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方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六年級小學生即將升入初中,所接觸到的數學知識點難度高,復雜性強,需要綜合之前學習的所有知識點進行理解。但為了學生能夠構建起完整的知識框架,更好的掌握初中數學知識點,將小學階段的所有知識、技能進行綜合,教師必須突破教學的難題,提高教學質量。本文就針對六年級數學教學,將提出幾點高效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質量提高
引言:
提高教學質量是教師在教學生涯中永恒探索的問題。對于六年級數學教學而言,能否高標準完成這一階段的教學任務,決定了學生對小學階段所有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更影響著他們接觸更深層次的知識點。因此,教師承擔的責任是沉重的,必須結合實際學情,總結出高效的數學教學方法。
一、以互動增強學生主動性
步入初中后,學生需要以更強的自主學習能力適應新的學習模式。在小學即將結束的這一階段,教師必須有意識的增強學生主動學習能力,在課堂上為他們搭建自主學習的舞臺。過去由教師一人講解,唱“獨角戲”的教學模式,如今需要變為師生共同參與,積極互動,及時反饋的教學模式,只有學生成為了課堂上的參與者、交流著、合作者,教學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師可以借助組織活動、提問、自由發言等契機,體現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
如教學《圓的面積》一課,我打破了將圓16等分連在一起操作的方式,而是將圓16等分后逐一剪開,獨立成一個一個的小扇形,請學生自由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學生在小組內自主嘗試、合作交流,多角度地探究問題的解決方案,最后他們拼出了平行四邊形、長方形、三角形、梯形,極大的豐富了對圓形變化的感性認識。我再讓學生分別觀察、研究圓和轉變后圖形間的關系,進而殊途同歸,總結出S=πr2這一公式。這個實踐活動,以動促思,啟發創新。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互相啟發,互相激勵,互相競爭,形成“轉曲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認知過程,達到了知識、能力、情感上的“三贏”。
二、對知識結構進行分層
不得不承認,六年級的數學知識點已經具備了很高的難度,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還要將其與過去所學知識點聯系起來,構建知識框架。在此過程中,難免會出現知識點混淆,難以理解等問題。為了將知識點之間的聯系與區別清晰的展示,降低一些重點知識的理解難度,教師有必要將數學知識結構進行分層,通過逐漸遞增難度,使處于所有層次的學生都能掌握。有這樣的一個教學案例:某教師在講“百分比”這節課時,看到學生整體上對百分比掌握得差不多了,優等生對此已經很不耐煩了,這時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現在國家銀行在加收20%的利息稅,為什么不把利率下調20%,這樣不更好算嗎?”這個涉及社會和金融知識的問題,馬上引起了學生的興趣,進行了熱烈討論,整個課堂的氣氛活躍起來了[1]。這個課外習題,使學生感受到了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因為是課外習題,不需要學生完全學會,這樣學生沒有了學習的負擔,不僅讓不同層次的學生了解了數學知識,而且培養了數學尖子。
三、改編例題促進思考
六年級學生應該具備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綜合運用所學知識。但在實際解題過程中,只要題目稍加變化,學生就不知如何入手了。在平時教學中,教師要多對例題進行改編,增強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將知識點整合起來,統一解決問題。如,對于“分數乘整數”這一部分內容,教材在講解了分數乘整數的意義和計算法則以后,補充了一例,說明“能約分的先約分再乘比較簡便”。我在教學中沒有受教材的限制,而是在學生掌握了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并進行了一定練習以后,出示了下面一道例題:計算2×3333/5555。當學生覺得2與3333相乘比較麻煩時,我適時地進行點撥:“大家看,題中的數字有什么特點?怎樣算比較簡便呢?”許多學生通過思考,恍然大悟,自覺地先將3333與5555約分,然后,再把3和2相乘除以5。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得出了“分數和整數相乘,先約分再乘比較簡便”這樣一個結論,這比告訴學生一個簡單的方法讓他們單純地計算效果要好得多[2]。
四、攻破易混淆的知識難點
學生升入六年級,接觸到的新知識點與以往學習的概念容易混淆,知識結構混亂。在這種情況之下,教師盲目展開新課教學是難以取得理想效果的,必須先幫助學生進行知識點和概念的區分。通過比較和鑒別,讓學生形成清晰的思維,尤其是在具體的問題解答過程中,要將一些常用的數學學習方法靈活運用,包括圖示法、轉化法、假設法等,利用多種方法深化解題思路,這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比如因數、公因數以及最大公因數和質因數之間的差別,學生很容易混淆,因此,教師應該從求積和分解質因數這方面入手,不斷引導學生去探索,并理解這其中真正的意義。
此外,教師應該及時地轉化教學手段,注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也就是優等生和后進生之間的差距,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教師要積極主動地找到他們學習困難的原因所在,對癥下藥,建立其學習的信心,并及時表揚有進步的學生。同時,可以鼓勵學生之間組織學習幫助小組,由優等生幫助后進生,通過互相之間的幫助和合作,將被動學習逐漸轉化為主動學習。小學數學知識比較零散,很多學生不能形成一個良好的知識架構或者是解題思路,不利于復習的順利進行,因此,教師需要教會學生正確地總結和歸納知識,如可采用“化曲為直”“分析法”“綜合法”等方式解答不同類型的復合應用題,以幫助學生鞏固練習,掌握一些特定的規律去解答復雜的數學問題[4]。
五、結語
總之,課堂教學必須始終追求高質高效,不斷達到新的高度,只有這樣才能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強化人才培養。教師在踏實立足于現實的同時,要找出問題,加快改革步伐,通過創新切實提高數學教學質量,避免片面追求卷面成績,關注學生綜合素質發展及終身發展。
參考文獻:
[1]朱占成.基于新課改的小學數學六年級高效課堂教學研究[J].中華少年,2016(11):12.
[2]王興.淺談如何提高小學六年級數學的教學質量[J].教育教學論壇,2013(47):77-78.
[3]江智敏.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方法及優化建議淺述[J].新課程?中旬,2016(5):05.
[4]王曉英.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方法研究[J].新課程學習(中), 2014(2):80-81.
(江西省萍鄉市上栗縣桐木鎮勝利小學 江西萍鄉 33701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89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