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基于發展視角下對音樂考級的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隨著人類文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注重音樂的培養,多數家長和教師選擇用考級或者比賽的方法檢驗和督促孩子的學習,但在考級學習的過程中容易出現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關鍵詞】音樂考級;基本功;風格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每年的考級都會安排在暑假,在考級的科目中,鋼琴這門樂器是考試中的熱門。而考級中容易出現哪些問題,又應該如何找到解決辦法,則是琴童與家長需要思考的問題。
  一、只以考級為目的的鋼琴學習
  在鋼琴的學習中,“考級”是熱門的詞語,學生家長之間見面最常問的就是:“你家孩子今年考幾級?”。我國業余鋼琴考級的考生每年呈逐步上升的趨勢,所以,多數培訓機構及為了配合家長的需求,檢驗教學及學生的學習水平,均安排了考級這個項目。作為檢驗或督促學生的課程學習,這是一種促進學生學習的方法,但是,有些培訓機構、家長、教師為了考級而考級,這就導致了盲目地讓學生參加考級,學習的目的僅僅是為了通過考級,拿到考級證書。這樣過度地看重鋼琴考級,對鋼琴的學習是弊大于利的。由于考級是固定的教材,固定的曲目,這會導致學生在學校中只練習考級曲目,忽略了鋼琴學習中其他的教材,會導致基本功不扎實,涉獵較少鋼琴曲目,學習范圍狹窄等問題。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會發現,發現很多學生只會彈奏考級曲,雖然也通過了考級,但手指的力度與靈活度依然不夠,沒有理解曲目的創作意圖和正確的表達情感,也無法彈出樂曲需要表達的音樂形象及內容。
  二、揠苗助長
  羅伯特·舒曼曾經說過一句值得令人深思的話:“應當努力把簡易的樂曲彈得正確,彈得完美無疵;這要比把困難的樂曲草草了事地彈一遍好得多!”在學習鋼琴的過程中,有些家長盲目追求級別,大幅度跳級,比如,第一年考過一級,第二年就設定了考五級的目標,而有的培訓機構為了吸引學生,甚至在宣傳的時候跟家長保證可以“一年能開音樂會,三年考到十級”。考級本應該循序漸進,根據自身學習水平選擇合適的級別參加考試,合理的級別選擇是獲得優秀考級的基礎。技不達標、揠苗助長在考級中展示出來則是僅僅能將曲目音符彈下來,但技術性的問題、音樂樂句、手指獨立性及快速跑動都達不到樂曲的要求。以中國音樂家協會為例,我國由中國音協于1990 年推出了全國音樂考級,其目的是為了普及音樂教育,提高全民素質。根據中國音協通知,從2017年起,八級以上不得跳級報考,特別優秀者可同時報考兩個級別。2016年報考九、十級未通過者可報考原級別。這樣八級、九級、十級必須嚴格按照順序考,限制了高級別跳級嚴重的現象,也給盲目揠苗助長的教師與家長以警示。 鋼琴考級不要僅僅是拿到最高級十級證書,而要為了鍛煉自己技巧水平而考級??偟膩碚f,鋼琴考級是有難度值和技巧性的,但是,盡管如此,只要鋼琴學習是從基礎穩步學習,考級不會很難。“萬丈高樓的崛起始于一步步的積累。”“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变撉俚膶W習過程中必須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去積累。 “只有量的積累,才有質的飛躍。”鋼琴學習中重要的一點包括基本功的訓練,只有基本功牢固了,才能“站得更穩,走得更遠,飛得更高”。
  三、對曲目完成要求過低
  以中國音樂家協會考級為例,一級、二級分為四個部分:基本練習、技巧性練習曲、中國樂曲、外國樂曲。三級到七級分為四個部分:基本練習、技巧性練習曲、復調性樂曲、樂曲。從八級開始強調了音樂時期與風格,八級到十級分為四個部分:基本練習、技巧性練習曲、巴洛克——古典風格樂曲、浪漫——近現代風格樂曲。但從實際考生的完成情況來看,有一部分對考級要求沒有理解到位,認為把曲目的音彈下來就可以了,有的甚至音準、節奏都不對,特別是高級別對速度、情感都有要求,很顯然樂曲僅僅彈下來是不夠的,這只是最基本的要求。
  在樂曲分類中,明確有中國樂曲、外國樂曲之分,明確有巴洛克——古典風格樂曲、浪漫——近現代風格樂曲之分。這就要求演奏者要把握樂曲的風格?!帮L格”在藝術中的涵蓋面非常廣泛,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風格特點,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風格特點,不同的作曲家有不同的風格特點。周廣仁先生有一句話說得非常好:“音樂風格把握的錯誤,在某種程度上比彈錯音還要嚴重?!?
  (一)中國樂曲與外國樂曲風格特點不同
  世界各國的民族音樂都有自己的風格特點。由于中外文化差異,外國曲目的選擇風格迥異,有一級曲目選用的《搖擺的印第安人》《春之歌》;二級曲目選用的《G大調蘇格蘭舞曲》《女神之舞》;三級曲目選用的《布列舞曲》《小詼諧曲》;四級曲目選用的《小步舞曲》《森林波爾卡》;五級曲目選用的《圣誕老人》;七級曲目選用的《塔蘭泰拉舞曲》;八級曲目選用的《花紋》;九級曲目選用的《音詩練習曲》《瑪拉甘尼亞舞曲》;十級曲目選用的《貓和老鼠》。
  中國傳統調式為五聲調式,而西方為大小調音階,以中國音協考級為例,中國樂曲一級曲目選用耳熟能詳的曲目《小白菜》《扎紅頭繩》;二級曲目選用《二月里來》《兩只老虎》;三級曲目選用《康定情歌》;五級曲目選用《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等。這些曲目均由同名歌曲旋律模仿改編而成,富有極強的旋律性,同時也是中國民族性比較強的作品。五級曲目選用黃虎威的《巴蜀之畫》,七級曲目選用張朝的《山娃》;九級曲目選用汪立三的《在陽光下》,是中國風韻味極強作品。例如《巴蜀之畫》選曲中的《空谷回聲》取材于藏族民歌《山上的積雪,好似一朵花》。表現出山谷間飄飄蕩蕩、若隱若現的回聲,四個小節為一句,前三句都是一實一虛,每一句的前兩小節均為“實”的旋律,每一句的后兩個小節均表現為前兩個小節的回聲,主要以mf與ppp力度標記變現出對比,在不同的音響層面上表現了悠遠空曠,空谷回聲。另一則選曲《抒情小曲》則取材于漢族民歌情歌對唱《隔河望見姐穿青》,是一種內心情感的表達。旋律優美舒緩,曲調抒情質樸。中段右手連續跑動的音型形象而生動地模仿了潺潺的流水聲。  作者用音樂語匯表達出了對巴山蜀水的無限眷戀,而我們更從曲調中感受到濃郁的民族地方特色音樂語調。   (二)不同時期的風格特點不同
  以西方為例,音樂分為文藝復興時期、巴洛克時期、古典主義時期、浪漫主義時期、印象主義時期等。巴洛克時期的音樂主要以復調音樂織體為主,二聲部、三聲部、四聲部,每個聲部交替進行,具有連續性和統一性,綿延不斷的進行。而在力度方面變化較少,各聲部形成嚴密的統一。古典主義時期的音樂規整,講究音樂的邏輯性、動機的統一性、音樂發展的連貫性等,多以奏鳴曲為主,多數古典時期的音樂都有較長的篇幅,為了表達完整復雜的樂思,分為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這個時期的音樂家創作上則表現出對主觀感情的表達,對自然的熱愛及幻想,音樂表現形式也較以前有了新的變化,形成了浪漫主義思潮與風格的形成與發展。浪漫主義音樂與古典主義音樂所不同點還有,出現了標題音樂,古典主義時期的樂曲標題多為A大調奏鳴、G大調奏鳴曲、D大調奏鳴曲等。而浪漫主義時期出現了《四季》《邀舞》《梅菲斯托圓舞曲》等,能直觀地從作品的標題中對音樂有簡單的理解,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承襲古典樂派作曲家的傳統,更有新的探索,比如,強調音樂要與詩歌、舞臺、戲劇、繪畫等其他藝術相結合,提倡綜合藝術。強調個人主觀情感,作曲家的作品中常常帶有自傳的色彩。重視研究民族、民間的音樂,從中吸取營養,例如,西貝柳斯的作品就凝聚愛國主義感情和濃厚的民族特色,寫出了《芬蘭頌》。李斯特創作了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滲透了匈牙利民族特點,是鋼琴音樂的典范作品,在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法上繼承古典樂派,但內容表現更為豐富,夸張的手法也使用的特別多,強弱標記在此時大量頻繁使用,以表達樂曲的情感。在音樂形式上,不再像古典時的音樂是對稱、均衡、完整結構,有更多的表現形式。單樂章題材的器樂曲繁多,如即興曲、夜曲、練習曲、敘事曲、幻想曲、前奏曲、無詞歌,以及各種舞曲——瑪祖卡、圓舞曲、波爾卡等,在眾多的器樂小品中,鋼琴小品居多。而印象主義時期最早出現在繪畫領域,由1874年巴黎展出的一幅莫奈的《日出印象》,印象主義中的音樂像圖畫一樣帶給人的感覺是朦朧的、飄忽不定的風格,它不通過音樂直接描繪實際生活中的圖畫,而更多是描寫帶給我們的主觀感覺或印象,渲染出一種非常神秘的朦朧、若隱若現的色調和氛圍。由于鋼琴兼有和聲以及音色精致變化的功能,是所有樂器中表現力最強的,被稱為“樂器之王”,并且又能在琴槌、琴弦和踏板的巧妙組合之中產生奇妙的泛音效果,最能表達云霧水性音響的靈動之感,這種優勢在印象主義作品中被充分地發揮。印象主義時期音樂在樂曲的形式上更為自由,多采用短小的、不規則的形式,并且此時期的作品多以自然景物或詩歌繪畫為題材,例如《塔》《月光》等,突出瞬間的主觀印象或感受,在音樂語言上突破大小調體系,采用中古調式、全音音階,重視和聲、織體和配器的色彩,多采用十一、十三和弦、增三和弦等,所表現出的是朦朧、飄忽空幻的意境。如果我們將巴洛克時期音樂彈得像古典主義時期一樣力度變化豐富,將印象主義時期音樂彈的像古典主義時期規規整整,那便是對風格的錯誤表達, 每一個時期都有它自己的定義與風格特點,這個過程不僅僅要靠教師的傳授,更多的是在長期的鋼琴學習過程中逐漸積累。
 ?。ㄈ┎煌髑业娘L格特點不同
  巴赫、莫扎特、貝多芬、肖邦等音樂家,分別隸屬于不同的時期,在準備演奏相關曲目的時候,首先要判斷作曲家所在音樂時期的大背景,其次考慮每位作曲家的個人風格特點。例如,鋼琴考級曲目中,三級曲目《布列舞曲》、四級曲目《小步舞曲》、五級曲目《二部創意No.8》、七級曲目《三部創意曲》、九級曲目《d小調賦格曲》、十級曲目《第三英國組曲的前奏曲》都是巴洛克時期著名作曲家巴赫所作,他將大小調和聲體系與高度發展的復調音樂完地結合在一起,結構嚴謹、形式精美、邏輯嚴密、技術精湛,表現了深刻的哲理、強烈的戲劇性和優美的抒情性,而它的作品只有幾處簡單的強弱標記,以綿延不斷的旋律為主。再例如十級曲目《輝煌的大圓舞曲Op.34 No.3》是浪漫主義時期音樂代表人物,被稱為“鋼琴詩人”的肖邦所作,他的音樂旋律流暢、優美如歌,節奏上較為靈活自由,力度上千變萬化,這首作品中用了f、sf、pcresc、f等,音色表現出小貓活靈活現的抓毛線球。每位作曲家都有著自身風格的創作特點,所以如果想彈好作品,還需立足作曲家與作品本身把握。
  四、結語
  我國已故小提琴教育家林耀基先生講到:“要老老實實抓基本功,不要比誰的學生拉到什么程度,拔苗助長是不行的,音樂是聽覺藝術,音樂家對自己的演奏十分慎重、嚴謹,不能放松對每一個音、每一個樂句的要求呢。”學習音樂是培養孩子綜合素質與音樂素養的良好手段,考級也是對音樂學習成果的一個階段性考核,我們要端正思想,端正態度,正確地看待考級。
  參考文獻
  [1]周銘孫.全國鋼琴演奏考級作品集(新編第一版)[M].北京:大眾文藝出版社,2007.
  [2]趙曉生.鋼琴演奏之道[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2007.
  [3]王大力.鋼琴藝術之路[M].廣州:花城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熊瀟瀅(1987—),女,河南信陽人,信陽農林學院教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樂教育。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003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