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體操運動員音樂節奏感的培養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音樂與藝術體操有著不解之緣,藝術體操運動員需結合自身動作與音樂完美融合,以呈給大眾視覺上的震撼。節奏是音樂的核心部分,如果運動員在音樂節奏感上有所欠缺,就會使其在動作規范性和動作速度及表現上出現一些問題。因此藝術體操音樂節奏感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培養藝術體操運動員音樂節奏感的過程中,教練員應樹立培養運動員音樂節奏感的意識,并運用到實際教學過程中;要重視藝術體操運動員動作與音樂的協調性,也要經常變換曲風,全面培養學生節奏感;同時運動員自身也需學習基礎樂理知識,拓寬知識維度,多與他人溝通,領悟音樂內涵。只有多方面培養藝術體操運動員音樂節奏感,才能將作品完美演繹,并取得出色的表演效果和比賽成績。
關鍵詞:藝術體操 運動員 音樂節奏感 培養
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4(c)-0210-02
藝術體操是一項在音樂伴奏下進行的追求美、展示美的運動,也是一項追求藝術表現力的運動。音樂也是藝術的一種,而藝術體操和音樂就像魚兒和水一樣,離了音樂,藝術體操缺了節奏和韻律,也失去了表現力;另一方面,藝術體操動作也能表現出音樂的美感、特色和旋律等,所以說,藝術體操與音樂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在2017—2020周期國際藝術體操評分規則中也強調音樂與動作的和諧關系,并規定身體動作與器械動作必須與音樂重音和樂句精準相符;身體動作和器械動作都應突出強調音樂節拍、速度,脫離音樂重音完成的動作或與音樂節拍無關聯的動作,每次都要扣分[1]。因此,藝術體操運動員音樂節奏感的培養就變得越來越重要。
1 藝術體操音樂的特點和選取范圍
1.1 藝術體操音樂的特點
藝術體操音樂是整個藝術體操的靈魂,具有節奏感、旋律感的特點。節奏感是指藝術體操動作隨著音樂展現出它的活力與表現力,藝術體操動作的快慢、動作幅度等都要隨著音樂節奏而完成。旋律感,是指藝術體操的動作隨著音樂的波動而變化,音符的高低、快慢、強弱的變化都與藝術體操動作有著直接的聯系,這種旋律感可以振奮人心,也能使人心曠神怡,更能使藝術體操的表現力放大增強。
節奏感和旋律感是藝術體操不可丟棄的音樂因素。節奏感、旋律感與藝術體操動作完美融合,這就使得藝術體操更具感染力,不同類型的動作、豐富多彩的音樂,這些音樂的節奏感和旋律感再通過人體的線條美和對動作的熟悉度,可以更加完美的制造出不同的意境和氣氛,也能使得人們視覺和聽覺的完美統一,二者相互呼應、相互交融、相互促進。
1.2 藝術體操音樂的選取范圍
1.2.1 民族音樂和外文歌曲
民族音樂具有地區特色,反映了一個地區民族的精神面貌、音色分明,具有一定的文化內涵。這種音樂形式多樣,節奏分明,旋律優美,舞蹈性和表現性很強。以英語進行演唱的外文歌曲,節奏感和震撼感很強,也具有青春氣息和時代性。觀看藝術體操比賽可得知,這兩種風格的音樂為大多數藝術體操運動員所選用從而進行創編動作。
1.2.2 輕音樂和搖滾樂
輕音樂種類較多,如大提琴演奏樂、鋼琴曲等,是一種輕松活潑、優美舒展的音樂,可以使藝術體操與音樂藝術融合。搖滾樂節奏分明、重復而且變化較大,熱情奔放,具有強烈的搖擺動作感和即興表演的特點,并且打擊樂多樣化,并不是單一的打擊樂。從觀看藝術體操比賽可得知,輕音樂也是藝術體操運動員常采用的音樂之一,而搖滾樂由于表現性極強,所以只有少數運動員采用這類音樂。
2 藝術體操運動員音樂節奏感培養的意義
音樂是藝術體操的靈魂。藝術體操的音樂節奏感主要是幫助運動員更好地感受音樂的節奏和律動,是運動員能夠更好地進行比賽或表演。運動員能夠根據音樂的快慢、強烈來調整動作幅度的大小和快慢,且也能及時調整情緒的變化和把自己融入進去,提升藝術體操的表現力和觀賞性,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藝術體操的動作節奏是藝術體操動作的時間、動作力度與動作幅度的有機結合,運動員只有配合音樂節奏才能找到動作節奏,才能展現出藝術體操之美。
節奏是音樂表達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運動員有良好的音樂節奏加上流暢的動作技巧,在音樂的烘托下可以給人視覺的震撼。運動員選取適當的音樂更加利于發揮自己的長處,充分展示動作美,營造出屬于自己的奇特意境效果,以便于取得良好表演效果,獲得優異比賽成績。
3 藝術體操運動員音樂節奏感培養策略
3.1 教練員應當樹立培養運動員藝術體操節奏感的意識
教練員作為藝術體操運動員學習的指導者,其思想意識和教學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有很大的影響作用。只有教師重視運動員音樂節奏感的培養意識,并將其運用到實際過程中,才能提升運動員的音樂節奏感。另外,教練員自身能力也對其思想意識有一定的影響,因此,教練員需要通過參加相關培訓提高自己藝術體操教學水平,拓寬視野,轉變教學意識,真正將培養運動員音樂節奏感作為藝術體操教學的重點內容,才能達到提高運動員音樂節奏感的目標。
3.2 重視藝術體操動作與音樂的協調性
教練員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重視運動員的動作規范性,而且也需重視運動員和音樂節奏的協調性。在運動員進行動作練習時,也要加上音樂伴奏,促使運動員在記憶藝術體操動作時,能關聯上相應的音樂,這樣,運動員在比賽或表演時,每個動作都能與相應的音樂協調好,進而達到最佳表演效果。另外,教練員在進行藝術體操教學時,應當首先讓運動員了解伴奏音樂,然后再進行要學動作的新授,并且始終保證音樂與動作的關聯,使運動員能夠對動作節奏和音樂節奏有一個全面的記憶曲線,進而提高其最終表演水平。
3.3 變換曲風,全面培養學生節奏感
教練員在進行藝術體操教學的過程中,應當選擇節奏不同的音樂進行運動員節奏感的培養,這樣有利于運動員更好地掌握音樂節奏感。經常使用某一固定節奏音樂容易使運動員出現肢體假憶現象,如果變換一首更快或更慢節奏的音樂,運動員會由于動作假憶而將無法及時做出反應,這也將對運動員音樂節奏的培養相當不利。如果運動員習慣于用鋼琴曲、小提琴曲等輕音樂進行訓練,那么其也該適應和掌握節奏快的音樂,如搖滾樂、打擊樂等風格的音樂。
3.4 藝術體操運動員應學習基礎樂理知識,拓寬知識維度
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教練員在培養運動員節奏感時,應從基本功抓起,并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開展一些以音樂節奏感的訓練活動。教練員應當帶領運動員從基礎的樂理知識開始學習,如音列、音階、音區、半音等,學習完這些后再學習下一階段的樂理知識。藝術體操運動員可以了解掌握音樂背景、故事、變化等因素,這些將有利于其提升動作節奏與音樂節奏的配合,情緒上的變化等。運動員相互之間也可相互交流學習,對于節奏感不強的運動員來說,通過寬松的討論氣氛,將會激勵和帶動其對音樂節奏感的學習。
另外,在訓練運動員節奏感的同時,也可以帶領他們觀看及分析經典視頻,如藝術體操世錦賽、奧運會藝術體操比賽視頻等,這都將有利于其今后的訓練和學習。也可以帶領他們分析復雜音樂作品,了解創作背景、創作風格,加深其對音樂的理解層次和深度,領悟音樂表達情緒,繼而將肢體動作節奏與音樂節奏完美融合,從而將作品完美演繹,取得出色表演效果和比賽成績。
參考文獻
[1] 鄧煒.試論藝術體操運動員音樂節奏感的培養[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4(4):90-92.
[2] 黃賢媛.藝術體操中伴奏音樂的作用與選擇[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6,24(2):70-71.
[3] 郭允霞.藝術體操與音樂如何融合[J].教育藝術,2008(8):52.
[4] 丁文莉,劉振遠.音樂對體育運動的作用及教學應用[J].內蒙古教育:綜合版,2011(21):54-56.
[5] 胡雪.在藝術體操教學中合理運用音樂的研究[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7,21(3):71-7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73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