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佳片有約
影片《流浪地球》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是由郭帆執導,吳京特別出演,屈楚蕭、李光潔、吳孟達、趙今麥領銜主演的科幻片。
該片講述了在不久的未來太陽即將毀滅,太陽系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而面對絕境,人類將開啟“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新家園的故事。
該片于2019年2月5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影片概覽
科學家們發現太陽急速衰老膨脹,短時間內包括地球在內的整個太陽系都將被太陽所吞沒。為了自救,人類提出一個名為“流浪地球”的大膽計劃,即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萬座發動機和轉向發動機,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用2500年的時間奔往另外一個棲息之地。
中國航天員劉培強在兒子劉啟4歲那年前往國際空間站,和國際同儕肩負起領航者的重任。轉眼劉啟長大,他帶著妹妹朵朵偷偷跑到地表,偷開外公韓子昂的運輸車,結果不僅遭到逮捕,還遭遇了全球發動機停擺的事件。為了修好發動機,阻止地球墜入木星,全球開始展開飽和式營救,連劉啟他們的車也被強征加入。在與時間賽跑的過程中,無數的人前仆后繼,奮不顧身,只為延續百代子孫生存的希望……
【素材解讀】
作為第一部對標好萊塢科幻大片水準的國產科幻大片,主創團隊在現實中面臨的困難,恐怕不亞于《流浪地球》里各位角色在劇情設置中所面臨的困難。面對重重困難和巨大挑戰,《流浪地球》的戲里戲外都洋溢著英雄主義氣概。面對資金短缺、經驗缺乏、人才匱乏、技術能力不夠等重重困難,主創團隊一方面承擔著巨大的經濟風險,一方面頂著壓力開展艱苦卓絕的拍攝工作。如果沒有一點英雄主義和獻身精神,影片取得最終成功實在是難以想象的事情。
當然,光有精神還不夠。一部電影佳作的誕生,還要求高度的敬業態度和專業水準。作為第一部國產科幻大片,影片的創作制作面臨著經驗缺乏、無從借鑒的困難,從概念設計到服裝、道具、化妝、場景、后期特效,都要摸索前行。通過影片幕后的新聞報道,已經可以一窺這群電影人的初心和匠心——4年籌備時間,100年編年史設計,2000多個特效鏡頭……對這部電影作品,7000多人的龐大團隊傾盡心血。正是這種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敬業態度和專業精神,才換來影片上映后的璀璨綻放。
《流浪地球》的現實意義,絕不僅僅是幾十億元票房和一片贊譽。它更大的貢獻,在于創作影片的過程中,培養、鍛煉了一大批技術團隊和方方面面的人才力量。通過參照“好萊塢模式”生產制作類型化大片,大大提高了中國電影工業標準化、流程化水平。此外,《流浪地球》所呈現的思想、情感和審美,也為國產科幻電影提供了一種范式。這些人才隊伍彌足珍貴,這些經驗、路徑和模式更應該進行總結提煉,逐漸形成一整套標準、流程和規范,并進行固化和推廣。這些工作,將為后來的電影人開辟道路,為更多優秀的國產科幻電影、類型化大片的涌現,從創作制作的人才、標準、流程和機制等方面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在“中國科幻電影元年”之后,開辟一個中國科幻電影、中國類型化大片的全新時代。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90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