(1):51-55.
[2] 侯元麗.課堂有效互動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9.
[3] 韓琴,周宗奎,胡衛平.課堂互動的影響因素及教學啟示[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6):42-45.
[4] 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Z].2001.
[5] 時麗莉.“弗蘭德互動分析系統”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2004(1):163-165.
[6] 沈建華,盧伯春,鄭家鯤,等.體育課程作為學校健康教育主要載體的思考[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1(4):74-76,8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71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