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提高建筑環境學教學質量方法之加強師生互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建筑環境學是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核心基礎課之一。該課程內容多樣廣泛,貼近生活,更易通過師生互動的加強來提高教學質量。筆者通過調研建筑環境學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現狀,提出該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師生互動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建筑環境學;師生互動;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18-0202-02
   高等教育課堂中有效的師生互動對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大學生能力的發展以及高等院校的綜合教學實力提升都至關重要。在一項關于“中國大學生學習與發展追蹤研究”的研究結果顯示,中國985院校與美國研究型大學相比,師生互動這一指標得分差異最大[1]。究其原因,文化的差異是主要原因,但與之相關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是否也應該改進值得深思。本文結合“建筑環境學”這門課程探討如何通過加強師生互動來提高教學質量。
  一、建筑環境學教學內容特點
  自1998年將建筑環境學作為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的核心基礎課加入到學科體系中以來,經過本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多次調整和改進,該課程主要內容有6個部分,涉及建筑物理學、熱學、流體力學、心理學、生理學、環境化學等學科知識,充分體現了本學科急速發展的要求[2]。
  建筑環境學內容多樣、具有廣泛性。學生從不同學科角度建立室內環境品質的概念,理解和掌握可持續發展的設計理念,從宏觀上充分認識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學科的目的和任務——營造健康、舒適的室內環境,從而系統地加深對本專業的認識。同時各內容間又存在相對獨立性。各內容之間缺乏緊密的邏輯連貫性,涉及學科知識點廣泛,是一門典型的交叉學科課程。
  二、建筑環境學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現狀
  實踐表明,課堂教學中加強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對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在制度上加強師生互動具有代表性的有歐洲傳統的導師制和美國常春藤高校的學院制度[1]。我國對本科教育的師生互動在制度上還沒有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
  近年來,眾多高校教師對建筑環境學課程教學過程中如何加強師生互動進行了改革探討。主要有以下形式:(1)課上的討論式教學方法。通過課堂上有目的性的組織,來開展師生互動。東北石油大學賈永英等主張開展課堂討論方式,在課堂上加強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相互討論,逐步引導學生發現、提出并解決問題[3]。(2)課下的實踐教學方法。由于建筑環境學總課時一般在24-40學時,很多高校只能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實驗和實踐教學。通過學生實踐調研報告的任務,來調動師生間的課下互動。蘭州交通大學李志偉等人認為,通過設定的實踐題目及配合合理的考核制度,使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對不同功能建筑的室內環境進行測試及問卷調查,進而完成一份室內環境評價的調研報告[4]。(3)課上和課下的項目式教學。項目式教學是指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5]。北京工業大學簡毅文等及嘉興學院建筑工程學院吳曉艷等均提倡將此方法應用于建筑環境學教學[6,7]。
  總之,大多數本學科高校教師認為,課堂上的啟發式教學和提問只是師生互動的基礎,教師在課下還需要投入大量時間與學生進行更深入的交流。增設實踐環節是促進師生交流的有力橋梁。
  三、建筑環境學教學過程加強師生互動的建議
  1.課堂上的師生互動。教師在上課時有意提出問題,讓學生們發表意見。建筑環境學很多為生活自然現象,貼近生活,學生們很容易表達出或淺顯或深刻的見解。如老師講授的內容引發學生產生了問題,應該鼓勵學生與老師在課堂上及時交流,這種由學生主動引發的師生互動,對學生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新收獲。
  在期中或期末安排教學討論課,不僅僅是學生講、老師做點評,還可以請學生自選題目、自愿組合,在此過程中,老師參與得越少越好。學生通過查閱文獻、發散性思維,有時會大大超越教材本身和授課范圍,甚至充滿知識創新的火花。但要注重課堂討論題材的選擇。本科生的知識背景有限,對于專業知識掌握不深刻,要產生良好的生師互動,需要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些學生容易接近的題材,營造活躍的課堂互動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創造潛能。
  2.課下的師生互動。根據已有的建筑環境學教學改革研究結果顯示,開展實驗或/和實踐教學環節明顯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師生互動效果良好,同時提升了學生文獻查閱技能及數據分析能力和科研寫作能力,開發了學生在專業領域的創新思維[4]。課下的師生互動對實踐教學環節的實施與完成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所選的實踐題目能否順利完成,在此過程中能否掌握并理解教學內容,最終提交的調研報告及ppt文件質量高低,和師生互動的頻率、有效性有很大的關系。教師可以安排課下答疑時間,為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解惑。有時課下的師生互動不僅僅是課業、學術的交流,還會涉及社會、人生等話題,因此師生互動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有重要影響。這就要求老師本身的行為、道德觀念達到理想境界,以自身為表率,對學生產生正面積極的影響。
  3.多樣性的考核模式。絕大多數高校教師一致認為,不應單一的采用一次期末考試定成績的方法,以避免學生靠死記硬背的方法來學建筑環境學。建筑環境學考核模式可包括:(1)提交科研型課題報告。可以是建筑環境學課程內容范疇,也可以是建環專業其他方向內容。任課教師可以擬定一些選題,供沒有思路的學生選擇,對有思路的學生可自擬題目。同時,也鼓勵學生進入專業教師科研課題團隊。最終提交的學術報告可以是調研類、實驗類、計算機模擬類等,最后一些好的作品在老師的指導幫助下可以進一步形成期刊論文、專利說明書或競賽作品等。(2)做ppt文件并口頭答辯。內容可以是實驗調研報告、文獻綜述、觀點論述等,只要完整地、有依據地闡明自己的觀點即可。(3)期末試卷考試。一些不具備實驗或實踐教學條件的院校,可采取期末試卷考試結合平時成績方式進行考核。但要注意試卷內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杜絕學生靠背書和突擊復習取得高分的現象。試卷成績所占總成績比例可適當降低,提高平時成績比例,將不需要進行實驗或實踐活動的文獻調研或觀點論述也列為平時成績項目。   四、結語
  加強師生互動對建筑環境學教學質量的提升作用非常顯著,但實施起來還存在很多問題,如學生人數多、教師輔導時間長,特別是青年教師教學、科研、生活壓力大等,各院校應當根據自身的基礎條件、現狀以及學生的培養方向,制定符合本校情況的師生互動方案,并在課程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完善,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新能力,實現更好的專業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程曦,趙姝婧,王冰冰,等.我們需要什么樣的生師互動?[N].新清華,2012-12-06.
  [2]朱穎心.建筑環境學課程建設與教學方法[J].高等建筑教育,2003,(03):26-29.
  [3]賈永英,王忠華,李曉慶,等.討論式教學方法在建筑環境學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7,(27):84-85.
  [4]李志偉,周文和,許鳳.探索實踐環節對提高建筑環境學教學質量的重要性[J].教育教學論壇,2018,(11):146-147.
  [5]陳永輝,張春峰,張暉.項目式教學在程序設計課程中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9,(17):91-93.
  [6]簡毅文,李俊梅,全貞花,等.建筑環境學課程教學方式的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6,(35):160-161.
  [7]吳曉艷,陽季春.項目式教學應用于“建筑環境學”課程的可行性分析[J].中國電力教育,2013,(10):107-108.
  Abstract:Building environment is one of the core courses of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nergy application engineering.The course is easi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by strengthen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for its wide range and closed to dayflies content.By investigat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the course of building environment,some suggestions on strengthening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this course are provided.
  Key words:building environment;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teaching reform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2761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