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育人推動職業院校服務區域經濟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2016年,福建省教育廳在全國率先實施“二元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面向企業在職員工開展全日制專科學歷教育。構建“七個二元”的新型培養模式,打通企業技術工人學歷提升通道,實現高效、高質、精準的職業教育人才供給。泉州市作為民營經濟大市,在產業轉型升級的新環境中,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在此背景下,泉州市政府積極貫徹國家、省的文件精神,立足區域產業轉型升級的實際情況,指導各職業院校精準選擇試點專業,分類指導,并充分發揮市級職業教育專項資金的導向和推動作用,通過學費減免和實踐經費補助等方式,積極推動區域行業企業積極參與“二元”制人才培養試點項目,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取得良好的成效。
[關鍵詞] 二元制;職業院校;區域經濟;泉州市
[中圖分類號] G64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6043(2019)04-0194-03
2014年,國務院、教育部先后印發文件,要求開展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的現代學徒制試點,進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機制。2015年,福建省政府出臺《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若干意見》,要求“明確加快推行現代學徒制,打造福建版“二元制”職業教育”。為貫徹落實國家和福建推進“二元制”職業教育發展的有關要求,主動服務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社會發展,福建省教育廳在全國率先實施“二元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面向企業在職員工開展全日制??茖W歷教育。構建“企業與學校二元主體、學徒與學生二元身份、師傅與教師二元教學、企業與學校二元管理、企業與學校二元評價、畢業證與職業資格證二元證書、全日制與非全日制二元學制”的新型培養模式,打通企業技術工人學歷提升通道,實現高效、高質、精準的職業教育人才供給。
泉州市積極貫徹國家、省的文件精神,立足區域產業轉型升級的實際情況,指導各職業院校精準選擇試點專業,分類指導,并充分發揮本級職業教育專項資金的導向和推動作用,通過學費減免和實踐經費補助等方式,推動區域行業企業積極參與“二元”制人才培養試點項目,成效顯著。
一、主要舉措
2017年,泉州市共有10所院校與51家企業在23個專業開展試點,招生276名,獲批省級試點項目數全省最多,基本覆蓋全市主要產業。
?。ㄒ唬┚珳蔬x擇試點專業
二元主導,其本質就是在滿足區域產業經濟發展需求前提下,探究職業院校和企業的利益共同點,提升兩者共和合作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職業院校教書育人和企業實踐操作的作用,聯合培養區域產業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因此,“二元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是否能取得成功,并且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產生推力,其關鍵在于精準選擇產業所急需的專業。按照福建省教育廳關于“二元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項目的申報條件,泉州市教育局主動介入,引導各高職院校圍繞地方經濟發展的重點產業,結合院校自身發展定位和專業特色,主動對接,積極申報。
自2016年“二元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項目啟動以來,泉州市共有23個專業申報成功,且分別與泉州市重點產業對接,如機械制造、服裝紡織、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等,對地方企業產業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撐,很大程度讓企業拜托招人難、留人難的困境。其中泉州紡織服裝職業學院依托石獅市的紡織鞋服產業優勢,開展全產業鏈的合作模式,推進“二元”制試點的集群發展模式;泉州工藝美術職業學院也依托德化“瓷都”的區位優勢,契合產業開展相關專業的試點。
泉州“二元”制試點專業主要對應產業情況表
?。ǘ﹪栏裨O定合作企業條件
作為“二元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項目中育人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合作企業不僅僅扮演企業和受教者的角色,為學員提供真實的實習實訓環境和生產環境,更要主動參與到改革試點的各項工作中,尤其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課程體系的構建和課程標準的設置等方面要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時,還要在企業內部選拔一批技術骨干,擔任學員的企業導師,全面參與到“二元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中來。
基于這樣的要求,泉州市要求高職院校選擇的合作企業必須要符合相應的條件:一是合作企業應為規模以上企業,在全省行業內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二是合作企業應為區域經濟繼續發展的產業企業,有先進的實訓設備和生產設備。三是合作企業能夠也愿意為學員配備技術骨干作為企業導師。四是合作企業應當有完善的人才培養和管理制度。五是合作企業有完善的安全管理體系。從推行這項改革一段時間以來情況看,以上五個方面,是這項改革能否順利推進的基本條件。
(三)科學制定項目方案
目前,泉州市已經成立了智能制造和醫藥護理等2個省級職業教育集團和建筑設計、經濟貿易、信息技術、紡織服裝、幼兒教育、機械制造和鞋業等7個市級職業教育集團,并以此為依托,由學校與合作企業聯合相關的行業協會,成立“二元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工作機構,針對改革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共同制訂試點工作方案,更好的推動二元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如:泉州輕工學院、黎明職業大學和泉州紡織服裝職業學院分別與合作企業成立校企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改革試點項目工作領導小組和二級學院,共同制定和實施“二元制”人才培養方案,探索“二元制”彈性學制和學分管理制度,確?!岸啤比瞬排囵B模式改革順利有序推進。
(四)構建“省-市-?!北U象w系
在貫徹落實省教育廳關于高職教育“二元”制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的各項政策的基礎上,泉州市也出臺了相應的地方政策,為“二元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在泉州落地保駕護航。一是建立由市長擔任聯席會議總召集人,分管工業、教育的副市長分別擔任副總召集人的市、縣兩級職業教育聯席會議制度,并以泉州市職業教育聯席會議辦公室名義印發了《泉州市提升職業教育服務產業發展能力工作要點》,明確提出在全市職業院校全面推行“二元”制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二是設立“二元制”試點專項資金,為“二元制”試點項目的推進提供有力的經費保障。一方面泉州市政府給予“二元制”學員每生每學年4000元的獎補,作為“二元制”合作企業負擔的實踐經費。2016、2017兩年,泉州市為當地301名“二元制”學員支出230.8萬元;另一方面,針對地方重點產業急需專業和相對艱苦專業,給予“二元制”學員每生每年6000元的學費減免,2016、2017兩年,泉州市為84名“二元制”學員支出100.2萬元。三是結合“二元”制試點專業設立市級職業教育專業設置“正負面清單”,引導各高職院校面向紡織鞋服、機械裝備等我市重點產業培養急需的人才,提升行業企業的競爭力。同時,各高職院校立足各自的辦學定位,制定校級層面的制度體系,并設立相應的專項資金確保試點項目的高效推進。黎明職業大學發揮省級示范性院校的品牌優勢,在泉州市建筑職業教育集團內開展“二元”制試點,與國際貿易行業協會開展跨境電商領域的合作;泉州輕工職業學院利用自身辦學優勢,與學校的出資方安踏集團和恒安集團等行業龍頭企業,開展“二元”制試點;泉州紡織服裝職業學院利用區位優勢,與石獅市的紡織服裝相關企業開展基于紡織服裝全產業鏈的“二元”制試點。 ?。ㄎ澹┐_?!捌邆€二元”落地
泉州市教育局要求各職業院校嚴格落實“七個二元”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并要求各職業院校結合自身實際,按“一校一品”的策略,推進項目的實施。例如:黎明職業大學國際商務專業(跨境電商方向)共招收的31名員工,大部分為企業總裁和高管,學校根據學生情況,進行分類分層次教學,分別組建“黎大總裁班”和“學員晉升班”,對總裁和高管,教學內容以理論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升為主,對其余員工,按“新員工——老員工——師傅”的能力要求,設置課程體系,并通過“送教入廠”和“白+黑”等形式,為“二元制”人才培養質量提供了有力保障。泉州輕工職業學院與恒安集團、安踏集團等合作企業共同制定實施“12345”工作方案,即:打造“1”個“二元”制校企協同育人平臺,融合學校和企業“2”個教育教學實施系統,校企共同建設專業教學指導、專業師資、學生管理等“3”支隊伍,落實“機制、組織、制度和經費”等“4”項保障,推進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師資隊伍、實踐條件和評價制度“5”個建設項目,獲得合作企業的一致好評。泉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華光職業學院等院校也分別結合自身辦學定位和特色,與合作企業形成良好的協同育人長效機制。
二、取得成效
?。ㄒ唬┩苿訁^域經濟持續發展
紡織服裝產業作為泉州的重點發展產業,正處在升級換代的關鍵時期,“二元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出現,不僅為企業解決了員工專業技能提升的問題,同時幫助企業穩定員工,緩解企業招工難題,為紡織服裝企業乃至整個行業的升級換代提供了人力支撐。在泉州,已經有越來越多企業看到“二元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帶來的經濟效益,如大帝集團、華寶集團,主動要求與相關高職院校開展人才發展戰略合作。目前,泉州紡織服裝職業學院已經建立了“大帝集團分院”、“華寶集團分院”,“柒牌學院”也即將落地。
由晉江市政府主導,五大知名企業(金龍集團、恒安集團、安踏集團、潯興集團、艾派集團)共同投資的泉州輕工職業學院,自2009年創建以來,依托五大股東企業,發揮區域經濟活躍和產業集群的優勢,依據產業開設專業,根據企業需求開設課程,突出實踐教學和校企合作,開設了“恒安機電班”、“安踏鞋服班”、“潯興模具班”等多個訂單培養特訓班,并在恒安集團開設了“企業大專班”,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ǘ┩七M試點院校教學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通過實施“二元”制試點工作,推動我市各試點院校主動適應泉州乃至福建職業教育發展戰略布局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結合學校自身辦學特點和辦學定位,走特色發展、差異化發展道路,提升專業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的契合度。
?。ㄈ┩苿赢a教深度融合,形成校企共贏
進一步發揮企業在“二元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中的主體作用,通過共同培養、共同管理、共同育人等方式,實現校企深度合作。一方面企業參與有效改變試點院校試點專業的教育教學理念,促進教學方法改革,推進實訓條件的建設,助推試點院校形成鮮明辦學特色。另一方面,試點專業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的反饋,又可以作為校企共同制定、修訂人才培養方案的依據,推動教育教學更加貼近企業需求,更好地實現校、企在人才培養方面的深度融合。
(四)促進教學共進
學校教師、企業教師和學員發揮各自的優勢,形成教與學共同進步的良性循環。一方面企業導師和學生來自企業一線,具有較高的實際操作經驗,在技能培養過程中,與學校教師的理論教學形成良好的互補性;另一方面,學校教師通過教學過程真正掌握了企業的生產技能,而企業教師通過共同教學系統的掌握崗位的知識體系,學員在此過程中通過知錯糾錯和補缺補漏全面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例如:黎明職業大學開設的跨境電商“總裁班”,其學員具備豐富的實戰經驗和企業管理經驗。
?。ㄎ澹椭髽I留住人才,促進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
一方面,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較快提高對企業的認知,包括職業要求、工作職責、工作技能、企業文化等;學員“就地就業”后,對培訓企業產生一定的感情,進而產生在企業長期工作的意愿,成為企業“留得住”的人才。另一方面,企業選送優秀員工到試點院校試點專業學習,通過在校學習,有效學員解決理論知識不足的問題,進一步拓寬其職業發展空間,也為企業快速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證。在這過程中,企業保證了任用人員的穩定性,提供了企業員工良好的技能學習的平臺,同時通過系統的學習企業員工在這個平臺上積極鉆研業務知識,對企業發展提出新舉措,企業產能和研發都有了新的突破。
?。┨嵘呗毥逃绊懥?
項目實施以來,受到政府部門、媒體、行業企業和學生家長的多方關注,全面提升高職教育的影響力。一是各級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高度關注“二元”制人才培養試點,2017年,福建省“二元”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現場推進會在泉州輕工職業學院舉行,“政行企校”多方為“二元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出謀劃策,同時也提升了泉州在全省職業教育的影響力;二是媒體聚焦“二元”制人才試點工作,《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和《泉州晚報》等主流媒體均對泉州市的“二元”制試點情況進行了報道;三是企業積極參與“二元”制人才試點,項目實施以來,泉州市多個行業龍頭企業積極參與項目的實施,包括安踏集團、恒安集團、鳳竹集團、九牧王服飾等年產值億元以上規模企業均積極參與。
[參考文獻]
[1]陳鋒,陳星毅.產教融合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福建省職業院?,F代學徒制與“二元制”項目建設的創新舉措[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8(5):117-119+128.
[2]施政.福建省“二元制”職業教育的探索與啟示[J].林區教學,2017(6):23-24.
[3]江允英.“二元制”人才培養機制研究——以福州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5):34-37.
[責任編輯:潘洪志]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82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