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血栓藥物控制效果的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目的:探究腦血栓藥物控制臨床效果。方法 抽取2018年1月~4月我科室診治的100例腦血栓患者資料,以均衡原則為基準,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分別施以阿司匹林聯合他汀藥物治療和阿司匹林腸溶片治療,評估2組臨床療效、治療后TC、TG、HDL-C、LDL-C等血脂水平。結果 2組相較而言,觀察組臨床療效較佳(p﹤0.05);觀察組TC、TG、HDL-C、LDL-C等血脂水平較佳(p﹤0.05)。結論 對腦血栓患者實施阿司匹林聯合他汀藥物治療,可以顯著提升臨床治療效果,改善患者血脂水平,臨床效果非常明顯,因此可以廣泛實踐與應用。
關鍵詞:腦血栓;藥物控制;治療效果
腦血栓是臨床上腦血管疾病中最為常見的一種,其主要是由于腦血管發生動脈粥樣硬化而引發的血栓、血管狹窄或堵塞,進而導致部分腦組織供血不足或停止,造成腦組織嚴重缺血、壞死,并且還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障礙;此外,它的發病率極高,病情發展非??欤l癥較多,復發及病死的幾率也極高,因此嚴重威脅到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據有關實驗報告指出,阿司匹林聯合他汀藥物可顯著提高腦血栓治療效果,因此,為進一步探究阿司匹林聯合他汀治療腦血栓的效果,抽取2018年1月~4月我科室診治的100例腦血栓患者資料,現報道如下。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抽取2018年1月~4月我科室診治的100例腦血栓患者資料,以均衡原則為基準,分成觀察組男31例,女19例;年齡55~78歲,平均年齡(64.20±4.80)歲;發病到治療時長為10~68小時,平均(41.50±8.60)小時;對照組男30例,女20例;年齡54~77歲,平均年齡(65.40±3.80)歲;發病到治療時長11~70小時,平均(42.30±8.20)小時。比較2組臨床個人資料,差異不明顯(P>0.05)[1]。
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接收到病理學的確診;(2)年齡滿足54~78歲,性別無限制;(3)診治檔案資料齊全且存檔;(4)所有患者均已簽訂同意書。排除標準:(1)心源性腦栓塞或顱內動靜脈瘤者;(2)心、肝、肺、腎功能障礙者;(3)精神疾病,意識無法自主患者;(4)藥物禁忌或過敏體質的患者;(5)當前正在參與或近期已經參與過其他治療的患者。
1.2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規治療與護理,如吸氧、活血化瘀、促進腦細胞代謝等治療。對照組每晚睡前予以口服阿司匹口服100mg/天;觀察組每晚睡前予以口服阿司匹林100mg/天,除此之外,可依據各個患者病況分別加以口服辛伐他汀片20~40mg;瑞舒伐他汀片5~10mg;阿托伐他汀片10~20mg[2]。
1.3療效標準
評估2組臨床療效、治療后TC、TG、HDL-C、LDL-C等血脂水平。
1.4統計學分析
為了對數據有更精確的計算,對各項計數、計量資料采取SPSS17.0軟件進行分析。以()表示計量資料,檢驗采取t;以(%)表示計數資料,檢驗采取X2。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2組臨床治療效果對比
由表1,可知:2組相較而言,觀察組床治效果較佳(p﹤0.05)[3]。
2.2 2組血脂水平對比
由表2,可知:2組相較而言,觀察組TC、TG、HDL-C、LDL-C等血脂水平較佳(p﹤0.05)。
3.討論
腦血栓較常發于老年群體,且死亡率極高,臨床上多表現為行動不便、肢體偏癱、神經功能障礙等。阿司匹林是常被作為抗凝血藥物要預防或治療腦血栓,它能夠在血管內皮破損、高膽固醇血癥的狀況下抑制血小板活化,減小動脈硬化的發生率,還可穩定原有的動脈硬化斑塊,進而達到治療腦血栓的目的;而他汀藥是目前防止高膽固醇血癥效果最好的藥物,其不僅可以降脂,同時還可改善血管內皮炎癥,防止動脈硬化及血栓。本文研究中,2組相較而言,觀察組臨床療效較佳(p﹤0.05);觀察組血脂水平較佳(p﹤0.05),這說明,對腦血栓患者實施阿司匹林聯合他汀藥物治療,可以顯著提升臨床治療效果,改善患者血脂水平,臨床效果非常明顯,因此可以廣泛實踐與應用[4]。
參考文獻:
[1]石麗娜.阿司匹林聯合他汀類藥物治療腦血栓的療效及其對動脈斑塊的影響[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8,1205:105-106.
[2]姜艷紅.阿司匹林聯合他汀類藥物治療腦血栓的療效及其對動脈斑塊的影響[J].海峽藥學,2017,2909:129-130.
[3]楊秋.阿司匹林聯合他汀類藥物治療腦血栓的療效及其對動脈斑塊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33:98-99.
[4]丁世興,孫瑩.阿司匹林聯合他汀類藥物治療腦血栓患者的療效及其對動脈斑塊的影響[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6,1108:53-5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77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