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糧農集團:打造“五個五·全流程”示范模式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陜西糧農集團按照財政部、國家糧食局關于實施“優質糧食工程”有關要求,積極推進“中國好糧油”行動計劃,擴大“中國好糧油”社會美譽度和市場引領力,成效顯著。
2018年12月27日,中國糧油“百強”企業年會暨全國放心糧油供應網絡建設經驗交流會在福建省廈門市舉行。會上發布了2017年度中國糧油加工企業“50強”和“10強”榜單,陜西糧農集團旗下的西瑞集團躋身“中國小麥粉加工企業50強”,這是西瑞集團連續多年獲此殊榮。《農經》記者在會上就陜西糧農集團近年來是如何在“中國好糧油”行動中發揮示范作用這一問題,采訪了陜西糧農集團副總經理潘智炎。
最早成立的省級糧農一體化產業集團
陜西糧農集團是陜西省委省政府在2012年整合省農墾集團、省儲備糧管理公司、西瑞集團、油脂集團、軍糧供應站、糧食物流集團六戶省屬國有糧農企業組建而成的,注冊資本16.1億元(不含農墾集田,農墾集團工商登記注冊資本20億元,2008年土地資產評估29億元)。2012年7月6日掛牌成立,2012年12月18日正式運營,在全國是最早成立的省級糧農一體化產業集團,主要從事現代農業、糧油收儲貿易、糧油食品工業、營銷物流服務和產融結合業務。
潘智炎介紹道,目前,陜西糧農集團本部設辦公室、規劃發展部、運營管理部、財務資產管理部、審計法務部、黨群工作部六個職能部門。共有12戶一級子企業(其中:國有全資企業八戶,合伙企業兩戶,參股企業兩戶),71戶二三級子企業(其中:國有全資企業36戶,參控股企業35戶)。截至2018年7月底,總資產93.67億元,凈資產42.71億元(歸屬于母公司的凈資產37.59億元),資產負債率54.4%。職工總數7601人,在職4328人,離退體3273人。2014年,榮獲“中國十大糧油集團”稱號;2017年被國家糧食局確定為全國首批“中國好糧油示范企業”,被國家糧食局、中國農發行確定為“重點支持糧油產業化龍頭企業”,被中國糧食行業協會評為“全國放心糧油示范工程示范加工企業”、“中國小麥粉加工企業50強”,位列陜西省百強企業第35位,在全國省級國有糧食企業中排在前六位。
潘智炎表示,截至目前集團所獲得的數據顯示,2012至2017年五年期問,集團營業收入從22.53億元增長到109.62億元,年均增長37%;利潤總額從1434萬元增長到6116萬元,年均增長33%;總資產從48.91億元增長到98.43億元,增長2.01倍;凈資產從22. 78億元增長到40.59億元,增長1.78倍。
2018年以來,陜西糧農集團緊扣中央高質量發展要求和全省追趕超越發展主題,貫徹落實省委“五新”戰略決策部署,圍繞確保實現省國資委年度業績考核指標和糧農集團自定奮斗目標,突出穩健增長和高質量轉變,堅持轉型升級第一要務,堅持改革創新和項目建設兩輪驅動,大力推動大事、難事破題,延續了前五年快速向好的發展勢頭,經濟運行總體平穩,質量效益持續提升,規模增長穩中有進。
2018年1至10月實現利潤總額8134.74萬元(計提減值1847萬元),較上年同期5778.37萬元增加2356.37萬元,增幅達到40.78%。預計全年可實現利潤總額9217萬元計(提減值2120萬元)。實現營業收入101. 42億元,較上年同期91.74億元增加9.68億元,增幅達到10.55%。預計全年可實現營業收入121.5億元。
“好糧油示范模式”
潘智炎指出,陜西糧農集團“好糧油示范模式”的主要內容是:“五個五·全流程”,即:圖繞構建好種子、好原料、好加工、好產品、好營銷的“五好”產業鏈,開辟統一供種、統一種植、統一服務、統一收獲、統一收購“五統一”訂單種植基地,形成分產地、分品種、分等級、分價格、分倉位“五分開”分類收儲流通體系,打造優質面粉、大米、油脂、雜糧、主食“五大”好糧油產品線,建設品牌、渠道、平臺、終端、物流“五位一體”營銷示范體系,健全覆蓋生產、采購、儲存、運輸、加工、銷售“全流程”質量控制及可追溯體系。
通過創建“五個五·全流程”好糧油示范模式,有效整合全集團糧油產業資源,更好地發揮了國有糧食產業龍頭企業的示范帶動作用和對生產、消費的引導作用。目前示范行動已取得一些顯著成效。
一是通過良種推廣示范行動,促進陜西優質原糧生產,引導農民種好糧。以下屬農星集團種業公司為主體,連續多年開展優質糧油品種篩選對比試驗,選定鄭麥366、豐德存麥5號等優質強小麥品種進行推廣,建立1.5萬畝“中國好糧油”良種示范基地。
二是通過訂單種植示范行動,有力推動糧食種植結構調整,引導農民售好糧。以下屬省儲備糧集團、西瑞集團為主體,從2015年開始訂單種植,從2015年最初的10萬畝、2016年50.53萬畝,發展到2017年的110萬畝,實現在陜西省關中地區16個主產縣(區)完成優質小麥訂單種植面積110萬畝,合作主體包括22個農業公司、24個專業合作社、18個家庭農場、51個村委會、55個種植大戶,服務農戶12.62萬戶。2018年陜西糧農集團的訂單目標是240萬畝,其中小麥160萬畝,玉米70萬畝,油菜和雜糧各5萬畝。目前已實現小麥180萬畝,玉米30萬畝。
三是通過分類收儲示范行動,形成糧食優質優價交易機制,實現企業收好糧。糧農集團所屬糧食收儲企業每年原糧經營量達500萬噸以上,既是陜西省最大的糧食流通主體,也是集團訂單收購交易的主力軍。2017年陜西糧農集團充分利用規模經營優勢,省內優質小麥訂單收購量達到15萬噸以上,在河南、河北、山東、新疆、黑龍江等地優質小麥、稻谷采購量達到20余萬噸,示范、引領和維護了陜西優質優價的糧食市場交易機制和市場環境,既滿足了加工企業的優質原糧需求,又促進了糧食生產提質進檔和農民增產增收。
四是通過加工升級示范行動,保障陜西優質糧油食品的有效供給,確保企業生產好產品。所屬糧油加工企業產品覆蓋面粉、大米、油脂、雜糧、主食五大類100余個品種,具有陜西乃至西北最大的糧油綜合加工能力和集約化、專業化經營優勢。2017年集團安排支持產品研發、質量管控、技術改造、管理提升等資金2000余萬元,實施研發中心技術裝備提升和面粉生產線、食用油生產線工藝改造,推出大米、面粉、雜糧、食用油等17款新產品,促進了集團產品結構提質升級,企業優質原料采供、優質產品生產能力得以大幅提高。 五是通過營銷示范行動,進一步提高了產品市場覆蓋率和占有率,更好地滿足了消費者對優質糧油食品的需求。所屬營銷企業圍繞品牌打造及產品銷售渠道、平臺、終端和物流配送,全面推進“中國好糧油”營銷示范體系建設。2017年集團安排支持品牌建設、好糧油產品宣傳、020示范體系建設等資金3000余萬元,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廣泛開展“中國好糧油”宣傳,自主研發“優糧網購”電商平臺,結合“中國好糧油”陜西糧農示范店線下開業,形成020垂直電商新模式。2018年春節供應期間,集團糧油產成品銷售業務同比增長3g%,市場占有率逐年提高。
六是通過質量管控示范行動,牢固樹立“國企品質、健康責任”的產品理念,確保優質糧油產品的質量安全。集團2017年成立陜西糧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建立了專業化的技術服務平臺。當年安排質量管控專項資金300余萬元,推進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手段,以糧油加工企業為中心,圍繞“五好”糧食產業鏈建立覆蓋生產、采購、儲存、運輸、加工、銷售全流程的質量控制及可追湖體系建設,實行集團產品流通鏈、信息鏈和責任鏈的全程控制,全面提高企業食品安全保障能力。
品牌聚焦引領戰略
糧食產業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糧食和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產業的蓬勃發展,更離不開優質農產品品牌的培育。
潘智炎表示,陜西糧農集團目前正在實施“品牌聚焦引領戰略”。陜西糧農集團主要產品有糧油食品和農副系列產品五大類120多個品種,擁有“西瑞”、“水鴨”、“軍星”、“秦力”四個陜西省名牌產品和四個陜西省著名商標。
目前“西瑞”是覆蓋米面油全面類的品牌,“秦力”為區域性面粉品牌,“水鴨”為區域性油脂品牌,“軍星”為渠道品牌。集團實施的“品牌聚焦引領戰略”主要是圍繞陜西糧農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全力打造“1+x”品牌戰略體系(其中,“1”指的是“陜西糧農”企業品牌,“X”是指陜西糧農旗下各產品品牌)。
到2020年,把陜西糧農及其核心子品牌打造成西部糧油第一品牌和全國有一定影響力的品牌。具體的措施是以“陜西糧農”作為企業品牌,由多產品品牌戰略向單一的綜合性品牌戰略轉變,集中資源全力強勢品牌戰略,提升企業品牌和產品子品牌之間的互助互力,協同發展。
首先,突出“陜西糧農”企業品牌,以國企作為背書,所有產品外包裝均體現“陜西糧農”標識。
其次,按照產品品類設置品牌,而非以各企業為單位。為確保市場影響力及占有率,每一品類產品均有主品牌及輔助品牌。
最后,培育一個共享品牌,即集團所屬企業均可統一使用的品牌,涵蓋集團所有產品品類。
據潘智炎稱,目前,陜西糧農集團層面己出臺了《陜西糧農品牌管理暫行規定》,正在邀請行業知名策劃公司對集團品牌整合及宣傳制定一攬子計劃和方案。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89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