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浪漫主義時期鋼琴作品的風格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早在19世紀初到20世紀末,歐洲出現了從韋伯到施特勞斯的一大批音樂家,在西方音樂史上稱這一時期為浪漫主義時期,可分為初期、中期、中后期、晚期四個階段。浪漫主義時期的鋼琴音樂有著自由隨性的感情色彩,與古典主義時期的作品不同,浪漫主義時期更注重個性的表達和主觀情感的抒發。演奏這一時期的作品,要把握其風格特點,理解這一時期鋼琴音樂的內涵。
【關鍵詞】浪漫主義;風格特點;鋼琴作品演奏
【中圖分類號】J624 【文獻標識碼】A
一、音樂內容的特點
?。ㄒ唬┳⒅厍楦械氖惆l
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英國工業革命和法國大革命使歐洲的經濟政治發生了巨大變革,這時人們欣賞藝術的觀點也受到了影響,因此作曲家們創作了許多順應社會變革的作品,摒棄了傳統音樂的形式。這些作品大都是運用中世紀的傳奇故事來反映個人與社會的沖突,表達對愛情與自由的向往。他們在鋼琴作品中抒發的都是自己的真實感情,這是浪漫主義音樂的本質所在,浪漫主義音樂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心理刻畫能力,作品大都來自作曲家自己的感情世界,通過對大自然的觀察引發想象,其中作曲家的個人生活體驗在創作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ǘ┰鰪娏嗣褡逍?
浪漫主義音樂具有民族性,舒曼、格里格、肖邦等都是他們自己民族精神的代表。在作品中占據重要地位的是本民族的民間音樂素材,大多數作品具有民族性傾向,比如李斯特的幾首《匈牙利狂想曲》和肖邦的“瑪祖卡”、“波蘭舞曲”等都體現了民族性。這一時期的作曲家除了具有豐富的情感還具有民族愛國精神。
?。ㄈ┮魳窐祟}性
在浪漫主義時期,音樂標題性也是重要的特征之一。這一時期的音樂常常與美術、戲劇、詩歌等緊密結合,因此,浪漫主義作品大都詩情畫意,更加注重文學化,通過給作品加上小標題,使樂曲的表達更加直觀化,比如穆索爾斯基的《圖畫展覽會》中加了10段標題,用來提示每段音樂的畫面。再比如舒曼的《童年情景》,總共13段音樂,每段都加了一個小標題。如“捉迷藏”“奇異的故事”等,這些小標題既能引起聽者的興趣,還能形象地提示其思考方向。
二、創作手法的特點
?。ㄒ唬╈偶夹缘膭撟魇址?
在這一時期,鋼琴的構造基本成熟,涌現出一大批專業的鋼琴演奏家,他們都具有成熟的演奏技巧。作曲家們為了順應演奏者的要求,在作品中運用了許多復雜的技巧,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李斯特,在他的許多音樂會練習曲中運用了連續的大和弦和大量的八度。李斯特的《鐘》也是一首非常著名的炫技練習曲,在這部作品中運用了復雜的雙手交叉和遠距離跳躍,要想彈好他的作品,一定要有高超的演奏技能和良好的手指控制力。
?。ǘ┦闱樾缘男?
浪漫主義時期的作曲家們都具有豐富的情感,因此在音樂創作中,他們更注重描繪自己的內心世界,在旋律上常常是借景抒情,波瀾起伏的旋律使音樂色彩更鮮明,更富于幻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肖邦,他的許多鋼琴音樂體現了旋律的抒情性這一特點,如《第一敘事曲》《夜曲》等。
(三)和聲復雜化
與古典主義時期不同,浪漫主義作品的和聲更加豐富多彩,它在古典主義和聲功能性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展,更注重運用重屬、副屬、重屬導這類復雜的和弦,七和弦、九和弦甚至是十二和弦也常常被運用。因此,這一時期的音樂和聲效果都很豐富,同時還運用了一些沒有解決的不協和和弦,旋律常常打破常規的和聲發展。
(四)調性復雜化
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和聲大都復雜化,引導了調性復雜化。這一時期的音樂雖然仍然是屬于調性的,但與古典主義不同,浪漫主義時期調性不僅限于近關系調,常常出現遠關系轉調,這一特點在浪漫主義后期更加明顯。李斯特和肖邦晚期的作品極具代表性,他們在作品中通過種種不同的途徑,使調性達到崩潰的邊緣。比如肖邦練習曲作品10中的第四首,從第16至27小節每小節都要轉個調。調性的頻繁變換使作品極富感染力,符合這一時期音樂的特點。
(五)體裁多樣性
浪漫主義時期鋼琴音樂迅速發展,體裁具有浪漫氣質,出現了許多新的體裁,如音樂會練習曲、敘事曲、幻想曲、諧謔曲、各種小品性套曲(舒曼的《狂歡節》)等,還出現了像波蘭舞曲、匈牙利狂想曲這些具有民間色彩的舞曲。浪漫主義時期的作曲家將這些體裁運用得游刃有余,并進一步豐富和完善。
三、鋼琴演奏風格的特點
?。ㄒ唬┯|鍵方法多樣化
在鋼琴演奏中,不同的觸鍵方法發出的聲音是不同的。歌唱性樂句大都需要細膩的聲音,所以,演奏時盡量要用手指肚的部位演奏,而且是指肚從內向外“拖”的演奏法;斷奏和跳音的部分更加注重聲音的彈性,所以要用指尖部位向里“勾”著彈;演奏慢速時要讓聲音更飽滿,要彈得深一點;演奏弱的部分或經過音和結尾的收音時,要讓力度變得小一些,因此可以貼鍵彈奏,使聲音變淺;那么相反,彈奏強的部分和整首樂曲的高潮部分,就需要高抬指并且力量向下,把琴鍵彈實。
?。ǘ┛鋸埖牧Χ瓤刂?
浪漫主義時期鋼琴的構造已經相當成熟,和現代的鋼琴非常類似,因此該時期的力度記號也和現代的基本相同,力度的范圍從pppp到fff。這一時期的鋼琴作品把人的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通過力度的起伏表現激動、憤怒、熱情等情緒。浪漫主義作曲家在作品中非常擅長運用極端力度,如拉赫瑪尼諾夫的《#c小調前奏曲》只有62小節,卻出現了四個fff,三個sfff,甚至在第50小節又出現了sffff。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鋼琴協奏曲》中多次出現fff和pppp,這些極端力度的運用使樂曲更加有感染力。 ?。ㄈ┮羯鄬哟?
鋼琴是一個獨立的音樂世界,不需要其他樂器的結合就可以發出美妙的聲音,樂器獨奏中最多的就是鋼琴曲,一滴水能夠映照整個世界,那么僅僅一架鋼琴就是人類精神的宇宙。浪漫主義時期的作曲家運用它的絕妙音樂思維,使鋼琴發出了各種豐富的聲音,他們運用特殊的和弦和獨特的手法,開發出鋼琴的各種音色,如肖邦的第一敘事曲中第85、86小節,降低六七級音,從而產生柔和的聲音,降低4音變成增5度,從而制造出深沉的音色。浪漫主義時期的作曲家充分運用了鋼琴的多聲思維,任何單個樂器都無法像鋼琴這樣表現如此豐富的內容。鋼琴具備的功能是無限的,它能使平面的聲音變成立體的,單線條的變為多線條的,這就是鋼琴所具備的多聲思維。雖然吉他、手風琴也屬于多聲樂器,但相比鋼琴,它們都缺少了許多表現藝術內容的可能性。
?。ㄋ模┧俣韧庀蚧?
相對于古典主義時期的作品而言,浪漫主義音樂的速度有了很大的擴展,最快的速度能到每分鐘200拍,最慢的能達到每分鐘42拍。通過這種速度的對比,帶給聽眾震撼的感覺。因此,演奏這一時期的樂曲一定要把握好速度,不同的作品有不同的速度,而且同一作品的不同部分速度也是各不相同的,只有把速度控制好才能達到更好的演奏效果。如舒曼《維也納狂歡節》最慢是每分鐘69拍,最快則能達到每分鐘184拍。肖邦的許多作品也是速度對比比較明顯的,在肖邦的練習曲中,最慢的能到每分鐘50拍,而最快的能達到每分鐘184拍。浪漫主義時期的速度已經不像古典主義時期那樣受限制,用許多自由的速度來表達樂曲的情感,旋律隨感情自由地減慢或加快。
?。ㄎ澹┨ぐ暹\用精細化
浪漫主義時期出現了一大批技術高超的鋼琴演奏家,他們對踏板的處理越來越細致,出現了很多種不同的踏板踩法,其中,弱音踏板、音后踏板和持續音踏板在這一時期運用的相當頻繁。
四、總結
總之,浪漫主義時期的鋼琴作品豐富多樣,有多種不同的風格,是鋼琴音樂發展的巔峰時期。這一時期的鋼琴家肖邦、李斯特、勃拉姆斯、舒曼等,都對各鋼琴學派的建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鋼琴音樂的發展產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這些鋼琴家的作品,為人類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作者簡介:李澤浩(1995—),女,漢族,中國遼寧省沈陽市,研究生在讀,沈陽音樂學院,研究方向:鋼琴教學法。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0296.htm