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復護理對老年股骨頸骨折術后的護理效果觀察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目的:探究早期康復護理對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術后護理效果影響。方法:將本院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頸骨折骨折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觀察組,一組40例。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采取早期康復護理,對比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護理后Harris評分高對照組,差異性對比:P<0.05。觀察組患者的sf-36評分、護理滿意度評分同樣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性對比:P<0.05。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康復時間早于對照組,術后并發癥低于對照組,數據對比:P<0.05。結論:對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術后護理中開展早期康復護理能夠促使患者盡快恢復健康,縮短患者住院和康復時間,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值得推薦。
【關鍵詞】早期康復護理;老年;股骨頸骨折;護理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postoperative nursing care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femoral neck fracture. Methods: Eighty patients with femoral neck fractures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nd a group of 40 patient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took early rehabilitation care to compare the nursing effects. Results:The Harris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nursing, the difference was compared: P < 0.05. The SF-36 scor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scor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lso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rehabilitation tim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earli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complications after operation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Data comparison: P < 0.05.Conclusion: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for postoperative care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femoral neck fracture can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health as soon as possible, shorten the hospitaliz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time of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It is worthy of recommendation.
Keywords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ld age; femoral neck fracture; nursing effect
【中圖分類號】R683.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6-03--01
目前臨床上對于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主要是通過手術的方式進行治療,但隨著老年人體各項機能減退,以及老年股骨頸骨折病理學特點,患者術后需要長時間臥床休養,使得手術治療后康復時間延長,而且一旦護理不當還會導致患者發生褥瘡、術后并發癥,給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極大的傷害[1]。
為了能夠促使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能夠盡快恢復身體健康,臨床上不斷探索合適的護理方案。有關研究表明,對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開展早期康復護理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復,改善患者病情并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為此,在本次研究中,對本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展開深入研究,對其中80例患者進行分組護理,以下是詳細內容。
1 資料、方法
1.1 資料
在2016年12月到2017年12月間選擇本院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這80例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按照計算機序列法隨機分成對照組、觀察組,40例為一組,前者開展常規護理、后者實施早期康復護理。所有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均符合臨床診斷標準,患者及其家屬均同意參與此次研究。
納入標準:①存在受傷病史、摔傷病史;②患者臨床表現為:關節腫脹、疼痛、活動受限、患側肢縮短等;③經X線檢查確診骨折部位屬于股骨頸骨折。
排除標準:①存在手術禁忌癥;②存在嚴重心肺功能衰竭、肝腎功能衰竭、合并患有嚴重腦血管疾病等患者;③患者存在意識障礙、無法自主表達自身想法;④存在股骨頭手術病史患者、其他部分骨折患者。
對照組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齡63~88歲,平均(72.4±4.6)歲; 觀察組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齡65~87歲,平均(72.6±4.5)歲。
將上述兩組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對比后,差異性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80例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均根據其病情、生理年齡、骨折特征等開展對應的手術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開展常規護理,觀察組股骨頸骨折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早期康復護理。
常規護理:遵循醫囑對患者進行術前健康指導、術后密切關注患者生命體征變化,遵循醫囑給予術后用藥護理、生活指導等。
早期康復護理:①健康宣教 在對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開展早期康復訓練前,應與患者進行密切有效的交流,告知患者開展早期康復訓練的必要性以及后期康復訓練的內容,并詢問患者是否能夠接受。關心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的心理狀態,對患者進行一對一式心理指導,取得患者的理解和家屬的配合,以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從而順利開展康復訓練[2]。②術前早期康復指導 術前指導患者進行相關康復訓練指導,讓患者提前了解術后相關運動內容,從而促進患者后期能夠熟練掌握運動技巧,減輕護理工作壓力,提高術后康復訓練效果。
?、劭祻陀柧殐热?nbsp; 術后第一天,將患者患側肢外展30°保持中立位,當患者下肢恢復感覺后,開展踝關節屈曲和背曲訓練。術后第二天,指導并協助患者實施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訓練。術后第三天,根據患者承受疼痛程度進行考慮,指導并協助患者實施患側肢屈膝運動,訓練時注意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從被動訓練注意過度到半主動式訓練。術后第四天則根據患者手術類型,開展正確的坐姿訓練,并活動患者上肢和健側肢。術后五~七天,對患者患側肢進行屈膝功能鍛煉以及坐位功能鍛煉,術后2周根據患者恢復情況評估患者是否能夠出院[3]。④出院后康復護理 當患者出院后,對其開展延續性康復護理,定期與患者進行隨訪,詢問患者和患者家屬康復訓練過程,并堅持接受康復訓練,提升康復訓練效果。
1.3 觀察指標
觀察對比兩組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護理前后髖關節功能評分(Harris)、生活質量(SF-36)評分以及護理滿意度評分。并比較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康復時間以及并發癥發生率。
Harris評分標準:0~100分,分值與患者的髖關節指標呈正比。
SF-36評分標準:共對患者8個維度進行評價,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會功能、軀體功能等,總分100分,分值與患者生活質量呈正相關。
護理滿意度評分采用本院自制量表進行調查,由患者對護理環境、護理內容、護理方式、護理態度、整體護理進行評分,各項指標分值均為20分,總分為10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護理滿意度越高。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3.0版,計數資料以(%)表示,兩兩對比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以()表示,兩組數據比較采用t檢驗;以P值<0.05表達組間差異性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護理前后Harris和SF-36評分 護理前,對照組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中的Harris評分、SF-36評分分別為:63.73±4.29(分)、72.49±3.59(分);觀察組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Harris評分、SF-36評分分別為:63.71±4.30(分)、73.25±3.52(分),組間差異性并無統計學意義:P>0.05。
護理后,對照組患者Harris評分、SF-36評分分別為:76.10±3.58(分)、78.51±4.21(分);而觀察組Hariis評分高于對照組、SF-36高于對照組,分別為:85.39±4.28(分)、83.68±4.87(分),組間差異性對比:P<0.05。
2.2 對比兩組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住院時間、康復時間 觀察組老年股骨頸患者住院時間為13.28±2.41(d),對照組患者的住院時間:16.50±2.80(d),差異性對比:t=5.513 P=0.000。觀察組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康復時間為64.32±3.57(d),早于對照組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的康復時間:72.91±4.53(d),組間數據對比:t=9.419 P=0.000。
2.3 對比兩組股骨頸骨折患者并發癥發生率 術后,觀察組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共發生2例并發癥:1例肺部感染、1例靜脈血栓,并發癥發生率為5.00%;而對照組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中出現8例并發癥,其中3例肺部感染、3例肺栓塞、2例下肢靜脈血栓,并發癥發生率為:20.00%,組間數據對比結果顯示:卡方值=4.1143 P=0.0425。
2.4 對比兩組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 觀察組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各項評分分別為:護理環境(16.37±1.29)分、護理內容(17.22±1.31)分、護理方式(15.69±1.28)分、護理態度(16.03±1.39)分、整體護理(17.49±1.11)分,總分為:92.48±3.41(分);而對照組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中,護理環境、護理內容、護理方式、護理態度、整體護理分別為:13.11±2.18(分)、12.30±1.64(分)、11.04±1.98(分)、12.39±2.01(分)、11.29±2.29(分),總分為:78.72±3.48(分),數據比較:P<0.05。
3 討論
隨著當前我國逐漸步入老年化社會,老年股骨頸骨折病例數隨著增加。該疾病作為外科常見病之一,給老年人群生活、工作造成極大的影響。導致該疾病發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骨質疏松導致骨強度降低以及老年人髖周肌群退化,反應遲鈍,無法有效抵消髖部有害應力等。一旦老年患者受到外界應力傷害,包括:跌倒、滑到、上肢或下肢突然扭傷等,均會導致老年人發生股骨頸骨折。
該疾病雖然能夠通過手術得到有效治療,但是由于發病患者多為老年人,受到其生理因素影響容易給患者帶來并發癥、術后疼痛、心理壓力等。因此對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開展早期康復護理十分必要[4]。
早期康復護理指的是盡早對患者開展肢體運動訓練,在患者術后穩定期以時間為單位,盡早幫助患者開展運動訓練,促進局部血流循環,促使患者骨折部位盡快恢復。早期康復護理能夠有效促進患者患側肢功能恢復,改善患者運動功能。能夠有效避免長期臥床休養而導致患者出現壓瘡、靜脈血栓等并發癥,并促使患者能夠盡快出院,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5]。
在本次研究中,對觀察組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開展早期康復護理后,患者Harris評分高于對照組、SF-36評分以及護理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性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早期康復護理不僅能夠改善患者術后髖關節運動功能,還能夠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而且觀察組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住院時間、康復時間均早于對照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性對比:P<0.05。提示早期康復護理有助于提高患者康復速率,并縮短患者住院時間,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對患者盡快康復具有積極影響。
綜上所述,對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實施在早期康復護理有助于提高患者臨床療效,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縮短患者病程,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和護理滿意度,值得推薦。
參考文獻
陳波珍,汪春春.早期康復護理對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的應用價值探討[J].基層醫學論壇,2018,22(12):1677-1678.
馮白茹,薛曉霞.早期康復護理對老年股骨頸骨折全髖關節置換術后的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8,3(12):165-166.
張聰琴.早期康復護理對老年股骨頸骨折全髖關節置換患者的臨床價值[J].中國基層醫藥,2018,25(2):267-269.
譚婷婷,邢亞妮.術后早期康復護理對股骨頸骨折患者髖關節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8,3(29):172-173.
王鳳濤,徐艷,馮晨.早期康復護理對老年股骨頸骨折半髖關節置換術后的護理效果[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44):139-13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698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