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干預對促進急性腦血栓患者早期康復的效果觀察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目的:分析研究護理干預對促進急性腦血栓患者早期康復的臨床效果。方法:對我院2017年1月到2018年6月間治療的急性腦血栓患者60例對比分析研究,對照組開展常規護理,觀察組進行綜合護理干預措施,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和日常生活能力指數,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干預前NIHSS評分和Barthel評分比較無差異(P>0.05);干預后觀察組NIHSS評分(75.34±15.65)分高于對照組(59.72±11.45)分(P<0.05),Barthel評分(12.43±3.22)低于對照組(17.83±4.54)分(P<0.05);在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93.3%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70.0%(P<0.05)。結論:急性腦血栓患者開展臨床護理干預有利于患者神經功能恢復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和臨床治療效果,應在臨床中廣泛應用。
【關鍵詞】護理干預;急性腦血栓;早期恢復;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1--01
腦血栓在臨床中為常見的腦血管疾病,是因患者腦部發生血栓造成腦組織局部血液循環受阻導致的缺氧缺血疾病[1]。隨著腦血栓病情的發展還會出現相關的神經缺損情況,患者在預后治療中會出現一系列神經功能障礙,對患者自身及家庭乃至社會均會造成負擔[2]。針對急性腦血栓患者開展護理干預對于患者早期康復有重要意義,本次研究分析護理干預對急性腦血栓患者康復的臨床價值,現分析報道。
1 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 患者資料為我社區在2017年1月到2018年6月間治療的急性腦血栓患者60例,將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分組每組30例,觀察組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在47-72歲之間,平均年齡56.1歲,受累部位左側偏癱20例,右側偏癱10例;對照組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齡在48-71歲之間,平均年齡55.9歲,受累部位左側偏癱18例,右側偏癱12例。比較兩組患者臨床基礎資料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開展急性腦血栓患者常規護理,對患者及家屬開展疾病健康教育,對皮膚進行清潔,保證患者口腔衛生,對患者飲食進行護理。
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上開展急性腦血栓護理干預,具體干預措施如下[3]:意識清醒患者應加強與其溝通,了解患者實際情況及內心想法,并解答家屬提出的問題,護理人員應用和藹的語氣耐心地與患者交流,及時改善患者出現的不良情緒,對患者予以鼓勵和表揚,讓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通過聽、讀、說等方式訓練患者語言功能,在康復早期可讓患者先辨識圖案,然后在根據團增加患者思維記憶,讓家屬與患者說其平時感興趣的事物,多于患者進行交流,并不斷刺激患者多說話,鍛煉其語言功能;患者在康復時應采取左右雙向側位或平臥位的體位,臨床護理人員開展積極的體位護理,幫助患者在床上進行雙腿屈伸動作,防止患者肢體出現痙攣,對于受累的患肢應幫助患者充分外展,并將手腕抬起避免發生水腫情況;對患者開展有針對性的吞咽功能訓練,在吞咽訓練過程中以坐位進行,鼓勵患者動手自行聯系,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鍛煉,減少嗆咳情況發生;待患者身體功能基本恢復后可進行行走訓練,在訓練早期可攙扶患者,幫助患者進行胎頭訓練,待能恢復正態姿勢后再加快行走速度。
1.3 觀察指標 應用美國國立衛生院神經功能缺損評分(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指數(Barthel)分別對患者神經功能和生活能力進行評價。
1.4 療效評價 根據患者功能缺損評分下降情況對臨床效果進行評價,治愈患者功能缺損評分下降超過90%,顯著進步患者功能缺損評分下降程度在45-90%之間;進步患者功能缺損評分下降程度在15-45%之間;無效患者功能缺損評分無變化。
1.5 統計學分析
本次數據錄入統計學軟件SPSS23.0中,當P<0.05則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干預前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NIHSS評分和Barthel評分比較無差異(P>0.05);干預后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NIHSS評分和Barthel評分比較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數據見表1。
觀察組30例患者中治愈20例、顯著進步5例、進步3例、無效2例,總有效28例,總有效率93.3%;對照組30例患者中治愈15例、顯著進步4例、進步2例、無效9例,總有效21例,總有效率70.0%。觀察組和對照組在干預后康復效果存在差異(P<0.05)。
3 討論
急性腦血栓患者在治療初期開展臨床護理干預,對患者語言、意識、吞咽、肢體功能等恢復起著有效輔助作用[4]。腦血栓發病較急病程發展較快,對患者腦組織功能損害較大,臨床恢復需要較長的時間,大多數患者在醫院不能完全康復需要出院后繼續進行康復訓練和治療[5]。出院后的社區護理干預對于患者的康復治療尤為重要,患者的出院康復護理需要家屬及患者完成,為了加強急性腦血栓患者的功能鍛煉,護理人員應鼓勵患者不放棄功能康復的希望,康復鍛煉應持之以恒。對于發生癱瘓的急性腦血栓患者在開始康復運動時會有疼痛情況,患者因害怕運動后加重疼痛感而拒絕康復訓練,護理人員應耐心細致的向患者和家屬進行解釋,應說服患者繼續開展康復訓練,避免發生相關并發癥如足下垂、足內翻、肌肉痙攣萎縮、肩疼痛、肩關節脫位等。綜上所述,急性腦血栓患者開展臨床護理干預有利于患者神經功能恢復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和臨床治療效果,應在臨床中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王桂蓮,護理干預對促進急性腦血栓患者早期康復的效果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18,22(23):3328-3329.
胡蘭芳,急性腦血栓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降低腦血栓患者致殘率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6,19(8):138-139.
秦文霞,張利敏,護理干預對促進急性腦血栓患者早期康復的效果評價[J],臨床研究,2017,25(3):160-161.
付艷麗,護理干預對促進急性腦血栓患者早期康復的臨床效果觀察[J],雙足與保健,2018,3(185):93-9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239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