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音樂素養培養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音樂教學在小學教育階段占據重要地位。音樂是一門較為抽象的情感藝術,對培育學生藝術審美能力與音樂素養十分重要。然而,受傳統教育的影響,學生音樂學習興趣不足,影響到音樂素養的培育。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轉變教學觀念,以培育學生音樂素養為導向,促進小學音樂教學質量的提升。對此,本文著重分析音樂素養的內涵,論述新課改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新課改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學培育學生音樂素養的策略。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教育專業;音樂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小學教育時期是個體獲取知識的初級階段,此時學生的好奇心較重,教師加以引領,有助于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素養、能力的發展。音樂是小學教育階段的重要內容,是培育學生音樂素養的最佳途徑,也是培育學生音樂審美能力、情感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因此,在新課改下,教師應重視學生音樂素養的培育,尊重學生主體性,根據學生發展需要,結合音樂課程知識,為學生設置教學活動,增強學生學習動力,進而促進小學音樂教學質量的提升。
一、音樂素養內涵
音樂素養是個體對音樂作品的理解能力,并且在對音樂作品理解之上,對其進行二次創作??梢哉f,音樂素養也是對音樂作品的一種領悟,通過這種領悟,融入自身情感,進行二次創作與呈現,容易引起聽眾共鳴。音樂的魅力在于其作品的內涵,通過個體自身情感,去理解作品情感,而非機械的教授學生音樂技能與技巧,而是將學生帶入音樂意境中,給予學生一種沖擊,使學生情感與音樂情感形成共鳴,依靠自身音樂技能將音樂作品中的內涵呈現出來,這種演繹模式容易受到聽眾的青睞。音樂素養培育,是培育一種品質、一種素養、一種能力、一種思維,通過這些能力、思維、品質、素養,更好地傳遞音樂作品內涵。
二、新課改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方法單一
音樂是一門藝術課程,需要通過聽覺明晰其中的藝術內涵,然后通過個體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借助音樂技巧,呈現音樂作品。教師在為學生進行音樂教學中,重視熏陶,感染學生,有助于學生音樂素養的培育。然而,在實際小學音樂教學中,由于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教師采取的教學方法單一,較為重視學生音樂技能的提高,導致學生音樂素養培育不佳。
(二)忽視音樂文化滲透的重要性
新課改背景下,音樂素養培育,需要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內涵,進而促進學生演繹作品。小學教育階段的學生,由于年齡小,理解能力與認知能力缺乏,在音樂教學中,對作品理解能力差。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加以引領,將音樂文化滲透其中,讓學生通過文化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有助于培育學生音樂素養。然而,在實際音樂教學中,教師的課程內容大都集中在教材中,很少將音樂文化滲透其中,導致學生音樂理解能力不高。
三、新課改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學培育學生音樂素養的策略
?。ㄒ唬┺D變教學觀念
在新課改背景下,對小學音樂教師提出新的要求,不僅要教授學生課程知識,還應重視學生思維、素養、能力、品質的培育,進而培育學生音樂核心素養。以音樂核心素養培育為導向開展的音樂教學活動,重視學生各項能力培育,轉變學生依賴性學習模式,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進而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音樂課程。觀念支配行動,基于傳統教育發展多年,在教師意識中已經根深蒂固,因此,在新課改下,需要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樹立以學生為教學主體觀念,為學生開展適合性、針對性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進而使學生在音樂教學中有所獲得。例如,在學習《尋找生活中的聲音》知識中,教師應改變灌輸式教學方法,將音樂課程知識立足于生活,為學生準備教學道具,營造生活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參與興趣。之后,教師運用教學道具,敲擊生活物品,讓學生聆聽,感受不同物品敲擊的聲音,讓學生感受到音樂就在身邊,增強學生對音樂的感悟能力,進而培育學生音樂學習興趣。
?。ǘ╅_展體驗式教學活動
傳統教學模式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阻礙學生思維的發展,導致學生音樂學習積極性不高。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為學生開展體驗式教學活動,增強學生教學體驗能力,讓學生在體驗中明晰音樂內涵,之后教授學生一定的音樂演繹技巧,引領學生運用這些演繹技巧去展現音樂作品。同時,由于音樂課程知識較為抽象,學生理解知識能力有限,這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工具為學生授課,將音樂作品以生動、形象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增強學生理解能力。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多元化教學方法的運用,提前整合課程知識,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對教學活動進行設想,增強學生教學參與度,進而增強學生教學體驗能力。例如,在學習《兩只小象》知識中,教師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動態的知識,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學生快速融入教學活動中,引領學生分析音樂作品,讓學生明晰音樂作品傳遞的情感。之后,教授學生一定的唱歌技能,并為學生提供展示平臺,引領學生唱歌,也可以讓學生合唱,增強學生體驗能力。教師發揮引領作用,規范學生唱歌行為,進而培育學生音樂素養。
?。ㄈ┮魳肺幕臐B透
音樂文化是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將音樂文化滲透到小學音樂教學中,不僅能豐富音樂教學形式與內容,還能拓展學生知識面,增強學生對作品的理解能力,進而培育學生音樂素養。音樂文化滲透,有助于增強學生人文素養,進而促進學生良好品質的培育。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重視音樂文化的滲透,實現音樂教學與文化相融合,拓展學生知識面,增強學生音樂學習能力,進而提升小學音樂教學質量。例如,在學習《國旗國旗真美麗》知識中,如果單純地教授學生歌曲,學生難以理解國旗對一個國家的意義,不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內涵。教師以文化為導向,融入與作品相識的音樂內涵,帶領學生一同了解建國時期的歷史,拓展學生思維,增強學生愛國意識,進而促進學生音樂素養的形成。
?。ㄋ模╅_展音樂鑒賞活動
音樂是一門藝術課程,應關注學生音樂情感的培育,增強學生音樂理解能力,規避機械音樂學習模式,增強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陶冶學生情感,進而促進學生音樂素養的培育。音樂鑒賞活動是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于培育學生藝術審美能力,陶冶學生情操,進而增強學生音樂感悟能力。教師定期為學生開展音樂鑒賞活動,不僅能拓展學生音樂知識面,還能夠增強學生音樂情感能力。在開展音樂鑒賞活動中,教師應教授一定的欣賞技巧,讓學生細細品味作品,并記錄自身對作品的感悟。之后,教師可以引領學生一同探討作品,讓學生分析、思考、討論作品,使學生在討論中取長補短,啟發學生思維。同時,在音樂鑒賞活動中,教師選取的音樂應立足于學生,根據學生發展需要選取適合學生的音樂作品,讓學生傾聽,進而實現音樂鑒賞活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開展的意義。
四、結語
綜上所述,以音樂素養為導向開展的小學音樂教學是對傳統教育的一種補充,有助于創新教師單一授課模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因此,在新課改下,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樹立以學生為教學主體觀念,尊重學生差異性,根據學生身心發展需要,結合音樂課程知識,為學生開展適合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進而使學生在音樂教學中有所獲得。
參考文獻
[1]張沂.注重感官體驗 培養音樂素養——例談“三大音樂教學法”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運用[J].教學月刊小學版(綜合),2019(Z1):59-62.
[2]范瓊艷.用傾聽叩開學生音樂素養之門——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傾聽能力的培養[J].北方音樂,2018,38(22):206, 208.
[3]張季桃.讓音樂走進學生的心靈——新課改下小學音樂有效教學策略淺談[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8):248.
作者簡介:田茜(1982—),女,漢族,湖南邵陽,教育碩士,講師,湖南第一師范學院,音樂教育。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02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